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105-00082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2021年宣州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救灾预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18 发布日期: 2021-05-18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105-00082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2021年宣州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救灾预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18
发布日期: 2021-05-18
2021年宣州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救灾预案
发布时间:2021-05-18 15:47 来源: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救灾预案

 

入汛以后,宣州区具有降雨大而集中的特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山区山洪暴发,圩区内涝严重,导致在田农作物因过水、受淹、沙压等不同程度受灾,大棚等设施损毁,部分地区因灾损失较重。为及时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现制定洪涝灾害农作物生产救灾预案,请结合实际,做好科学分类指导。 

水稻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一、受灾水稻田间管理意见

(一)加紧抢时排水救苗。对受淹水稻田块,有条件的地方力争早稻在24小时以内、中稻48小时以内、直播单季晚稻在72小时以内排除田间积水,如果叶片上泥浆较多,可边排水边洗苗,让水稻心叶露出水面,促进恢复正常生长。排水救苗应注意:在烈日高温天气,应采取依次排水,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逐步适应后再于下午或傍晚排掉稻田积水,防止发生失水性青枯死苗现象。

(二)沙压田块开展分类管理。对山区(山冲)水毁沙压田块,可根据水毁沙压轻重,重新作埂进行分开管理,对水毁沙压较轻的部分,可人工清除泥沙后,及时追肥和加强病虫防治,促进恢复生长;对水毁沙压严重不能恢复或严重减产的部分,可用机械清除泥沙后,重新整田及时进行补、改种。

  (三)灾后加强田管,促进苗情恢复性生长。对受淹水稻,72小时内能及时排水,受损程度较轻的田块,应及时采取追施提苗肥、加强病虫防治等田管技术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1、追施提苗肥。水稻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茎、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过水稻田肥料流失较多,因此,对受淹田块,排水后2-3天,可适当增施速效性肥料,促进恢复生长。对处于分蘖期、长势不过旺的中稻田退水后可立即追施提苗肥尿素5-7.5公斤/亩;对立针或二叶一心前的单季晚稻小苗,退水后应先轻凉脚3-4天,待部分倒伏苗起身或达三叶一心时,再亩追施提苗肥尿素5-6公斤。

 2、喷施叶面肥。水稻受淹后,茎叶受损,光合作用不足,机能下降。可在追肥的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叶面肥:0.2%的磷酸二氢钾加3%的尿素溶液或美洲星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次,可有效补充营养,促使茎叶稳健生长,恢复光合功能。

 3、加强病虫害防治。洪涝灾后,植株受伤,伤口较多,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植株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减弱,再加上高温高湿气候,极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注重稻瘟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及早稻田、早播中稻田纹枯病的防控。同时,暴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源的迁入, 植保部门要密切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民开展达标防治。

二、灾后补改种工作意见

 对内涝严重,受淹4-5天以上不能及时排除积水,根部腐烂、心叶枯死,不能恢复生长或预计严重减产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

1、7月12日前补、改种水稻,撒直播可选用特早熟晚粳品种,用种量6公斤/亩;或中、早熟杂交早籼品种,用种量2-2.5公斤/亩;或中、早熟常规早籼品种,亩用种量6-7.5公斤/亩。

  2、7月12日-7月20日补、改种,可选用常规早熟早籼品种撒直播,用种量7.5-10公斤/亩。

  3、预计7月20日以后才能退水的田块,可选用早熟早籼品种于7月15日前进行旱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异地育秧,秧龄控制在15-20天,在适龄期内视退水情况及时进行抛栽或机插。

  4、不能进行异地育秧的,7月20日以后补、改种水稻风险较大,建议视情况改种旱地经济作物:8月上旬(或立秋)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适宜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萝卜等。 

旱地作物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意见

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对水分敏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长期积水易发生渍害危害,造成死苗。

一是清沟除泥。清除淤泥杂草,保持沟渠畅通。扶理植株,清除叶片淤泥,促进恢复生长。

二是适量追肥。看苗亩施尿素5-7.5公斤。

三是松土壅根。在排水后7天进行,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茶叶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茶叶受灾后要及时加强茶园管理工作,尽快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及时扶苗和中耕。天气转晴后,及时对沙压的茶(树)苗进行清理,并扶正茶苗,清除压在茶苗上的枯枝、杂物及污泥;对成年茶园于9月底前全面中耕1次,深度15-20cm,同时,结合中耕,对因雨水冲涮裸露的茶根要进行培土壅根,对毁坏的梯田及时修复。

2、做好清沟排渍与防旱工作。平地、山凹茶园要及时清理沟渠,排除地下积水;同时,根据我地气候特点,强降雨后极易发生伏旱与秋旱,因此,在做好清沟除渍的同时,应结合浅耕及时进行茶园铺草,做好抗旱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做好山塘水库的蓄水、保水及抗旱设施、设备的检修工作,便于旱季来临时及时抗旱。

