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011-0005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政协关于十三届四次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26 发布日期: 2020-11-2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011-0005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政协关于十三届四次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26
发布日期: 2020-11-26
政协关于十三届四次第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1-26 10:55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袁军委员:     
  您提出的《多措并举,推进宣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收悉,感谢您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研究,现将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我区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蓝天保卫战、长江一公里等政策出台,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多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也对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我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聚力规划修编。为适应外部发展环境变化,2019年对《宣州区“两区三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我区功能定位,找准着力方向,为精准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聚焦核心优势,积极谋划做强、做精、做深特色产业。同时,结合外部发展环境新形势,高标准开展“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谋划我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积极抢抓新形势下发展机遇。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木材加工等低端传统产业增加值逐年下降,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降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逐步提升。2019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1.2%;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1-5月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降低0.5%,仍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5%。  
  三是支持企业创新绿色发展。加大《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紧随国家政策引导方向,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理念,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开发,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企业使用燃气、生物质等清洁型锅炉,减少污染物排放。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     
  四是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聚群。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宣州区产业负面清单,强化与沪苏浙先进发达地区的互动交流,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强链补链为工作目标,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以部分园区为例:宣城高新区已形成化工和新材料特色集群,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占据较大比重;以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初具规模;以国药精方、美诺华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较快。寒亭工业集中区卫浴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卫浴产业链逐步完善,并正加快向智能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2019年,宣州卫浴产品出口基地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五是多举措深化对企帮扶。充分发挥政策对转型发展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建立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坚持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企业走访、企业座谈等形式,抓好企业材料申报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和申报项目摸排工作,提升申报质量,尽力对上争取奖补资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2017-2019年省支持制造强省若干政策项目申报中,我区企业共获得4761.9万元资金支持。     
  六是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坚持以《宣州区规上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为依据,强化“亩均效益”,深化规上企业ABCD分类管理,推动优势资源不断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加快破除低端和无效供给。持续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制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提升综合竞争力。截止目前,宣州区共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工业设计中心4家,其中15家企业在支持制造强省建设项目申报中获得省“专精特新”奖补资金,合计750万元。     
  我们认识到,在推动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实的举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分析研究不足,与相关部门形成联动,争取“十四五”期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