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358579360M/202103-00028 | 组配分类: | 发布实录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文旅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媒体专访】宣州区文旅局参加百姓热线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1-03-24 | 发布日期: | 2021-03-24 |
索引号: | 11341703358579360M/202103-00028 |
组配分类: | 发布实录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文旅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媒体专访】宣州区文旅局参加百姓热线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1-03-24 |
发布日期: | 2021-03-24 |
宣州区文旅局上线访谈建议提纲
一、近年来,宣州区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通过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文化交流,弘扬了宣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呢?(区文旅局副局长窦丽萍)
答:近年来,我们宣州区文旅局主要从送文化、种文化、传播文化三个方面来弘扬地域文化,打造诗意宣州!
一、打造文艺精品,传送主流文化
一是围绕党风廉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抗击疫情等主题,文艺工作者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皖南花鼓戏《卖马桶》《青春·李夏》入选了安徽省戏曲孵化计划,《腊月雪》《村长家的狗》入选了宣城市戏曲孵化计划。《青春·李夏》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文艺工作者们将打造的文艺精品通过送文化下乡的方式,配送到各乡镇街道和各村(社区),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是引导各乡镇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地方文化活动。做好各地文化活动的文艺精品节目的配送工作。如,水东镇蜜枣文化旅游节彰显了甜蜜小镇特色,助力水东镇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朱桥乡举办的“摇橹小镇·水耕朱桥”文化旅游节弘扬了非遗板龙灯和摇橹等当地特色文化。新田镇借助宣木瓜赏花节展示宣木瓜产业的发展成果,积极推介梅氏故里文化。
三是常态化送文化进基层、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送书画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及非遗进校园、进少年宫、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等活动。在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庆日,指导群众开展舞龙、舞狮、龙灯、马灯、皮影、旱船等各类民俗活动。
二、培育地方品牌,播种特色文化
一是区级层面: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宣州之声”群众文艺汇演这一区级品牌活动。
二是乡镇层面:目前培育了水东镇蜜枣节、狸桥镇昆山湖帐篷节、水阳镇河蟹节、朱桥揺橹节、溪口镇茶文化节、新田镇宣木瓜节、寒亭镇卫浴桃花节、洪林镇虾稻丰收节、沈村镇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同时,各村(社区)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成立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如阳德社区的“阳德之声”艺术团,寒亭通津村广场舞队、军鼓队、腰鼓队等。
三是村级层面:指导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春晚。黄渡乡方槐村最早拉开了我区乡村春晚的帷幕,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特色鲜明的本土群文活动品牌。2020年,水东枣乡、黄渡方槐、寒亭通津、五星永义等多地成功举办了乡村春晚。其中,水东枣乡的乡村春晚被省文旅厅评为“优秀乡村春晚”,晚会内容丰富,不仅有精彩的文艺演出,还有古镇特色年货节、民俗非遗闹新春、书画名家送春联、欢天喜地唱大戏、年味十足农家宴、互动游戏猜灯谜、缤纷美食大家品等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当地民俗、非遗、戏曲、美食等优秀传统文化。现场群众达1000余人,线上群众近6万人。
三、依托戏曲交流,传播地域文化
一是推荐皖南皮影戏参加了2018乌镇文化戏剧节演出,2019年和2020年赴上海市多地演出。
二是我区皖南花鼓戏小戏《扫花堂》《青春·李夏》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参加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
三是开展戏曲文化走亲活动。2019年,与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举办了“宣州情 长兴韵”文化走亲专场文艺演出,在宣州区敬亭山街道林场村为群众们奉上精彩的表演。
四是皖南花鼓戏培训学校和博物馆被授予长三角六方(金山、嘉善、吴江、宣州、江宁、海宁)“市民终身学习体验点”。
近年来,宣州区着力培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积极参加长三角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了宣州文化,促进了文化协作,提升了文化实力,坚定了文化自信,全面展示了新时代诗意宣州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二、宣州区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过去的2020年,宣州区公共文化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2021年有哪些工作安排? (公共文化艺术科科长查萍)
答:一是推进基层阵地建设。2020年,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4个,覆盖率达97.7%,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二是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演出30余场,送戏进万村演出194场,乡村春晚9场,开展首期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成果进基层、进校园演出64场。开展第十一届“宣州之声”群众文化汇演;指导开展水东镇蜜枣节、狸桥镇昆山湖帐篷节、朱桥揺橹节、洪林镇虾稻丰收节等系列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完成电影放映1631场。三是实施文艺创作孵化工程。创作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小品《坐着高铁去北京》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参加第二届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活动。《皖南花鼓追梦人》入选了宣城市戏曲孵化计划。疫情期间创作的抗疫歌曲《生命的期待》入选了学习强国平台、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
2021年,我局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创作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点、反映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同时,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作,继续完善“宣州之声”、“乡村春晚”及文旅节庆品牌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春节期间,受疫情期间,聚集性的文化活动暂停,针对这一情况,区文旅局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使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学习和体验文化呢?(公共文化艺术科副科长刘洪虹)