3、加强肥培管理,尽快恢复茶树生机。及时对受灾茶园每亩增施有机肥100公斤或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以上,尽快恢复茶树生机,同时有利于提高茶树对即将到来的高温、伏旱的抵抗能力。对受淹的幼龄茶树,及时喷施叶面肥(加防茶苗立枯病、炭疽病药物)2-3次。

4、加强病虫害查治。随着雨季的结束,高温酷暑将接踵而至,因受强降雨冲涮,茶树叶片不同程度受伤,在高温高湿气候下,茶树易受炭疽病、赤叶斑病、茶轮斑病等的侵害,在此,建议广大茶农及时做好查治工作。

5、提前谋划,做好水毁茶园的修缮工作。水毁茶园要因地制宜,不宜发展茶园的地块坚决退茶还林;适宜地块要尽快复垦、整地与园道路建设,并按标准建设等高梯级茶园;认真核查茶园受损情况、统计受损茶园补植所需茶苗数量,及时与育苗基地联系,今年秋冬季节完成补植。

6、重视茶园标准化建设,提高茶树应对不良气候的抵抗能力。新建茶园必须按照标准化茶园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对于现有茶园,坡度大于10°以上的坡地茶园尽快进行“坡改梯”,坡度大于30°的陡坡茶园坚决予以退茶还林;所有茶园圴应配套做好沟、渠等排灌系统建设,及时排渍,做到雨止畦面无积水。 

水果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汛期果树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连续强降雨对果树生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果树受涝后,根部较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往往会因通气不良造成烂根,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死树现象。果树遭受涝灾后的管理措施是:

1、排除积水。雨后要及时疏通渠道,排出园内积水,并清除淤积在枝叶上的泥浆及悬挂在植株上的杂物,扶正被洪水冲倒的树株,必要时可用支架进行支撑、固定,促进果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排水后,可扒开树盘周围的土壤晾晒、散墒,促进水分蒸发,待经历3个晴好天气后再覆土。对外露树根,重新埋入土中;对外露树干和树枝,可用1∶10的石灰水进行刷白,并用稻草或麦秸包扎,防止因曝晒造成树皮开裂。

2、中耕松土。雨涝后易使果园土壤板结,引起果树根系缺氧。当积水排除后,要抓紧时间中耕松土,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部呼吸和新根再生。对雨涝而烂根较重的果树,应结合中根扒土晾晒树根,及时清除溃烂树根,并涂抹杀菌灵等药剂,待经历3个晴好天气后再覆土。 

3、增施肥料。果树受涝后,根系受到损伤,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不宜立即进行根部施肥。生产上,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待树势恢复后,再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

4、加强修剪。对于受伤严重的果树,及时进行梳枝、剪叶、去果,以减少蒸腾量,防止树株死亡。尽量保留健康枝叶,将枝梢回缩至健康部位,剪除病虫枝、枯枝和弱枝,促使新梢抽生。及时除去断裂的树枝,在大的剪口处可用酒精消毒并涂桐油保护,以防止伤口感染和水分散失。对死枝较多的树,可待来年新芽萌发后剪去残缺无用的枝条。

5、防治病虫。涝后要及时喷洒一遍高效农药,并在地表撒施石灰粉消毒,防止病虫害滋生蔓延。在喷药时,由于树势较弱,要注意药液配制浓度,避免药剂烧伤树叶。可选用菌特灵800倍液、波尔多液2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能有效防止果树轮纹病、早期落叶病、腐烂病、炭疽病的发生。同时可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防止红蜘蛛、食心虫等害虫,间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对主干、主枝上的伤口涂抹1遍843康复剂,以防止腐烂病及干腐病的发生。 

中药材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1、及时开沟疏沟,排涝去渍,降低地下水位。大雨间隙及时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中药材根部长期浸泡在水中以至缺氧沤根。

2、遮阳防枯防萎。积水受淹的中药材根系易(已)出现霉烂损伤,当雨后转晴,应注意遮阳降温,减少防止中药材枯萎死亡。

3、雨后天晴,适时补施肥料,清除病残体。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结合防病治虫,适时适量补施肥料,采用叶面追肥方式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补充植株养分以尽快恢复长势。对受暴雨冲击、受淹的中药材,如有泥沙、漂浮杂物附着植株,要利用退水清洗植株,以减少植株压伤和苗叶腐烂,及时摘除枯死黄叶、病叶、病果。

4、及时抢收或改种。若中药材种植地块受淹、中药材受损,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中药材,积极采收,减少损失。对受灾严重的中药材,根系已死亡的中药材要及时清理田园,安排好重新播种或改种工作。

5、预防控制灾后病虫害。大雨过后,造成田间积水,或土壤含水量饱和,中药材长势衰弱,气温快速回升后,有利于中药材各种病虫害发生与流行,极易引发枯萎病、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虫害。要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抢晴天用药,选择安全、对口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