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寒亭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寒亭镇人民政府> 基层政务公开> 自然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887/202011-00046 组配分类: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布机构: 寒亭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宣城市寒亭镇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13 发布日期: 2020-11-13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887/202011-00046
组配分类: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布机构: 寒亭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宣城市寒亭镇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13
发布日期: 2020-11-13
《宣城市寒亭镇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13 19:51 来源:寒亭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城市寒亭镇总体规划(2004-2020)》

 

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协编单位:寒亭镇人民政府

日    期:2018.3.8

 

 

 

 

1评估背景

1.1前言

《宣州区寒亭镇总体规划(2004-2020)》,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编制实施至今已有 14 年多的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条例和宣州市城乡规划局宣州区分局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各乡镇总体规划通知的要求,组织编制机关对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认为原镇总体规划需单独编制对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镇人民政府必须组织对原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乡镇人民政府需将评估报告提交乡镇人大审议,并报区政府批复。

因此,为总结宣州区寒亭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汲取经验和教训,评价 2004版总规的适用性,以更好地指导寒亭镇经济社会及城乡建设发展,实施进行评估工作。

1.2评估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是镇人民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镇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由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跨度较长,一般为20年,所以定期对依法批准的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十分必要。

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规划编制科学性的重要行动。通过评估,不但可以监督检查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规划实施应对措施,对提高规划实施的绩效,并为规划动态调整和修编提供依据。

1.3评估思路

全面总结现行镇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确定的镇发展目标实现情况,镇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综合交通、绿地、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目标的落实,以及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结合镇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宏观环境变化,通过对照、检查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提出修正规划和实施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指导和改进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

1.4评估原则

1、实事求是与科学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既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又顺时应势、着眼发展,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规划、破解难题的对策。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既用定量分析方法比对各项发展目标、指标、规模与 04 版总规的一致情况,又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产生偏差与矛盾的原因及影响机制,来综合评价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为后续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既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及规划要求,实施静态的判断性评价;又立足当前形势和发展要求的变化,动态地科学判研规划的施行绩效。

2规划概况

2.1上轮总规规划背景

寒亭镇上轮总体规划是1996年编制的,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经过近几年来建设,基本实现目标,按规划建设了数条道路及公建设施,拉出了西部规划区框架,对城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9910月新318 国道的建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豪集团落户开发,集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及用地布局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鉴此,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人民政府于2003年10月,委托芜湖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对寒亭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芜湖县规划建筑设计院聘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深专家高级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兆能先生作为本次规划的技术顾问,共同参与此项工作,方案多次经镇人大及党政领导讨论修改,最后确定。

2.2规划核心内容

2.2.1 城镇性质与规模

(1)城镇性质:宣城市西郊卫星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林产品加工、交易的生态城镇。

(2)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年)为25%;中期(2010年)为35%;远期(2020年)为55%,考虑部分外来人口。

(3)规划城镇规模

镇域:近期2005年为20532人;中期2010,人口规模为20946人,远期202021799人。

集镇(中心镇区):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为4800人;中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6500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2000人。

(4)规划区范围

寒亭镇规划范围北至老318国道北140m,南至新318国道以南300m,西至周寒河,东至新老318国道交汇处,规划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发展方向以跨新318国道向南为主,跨老318国道向北为辅。规划区及规划控制区范围详见用地现状图,面积为5.69km2。

2.2.2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将寒亭镇村镇等级确定为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三个等级。

规划确定福定、龙山、肖北、肖南、管桥、通津、长河、天门为中心村。

1:寒亭镇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名 称

职能分工

主要职能

中心镇

综合型

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管理,文、教、卫、经济、信息中心、商贸及工业,镇域旅游服务基地

管 桥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肖 南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肖 北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棉、林、林生产基地

龙 山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卫生所,粮、棉、林生产基地

福 定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通 津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长 河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天 门

综合型

村部驻地,小学教学点、卫生所,粮油生产基地

2.2.3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1)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寒亭镇规划范围北至老318国道北140m,南至新318国道以南300m,西至周寒河,东至新老318国道交汇处,规划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发展方向以跨新318国道向南为主,跨老318国道向北为辅。规划区及规划控制区范围详见用地现状图,面积为5.69km2

2)总体布局

根据镇区用地布局和自然地形条件,结合本镇常年风向,工业发展跨318国道向南为主,结合老318国道北侧现有的二个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加工企业的备用地,结合现有村庄改造,以城镇现状为依托,新建的商业街、新亭路为干道向东发展居住公建商服区,加快寒亭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在西部老集镇区,结合沿周寒河的河滨路建设,将老城区建成二类居住,沿商业街向东在集洪沟两侧规划一类居住区,镇政府办公仍在原处加以完善提高,其它办公机构沿新亭路、商业街布置,结合大豪凤凰娱乐城建设,兴建高档次旅游后勤服务设施,远期结合山地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在规划设施上接受上海及长江三角地区的辐射。

