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向阳街道“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目标
一、奋斗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继续完善,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生产总值五年平均递增13%,达27亿元,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财政收入达1.8亿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5年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调整为7:3,依托生态农业,力争将服务业GDP值占全镇GDP比重提高到30%,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小学教育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和耕地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利用有限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建设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文化、卫生、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事业发展均衡。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不返贫。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显著进步。
(六)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到2025年,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民和农村分别达50700元和32000元以上。通过服务设施进一步的改善,将夏渡社区建设为可容纳50000人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七)文化旅游工作实现突破。深入挖掘辖区内向阳烈士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做好“陈山遗址”和“阮公桥”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借助“中国鳄鱼湖景区”、“峄山森林公园”,大力发展城市近郊生态旅游产业。
二、“十四五”重点推进项目、重大事项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结合向阳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城市郊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业、以夏渡社区为中心的商品服务业,到2025年,初步将建设为产、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旅小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
向阳街道“十四五”规划拟发展四大项目工程和重大事项:扩大“向阳小微产业园”、“大沽塘农业产业园、“桐梓岗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建设以夏渡社区为中心的经济圈、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以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园区规模,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向阳实际,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街道全力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是以观光农业为主要产业,建成以桐梓岗、向阳村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建成多个相对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在全街道形成“一带多基地”的1.5万亩的农业特色产业布局。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大产业园区种植品种,如蔬菜、中药材、经果作物、蛋鸡养殖等,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产业利润从基础农产品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上。
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较强实力较高信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业项目的建设,着力提升农产业综合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二)以夏渡社区为中心,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建设,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内涵
1、商贸流通激活(1)通过新型商住小区商贸平台大力发展商贸产业。随着城市东进步伐加快,近年来,向阳街道境内已建成大型商住小区4个,再加上4个安置小区,可容纳8万人居住,将成为主城区主要居住集中区的一部分,居住人口快速增加为发展商贸产业拉动了消费。小区配套建设的大量商业用房,为发展商贸产业提供了设施条件。现在我街道已有商贸企业62家,其中安徽未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3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另外还意向引进多家大型商贸企业入驻经营。不久的将来,商贸产业将成为向阳街道又一支柱产业。(2)谋划建设一批服装、食品、家具等商品交易服务中心。(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如生产厂房、仓储、停车场等,在此基础上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产销一条街,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谋划建设幸福小镇建设项目。建设包括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搭建电商服务平台等服务设施,建设小区生态公园、农贸市场、标准化卫生中心、商铺等配套设施,完善居民居住服务保障体系。
(三)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1、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成各村组所有照明、绿化、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扶贫路、合作医疗、网络通信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抓好意识形态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再争取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配套问题以及农田平整、田间道路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利用率;规划实施一批农田滴灌、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减少季节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切实用好远教站点、农家书屋、技术下乡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教力度,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3、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继续完善绿化、电网等基础建设,加大环境整治范围,锦上添花,彰显魅力;努力打造生态型美丽乡村;依托生态农业发展,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郊区,打造生态产业型美丽街道。
4、推进土地合法管理使用。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以“乡村振兴”建设为统领,积极推进特色乡镇、特色村庄等规划,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管理,对违法用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绝不姑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保障。
5、推进村居治理工作。强化街村联动和部门监管力度,有效开展执法监督,形成治理有效的体制机制。
(四)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1、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学校、文体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向阳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条件,推进教育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25年,各村体育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等进一步得到完善。
2、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力争到2025年村医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到12人,村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街道卫生中心具有全科医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3、社会治理。以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果为基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等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零上访”镇目标。全面强化消防、交通、校园、防汛抗旱等各方面安全监管,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消除安全隐患,遏制事故发生。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强化指导力度。我街道属宣城市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虽然能够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努力做到超前规划、顾及长远,但由于空间规划和发展站位等因素限制,对规划编制很难完全做到系统和科学。因此,一是建议上级规划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规划工作的指导,强化对基层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力度,让基层发展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可执行性更强。二是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特别在项目建设、土地使用、产业发展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给予更多指导。
(二)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在充分调动本辖区资源的基础上,也离不开中央、省、市、区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因此,一是建议上级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城市周边的农村作一定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建议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交通、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生态保护、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帮助基层推动“十四五”规划更好的落实。
向阳街道党工委
向阳街道办事处
202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