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
责任领导
|
责任部门
|
完成期限
|
监督方式
|
1
|
主动对接“一地六县”、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市区一体共建联动创新区、临空产业园,申建综合保税区。
|
易承志
|
经济发展局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2
|
探索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全面对接南京江宁、杭州下沙和上海临港产业区,共建“产业飞地”、省际产业合作区。谋划建设宣宁芜一体化先导区。加快与高淳经开区产业协同,建设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支持水阳、黄渡、古泉、文昌等乡镇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采购商联盟。
|
冼进、易承志
|
科技中心、经济发展局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3
|
推动宁宣杭高速等跨区域通道互通,助力G50、G5011高速改扩建、青弋江大道九标段开工建设。全力保障宣泾高速建设,协调推进宣州综合码头二期、汪联河北山物流码头二期、姚湾码头建设,完成水阳江航道整治提升。
|
胡德才
|
建设管理局、高新投公司、交管站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4
|
宣城高新区全力“以升促建”国家级高新区。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开启“二次创业”。启动宣城高新区小学、综合医院、科创中心建设。确保40个项目开工、40个项目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力争重返全省30强。
|
冼进、胡德才、易承志
|
科技中心、建设管理局、经济发展局、高新投公司等各部门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5
|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分类指导,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增效工程,启动宣城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鼓励企业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力争“研发飞地”取得突破,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冼进
|
科技中心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6
|
聚焦精细化工产业,鼓励美诺华实施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围绕申兰华色材、至纯生物医药引进高端研发、基础化工等中上游企业,力争实现产值120亿元。
|
易承志
|
经济发展局
|
2021年12月
|
区委、区政府
|
7
|
聚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成立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培育专用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增长点,力争实现产值80亿元。
|
易承志
|
经济发展局
|
2021年12月
|
区委、区政府
|
8
|
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推行企业共享用工机制,着力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难题。启动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高新区新址建设。
|
梅清涛、胡德才、郑治
|
人社中心、建设局、高新投公司、社会事业局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9
|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精准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发展。坚持“先做土地、后做项目”,开展区域评估,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30%以上新增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
|
易承志、胡德才
|
经济发展局、园区管理中心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
10
|
启动宣城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快绿色工厂、绿色产品探索实践,力争认证国家绿色产品3个以上,培育绿色工厂3家以上。
|
易承志
|
经济发展局
|
持续推进
|
区委、区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