整个集镇规划,以新318国道为中轴,分为南北两片,整个规划区大致可以划分为北片西部老城区、北片中东部居住和公建中心服务区、南片工业区三个区域。各区域之间通过山冲集洪公园绿地及新318国道高架、平交道路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近期逐步改造集镇老城区,跨新318国道向南规划建设工业区,沿新建的新亭路、商业街建设寒亭中心综合服务区,与大豪凤凰娱乐城建设相配套,加强集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将中心区建设成全镇的公共活动和服务中心。

2.2.4近期建设规划

1)规划主要指标

根据寒亭镇区总体规划,确定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042005年。

根据镇区人口规模的预测分析,至2005年寒亭镇区人口规模为0.48万人左右。

规划近期建设用地为0.552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约115平方米。具体各项用地指标详见规划用地平衡表。

2)规划主要内容

           完成新亭路、商业街两条道路及其两侧的开发建设。

           完成沿新318国道沿路南片工业区西部工业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完成集镇规划区东部大豪集团——凤凰娱乐城建设。

           新建农贸市场及农产品市场,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

           完成中心广场建设,老318国道过境段拓宽改造工程。

           改造老街局部地段。

3规划实施情况

3.1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经济、社会、环境、人口以及用地等)

城乡人口变化

规划指标: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现行总规内容:

镇域人口:近期2005年为20532人;中期2010,人口规模为20946人,远期2020为21799人。

集镇(中心镇区)人口: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为4800人;中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6500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2000人。

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年)为25%;中期(2010年)为35%;远期(2020年)为55%,考虑部分外来人口。

2.2004版规划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发展一览表

名     称

单位

2004

2010

增长率

2020

增长率

工 农 业 总 产 值

亿元

1.43

7.92

33

31.52

14.8

 

乡 镇 企 业 总 产 值

亿元

1.20

7.26

35

29.37

15

其中:工业产值(包括生态产值)

亿元

0.80

3.86

30

20.20

18

农 业 总 产 值

亿元

0.23

0.41

10

0.97

9

人 均 收 入

2736.9

5473.8

15

21895.2

9

城 镇 化 水 平

20

35

 

55

 

总 人 口

20328

20946

5.0

21799

4.0

实施情况

镇域人口:寒亭镇现状人口为21667人;城镇化水平:寒亭镇现状城镇化率32%;工业年总产值6.96亿元,人均收入13679元。

3.2规划强制性内容实施情况

3.2.1规划区范围

现行总体规划(2004版)内容:

寒亭镇规划范围北至老318国道北140m,南至新318国道以南300m,西至周寒河,东至新老318国道交汇处,规划区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发展方向以跨新318国道向南为主,跨老318国道向北为辅。规划区及规划控制区范围详见用地现状图,面积为5.69km2。(详见附图)

实施情况:规划区控制情况较好,各项建设用地均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规划区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2.2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

现行总体规划内容: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55.2公顷左右;中期2010年:78公顷左右;远期2020年:138.31公顷左右。

实施情况:

初步统计,至2015年年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65.036公顷,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超出了实际预期。

在城镇各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17.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23%,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2.35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14.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65%,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96平方米;工业用地28.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37%,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9.95平方米;仓储用地1.0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1%,人均仓储用地面积0.76平方米;对外交通用地35.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55%,人均对外交通用地面积24.77平方米;道路用地5.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27%,人均道路用地面积3.80平方米;市政设施用地1.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3%,人均市政设施用地面积1.05平方米;绿地14.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56%,人均绿地面积9.86平方米。

3.寒亭镇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版总体规划)

 

类 别 代 号

用   地

名   称

面 积(公顷)

占 建 设

总 用 地

人均用地

(m2/人)

大类

小类

近期

规划期末

R

 

居住用地小计

13.50

30.40

24.50

25.33

 

R1

一类居住用地

3.40

11.20

 

9.33

R2

二类居住用地

9.60

18.70

 

15.58

R3

敬老院

0.50

0.50

 

0.42

M

M1

工业用地

7.10

14.70

11.85

12.25

W

W1

仓储用地

0.49

0.98

0.80

0.82

C

 

公建用地小计

11.93

16.03

12.93

13.35

 

C1

行政办公

0.63

0.63

 

0.52

C21

中学

4.26

4.26

 

3.55

C22

小学

1.56

1.56

 

1.30

C3

临街公建等

1.20

2.60

 

2.17

C4

卫生院

1.10

1.10

 

0.92

C61

农林特产品市场

1.53

2.53

 

2.10

C62

农贸市场

0.95

1.95

 

1.63

C63

小商品市场

0.70

1.40

 

1.20

T

 

交通用地小计

36.16

36.16

17.68

18.30

 

T1

对外交通(318国道)

35.68

35.68

(其中包括过境新318国道14.24公顷)

 

T2

停车场车站

0.48

0.48

 

 

S

 

道路用地

5.74

24.32

19.60

20.27

U

 

