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发改委>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152U/202107-00021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发改委赵万青主任就“高淳区—宣州区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7-30 发布日期: 2021-07-30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152U/202107-00021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发改委赵万青主任就“高淳区—宣州区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7-30
发布日期: 2021-07-30
发改委赵万青主任就“高淳区—宣州区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发布时间:2021-07-30 09:40 来源: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为什么我区要和高淳区签订这样一个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答:高淳与宣州地域相近、人文相亲,一条水阳江联结起了两地人民深厚的情谊。经过多年合作,两区在党政友好互动、区域经济协作、文化旅游交流、基础设施建设、边界联防联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发展重大机遇,在融合发展上强化协同协作,先行选择发展方向契合、基础相对成熟的高淳-宣州毗邻区域作为一体化先行启动区,梯次推进、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打造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二、这个合作协议大致涉及哪些方面?

答:《合作协议》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共促互访交流、共推产业协作、共建基础设施、共抓生态保护、共创社会和谐。第一方面包括成立跨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两地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第二方面提出协同推进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文化旅游合作联系机制,强化人力资源要素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第三方面明确加强两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毗邻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输服务网络,联手推进边界河流共建共管。第四方面提到围绕生态保护,健全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固废和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跨区域监管联动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大气治理合力,探索建立水源地生态保护合作和水资源共享机制。第五方面指出要完善区域平安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雪亮工程”,确保边界和谐稳定。

三、协议里面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答:着力推动构建“3+N+1”的合作格局,其中“3”是规划共编、交通共建、园区合作三个方面,这是两区合作的重中之重;“N”是推动教育、医疗、旅游、农业农村、防汛、环保、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合作,这是两区合作的亮点;“1”是建立一个高效顺畅的合作机制,探索联合办公,实现合作事项的清单化、项目化等。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合作,力争跨界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四、接下来,我们将从哪几方面来履行或落实这个合作协议?

答:第一方面是加大对接力度,开展更多合作交流。其中最紧迫的是争取进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创建名单,并启动全方位对接交流。第二方面是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重点是加强与高淳区“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第三方面是加紧推进重点合作事项,争取率先取得合作成果。要求依托两区在产业协作,生态环保、民生共享、社会治理及交通互联方面的良好合作基础,促进公交一体化、应急一体化、社会治理联防联调、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建河(湖)长制、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区域供水机制等领域率先取得合作成果。强化人力资源要素交流合作,深化医保领域合作,探索谋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围绕全面推进水阳、狸桥与高淳毗邻地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园区合作、共同招商,做好产业转型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提升整治等基础保障工作。

五、最终落实好该合作协议后,对我区加快对接长三角带来哪些有利的局面?

答:合作协议的落实将会为宣州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分工合作,推进与南京高淳区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创设高淳-宣州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拓展两地发展新空间,形成互补共赢局面提供扎实基础。有利于加强高淳—宣州区域协作,推进服务一体化,产业、交通、教育、医疗全面对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新时代宣州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皖苏浙交汇区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发展引领区”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高淳宣州两地将紧紧“牵手”,奋力发展成为跨界一体化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