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朱桥乡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朱桥乡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7233420044/202105-00028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朱桥乡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朱桥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20 发布日期: 2021-05-20
索引号: 113417037233420044/202105-00028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朱桥乡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朱桥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20
发布日期: 2021-05-20
宣州区朱桥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发布时间:2021-05-20 16:38 来源:朱桥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朱桥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朱桥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马小兵

2021年5月20日

 

“十三五”以来,朱桥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到2020年,朱桥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7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750万元,双双完成朱桥乡“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冲刺目标。“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朱桥乡脱贫攻坚、全面提高群众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朱桥乡“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照“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以兴乡富民为目标,紧紧围绕北山碳酸钙产业集中区、陶粒小微企业园等特色产业和摇橹特色小镇建设壮大生态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产镇融合的新城镇。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5年,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年均增速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期末,全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预计完成财政收入5500万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000元,全面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三、经济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以朱桥特色产业为基础,全面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1.“十四五”期间,打造北山碳酸钙产业集中区产业链,以北山碳酸钙和陶粒资源为支撑,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材料产业,打造陶粒企业园。建成朱桥陶粒小微企业园,承接长三角企业转移,确保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零突破,规上工业产值超5000万元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2家以上,到十四五末全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

2.加快完善集镇和北山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力争在区域空间重构、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以种植业、水产养殖、林业等资源发展现代化高标准农产品。种植业方面,每年发展优质粳、糯稻面积2.87万亩,单产750公斤,力争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有新突破,小麦面积2.87万亩,单产550公斤。水产养殖方面,利用圩内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青虾、河蟹生产基地,养殖规模达2万亩,特种优质鱼类生产规模达1万亩,积极推广鱼、蟹、虾、稻混养共生模式,确保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加强朱桥乡水阳江禁捕工作,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将禁渔令落到实处。继续抓好林长制工作,落实林长制“六项”工作制度,做好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植树造林、一枝黄花防除、保护野生动物等工作。

4.不断提升全乡水环境治理工作,贯通全乡水系,进一步提升摇橹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辐射范围,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水耕朱桥、摇橹小镇”。

(二)以特色摇橹小镇建设为契机,实现文旅振兴

1.提升环境质量,打造碧水朱桥。积极筹措资金,改变现有生产理念,在一到两年时间内有效改善朱桥水体质量,形成能见度达一米左右的公共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美化环境,为田园综合体发展奠定最关键的基石。

2.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摇橹特色小镇,培育经济增长极。创建田园综合体,打造一个全省知名,宣城市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摇橹特色小镇,将农业、文化、旅游相结合,实现三产整合发展,形成乡村经济发展增长极。

3.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个体品牌协调发展。建立营销团队、营销渠道、促销平台,将朱桥优质产品快捷、有效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健康营销体系。在后期,建立无人提取农产品供给系统以及无人超市,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建设。

(三)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2025年,为朱桥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水阳江及主要中小河流防洪保安体系。水阳江干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乡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朱桥联圩防御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它圩口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5000亩以上圩口农田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Ⅴ级及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提高至75%以上,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2.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在4.1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5%、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52。实施一批水源保障工程和区域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新增总供水能力达0.4亿m3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3.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水阳江、南漪湖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超过90%。规划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60km2,大幅度降低人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轻度以下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超过75%。

4.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河湖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85%。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朱桥新城镇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全面提升乡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形成村镇一体化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网络。

规划采取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村乡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配置和全面覆盖。

(五)持续改善乡域生态环境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二减量、二利用”行动。继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革”,促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新建农房管控,加强公共空间、庭院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确保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加快完善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实现农村道路全覆盖。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推进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乡村风貌。

2.扎实做好北山工业集聚区环保工作,严格对照中央第三次中央环保督察标准,继续巩固督察成果。

3.持续推进南漪湖水环境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网格员作用,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不断开展南漪湖流域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和推进生活污染治理,同时加强辖区内的入河入湖排污口日常监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六)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持续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完成省定民生工程。坚持“六保”“六稳”不松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统筹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推深做实扫黑除恶各项工作,深化平安朱桥、法治朱桥建设。融合三大力量,落实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机制,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四、健全制度体系,提升镇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法治朱桥、平安朱桥建设,提升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模式。

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奋力实现规划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