答:春节期间,区文旅局采用线上直播、录播形式,让市民不出家门,随时随地看表演、学技能、赏非遗,享受云文化带来的精神大餐,过一个红火的文化年。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文化进万家,云上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25次;“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云上非遗展览10次,参与人次达8000余人,市民朋友不仅可以在宣州文旅和宣州区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上“云观看”具有本地特色的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腊月雪》、《金剪刀》等11部精品力作以及非遗民俗视频;区文化馆、区书画院的老师们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线直播了架子鼓、古筝、声乐、书法等多项培训课,让广大市民朋友们在春节期间娱乐放松之余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线下,书画院的老师们开展了“迎春送福送春联”活动,为群众书写春联500余副,向他们送去新年的美好祝愿。宣州区朱桥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板龙灯也被省文旅厅作为优质视频在安徽文化云平台上进行了展示展播。
接下来,随着疫情好转,我局将致力于推动文化旅游业的恢复发展,适时开展“公共文化进景区”、“送戏进万村”、“送文化下乡”、“非遗进校园”等多项惠民活动,激活我区公共文化和旅游活力。
四、十三五期间,宣州区旅游工作又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呢?(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金英)
答:一是旅游业发展持续提升。宣州区入选“2020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水东镇祁梅村、前进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龙泉洞、官塘湖景区创成国家 4A 级景区,昆山湖、水东古镇 4A 级景区创建已通过省级景观质量评定;水东镇入选省级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和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溪口镇、向阳街道入选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狸桥镇、溪口镇入选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水东镇前进村入选“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寒亭镇通津村、溪口镇金龙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一间草堂古韵园、观禾民宿和听三田舍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文苑山庄入选“安徽省百佳农家乐”;杨柳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被评为宣城市“十佳气候宜游目的地”,龙泉洞景区入选宣城市“十佳”景区;创成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文旅产品品质显著提升。二是旅游营销加速推进。加大与媒体合作,借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安徽频道、东方卫视等知名媒介,稳步推进宣州文旅形象宣传。策划推出“探秘宣州——寻找醉美宣州打卡地”抖音短视频大赛活动,组织拍摄旅游短视频40部,征集“探秘宣州”话题视频86部,播放量突破500万次,点赞量达20万次。制作发布《山河无恙 邂逅宣州》文旅宣传片。精心策划推出17条“游宣城 促销费”宣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特别定制了“桃花流水伞谷里 景文石上紫薇王”旅游扶贫自驾专线,以H5线上链接和宣传册页形式广为宣传。完成皖南川藏线宣州段文化墙设计喷绘,更新制作醉美宣州旅游手提袋、全域旅游主题鼠标垫系列文创产品。积极谋划高铁营销,在宣城高铁西出站口投放宣州旅游宣传广告一处。三是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着力全域旅游,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杨华线旅游风景廊道加快建设,沿线共设有停车场、驿站15处。宣州区溪口至板桥建设(一期工程)工程已完工;连接扬子鳄景区的S104宣城至港口段公路已完成路基工作,正在开展路面水稳施工;连接朱桥摇撸小镇的S604路面水稳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开展沥青铺设。在皖南川藏线宁国路段设置旅游标识牌5处,改建宣城至寒亭路段旅游标识牌3处、宣城至泾县路段2处,旅游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新改建旅游厕所6座,实现旅游厕所百度地图上线率100%。
五、2021年,在旅游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金英)
答:一是启动“醉美宣州·遇见慢时光”旅游攻略大赛、“舌尖上的宣州”美食大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拓展消费空间,逐步形成完善的文旅品牌体系。二是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水东古镇景区、昆山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力争培育特色旅游名镇1个,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2-3个,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1-2家。推进省“512”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水东山岳、溪口十八湾、第三纪(龙泉洞)景区延伸项目等建设进度。改造提升鳄鱼湖、龙泉洞、宣酒文化园等传统文旅项目,谋划打造水东古镇旅游度假区、秘境溪口、杨柳洪林科创公园等项目。三是深化长三角区域化合作。不断推进与湖州、南京等城市的“一卡通”建设,完善“智慧宣州”旅游平台。
六、请介绍一下宣州区目前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情况。(公共文化艺术科副科长刘洪虹)
答:我区现已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非遗项目共8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20项,区级33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12人,市级14人,区级15人。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处:安徽省宣州宣笔厂、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1处:宣城市皖南花鼓戏艺术学校。市级非遗传习基地4处:宣城市丁峰雕刻有限公司、宣城市剪纸艺术馆、安徽忆锅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宣城市沪宣豆制品厂。
七、2021年,在非遗保护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公共文化艺术科副科长刘洪虹)
答:一是深入推荐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逐级申报,并挖掘本地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进一步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二是在端午、文化遗产日等节日期间,结合全区文化旅游活动,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提高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加强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三是联合区教体局,继续开展2021年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四是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通过组织非遗进景区开展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