区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7-01 16:31
来源:宣州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区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及原市安全监管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为抓手,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应急管理领域的各项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一)应急机构改革基本完成。2019年2月宣州区应急管理局揭牌成立,按照《宣城市宣州区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宣区办〔2019〕35号),内设十个职能科室,机关行政编制15名(其中区政府应急办转隶1人,民政局转隶2人,林业局转隶1人)。局属事业单位编制20名,分别为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12名)和区应急服务中心(8名)。逐步厘清细化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构建了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设机构职能体系,新部门新机制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
(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深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防灾减灾救灾务实高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精准高效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初步建立了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自然灾害形势总体稳定。
(四)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指导组建宣州区蓝天救援队和危化、矿山事故处置专业队伍,建立军地对接协调、应急联动机制,健全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灾后调查评估等制度,经常性的举办实战化综合应急演练,力量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完善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及办公室职责,建立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逐步完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推进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强化党政领导责任,区委、区政府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多次听取全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汇报;进一步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按照区委常委会议明确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仍设在区水利局,负责做好全区防汛抗旱的指挥调度和具体落实;区应急管理局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做好救灾和自然灾害预防等各项工作。综合运用考核、检查、督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举报等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措施落实。
(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为抓手,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6+N”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治理、“1+9+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两节”、两会、70周年大庆等重要时段和节点的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方案,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工贸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推动落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四)全力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制定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工作方案,修订完善全区万亩圩口、千亩圩口防汛避险人员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决策风险评估等机制。强化应对能力,适时发布预警,启动应急响应,妥善应对“利奇马”台风、伏秋冬旱、洪涝等灾害,2020年,洪涝灾害转移群众 116116人,共转移13662人,集中安置594人;完成对倒房31户78间、损房76户188间水毁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积极开展山区库区农房保险工作,对26个乡镇街道的196077户农村住房实施保险。建立健全灾情统计报送管理体系,推行自然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
(五)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组织修订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预案19个、部门预案42个,每年举行防汛抗洪抢险等综合演习。采取政企共建模式,依托骨干企业,组建1支危化应急救援队、15支矿山应急救援队(兼职)。建立专业森林消防中队28支,森林消防队员人数为500余人。组建5个微型消防站。开展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急资源普查,各地政府(部门)填报应急物资信息746条,企业填报应急物资信息1807条。
(六)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区政府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危化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联网全省全国;化工、矿山企业均建立了中控系统。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谋划应急信息化项目,推进应急指挥中心等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七)强化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推进社会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七进”宣教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安全文化创建,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6家、安全社区1个。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2016年以来,累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
(八)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企业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抽调4名工作人员完成257家规上企业安全指导服务工作;牵头开展疫情防控隔离点的安全验收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员制度,集中全区40名安全监管人员,分6片深入到26个乡镇(园区)企业开展安全指导服务;对市政府确定的我区12家重点企业和8家困难企业,我们安排专人深入企业开展定向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