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州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1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6-07 14:07
来源:宣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陈玲代表:
您在区政协第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让职业教育成为‘工业强区’建设的生力军”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构建职教体系、提高职教办学水平
(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1.优化布局,提升办学品质。加快推动信息工程学校的安徽工业技师学院材料,于2021年1月,向省人社厅申报宣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现由市人社局与省人社厅联系,计划今年上半年来校验收,待验收通过,立即向市、区政府报告,启动安徽工业技师学院的建设和申报工作。
区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中提出生物工程学校高新区校区材料,提议谋划在高新区建设区级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国策依据建立区域内职教集团,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中职学校。
2.严明纪律,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进一步强化中职招生的统筹谋划和监管,通过集中春、秋两季招生宣传、建立中职招生应急处置机制、通报违规招生行为、包保督查中职志愿填报、加大中职宣传力度等系统举措的实施,向社会及学生家长释放积极信号,鼓励普高线下学生就读区内中职学校。以信息工程学校为例,2018年招生597人、2019年招生875人、2020年招生1197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拟定于5月30日,在信息工程学校召开“宣州区2021年中职招生工作会议”,宣州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宣州区教体局、区纪委派驻纪检组、三所中职学校负责人参会;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中的校长、九年级全体班主任。
3.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专业、精品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称的专业结构,始终是吸引学生就读的第一选择。信息工程学校不仅在机电、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一批省级示范专业和刘浩等名师工作室上,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为学生提升优质教学服务,还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2021新增了护理和现代农艺技术两个专业。
(二)提高办学水平
1.改善办学条件。自2018年以来,共投入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奖金2806.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804.4万元,地方资金1002.48万元),用于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改善其它基本办学条件,以提升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信息工程学校的实训车间、综合实训楼的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保障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提升需求。
2.教师队伍建设。极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任教,鼓励和激励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招考、招聘等方式,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2019和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招考3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2人,逐步增大年轻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结构。同时,制定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突出加强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的教师资源中,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3.提升学生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牢固树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因材施教,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和职业观。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和实训实践。通过每年一次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定期组织职教活动周,促进各校间师生的交流,形成合力,提升办学品质;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初见成效,倡导对学生由“管”字型向“理”字型转变;信息工程学校通过开展“青春心向党 放歌新征程——建党100周年合唱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1.搭建合作平台。宣州区创新“职业学校+政府+企业”合作模式,2020年10月,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密切了校企之间的联系。2021年2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兆晟主持召开区校企合作联席会。会议听取了三所学校关于校企合作、产教整合的工作汇报。会上区“综合评价十强”“创新十强”工业企业介绍了用工需求。本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名单,通过及时发布企业用工需求等举措,使联席会议运行常态化。2020年,生物工程学校入选宣城市第三批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合作单位,信息工程学校获得安徽省第二批企合作示范学校。
2.定向培养人才。2021年3月,宣州区组织召开了2021年校政企合作对接会,区政府、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区教体局、3所中职学校、部分企业代表参会。会议研究了《宣城立讯·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方案》,拟于2021年秋季起,每学年在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两个立讯班,每班50人共100人,学院提供教育教学资源,企业为立讯班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保障,并设立“立讯助学金”、“立讯奖学金”。
3.推动本地就业。宣州区校企业合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3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宣州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本地就业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宣区招组办〔2021〕2 号)。文件明确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优化专业设置,鼓励与企业合作办班、开办兴趣小组等,全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区直单位、学校、园区、企业要拓展学生本地实习、就业途径,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保障好学生实习期安全,切实帮助提升职业技术能力,要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吸引学生留在当地就业。
三、下一步打算
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次等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业失败者、社会地位低下者以及经济能力不足者无可奈何的选择。它应该而且必须为不同层次、职业、手工业者提供更有针对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转变中职课程教学模式。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班级、校级、区级层面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接受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切实享受此项工作带来的福利。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举措,学习沪苏浙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此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保证,学校和企业要深入合作,把握企业、市场等方面的需求,以便于迅速的对自身的不足做出调整。而企业由于与学校的近距离接触,反馈各种有效信息,通过这种人才培养形式,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变。
回复联系人: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