公用设施用地小计

0.90

1.52

1.23

1.27

 

U11

自来水厂

0.11

0.48

 

 

U12

污水厂

0.25

0.21

 

 

U13

变电站

0.22

0.43

 

 

U14

邮电所

0.12

0.30

 

 

U2

垃圾中转站

0.20

0.10

 

 

G

G1

公共绿地

1

14.20

10.0

11.83

E

E1

水域、农田

2.25

18.33

 

 

E2

山地绿地及防护绿地

8.28

12.97

 

 

合   计

78

169.66

 

103.39

 

4.2015年现状用地构成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2015

面积(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m2/人)

1

R

居住用地

16.44

25.28

32.88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3.78

21.19

27.56

其中

行政管理用地

1

1.54

2

教育机构用地

4.99

7.67

9.98

文体科技用地

1.1

1.69

2.2

医疗保健用地

0.03

0.046

0.06

商业金融用地

6.66

10.24

13.22

3

M

工业用地

30.43

46.79

60.86

4

W

仓储用地

1.11

17.07

2.22

5

S

广场用地

0.56

8.61

1.12

6

G

绿地

1.056

16.24

2.112

其中

公共绿地

1.056

16.24

2.112

防护绿地

-

-

-

总计

 

总用地

65.036

100

126.84

 

1:面积单位为公顷,比例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人;

2:现行总规(2004年版)总人口为1.22万人,规划期末2015年总人口为21799

3山地及农田、过境新318国道不参加用地平衡。

3.2.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现行总体规划内容

(1)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将政府大院进行完善提高,并将全镇的各类办公就近建于新亭路、商业街两侧,作为全镇的行政中心,同时在其周围安排电视广播电视站、邮电等管理机构和招商引资机构,居住区内安排相应的物业管理机构。该区用地0.63公顷,占集镇用地0.5%,人均用地0.53平方米。

(2) 商业金融用地

沿新建的新亭路、商业街、仁和路主中心广场附近规划布置商业金融设施,其中包括临街商服、农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规划商业用地12.32公顷,占建设总用地8.9%,人均用地10.27平方米。

(3) 体育中心用地

结合寒亭中学改建、扩建,在现中学校园内规划建设一标准运动场,早晚可对居民开放,课时作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其它小学应根据有关规范,校舍征地时考虑运动场地,并向居民开放,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4) 医疗卫生用地

将现卫生院迁至商业街北侧,集洪沟公园旁,规划为镇级中心医疗卫生院,占地面积1.10公顷,占建设总用地5.85%,人均用地0.92平方米。医院在建设过程中,按规范不断完善医疗设备以及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

(5) 教育用地

保留并完善寒亭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在现状中学的西南侧山地预留未来中学发展用地,并建300米运动场和其它体育活动设施用地,以充分利用该场地为集镇居民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各居住区按规范规划建设幼儿园、托儿所,方便儿童就近入学。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共16.03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11.59%,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36平方米。

实施情况

基础设施在平面布局上与现状出入较大规划的商业及公建除老镇区之外其他基本未实施,在工业区的东部建设了一部分商业用地,与规划不符合。具体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其中,行政办公用地呈增长状态,商业金融用地未达到规划预期值,体育设施用地无,医疗卫生用地未达到规划预期值,教育设施未达到规划预期值。总体建设指标未达到规划预期值。

5.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2004版用地预期值与现状对比

 

2004版总体规划预期值(hm2)

2015现状(hm2)

行政办公用地

0.63

1

商业金融用地

9.48

6.66

体育设施用地

-

-

医疗卫生用地

1.1

0.03

教育设施用地

5.82

4.99

总计

17.03

12.68

 

3.2.4水源地和水系

水源地和水系保护情况良好,均未受到建设的影响,为下一步规划留有较大空间。

3.2.5基本农田、绿化用地

现行总规内容:

基本农田:全镇共有农用地面积6964.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531.64公顷,园地115.96公顷,林地面积2835.62公顷,水面481.34公顷,建设用地586.44公顷,交通用地80.09公顷,未利用土地552.11公顷,人均耕地2.61亩。

绿化用地:集镇目前园林绿化除少量道路行道树外,几乎没有,规划将经镇区的集洪沟规划成集洪沟公园,并对其周围山地冲田大力进行绿化,形成集洪沟公园;并在公园内点缀建设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提高集镇的园林品味。同时,镇域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项目必须确保绿地率大于30%,各条道路按规范建设相应的道路绿地。

实施情况:

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良好,基本未侵占基本农田。绿化用地上与现状建设出入较大。

3.3规划符合情况评价

规划总体符合评价规划整体内容中规划实施情况:

3.3.1符合规划情况的:

空间结构上,镇区西部组团与现状建设符合度较高,围绕镇区西部组团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建设用地上,整个镇区绿地的保护建设与现行规划(2004版)符合度高,仅有镇区东南部分绿地被现状工业用地占用。

3.3.2不符合规划的情况:

空间结构上,现状建设用地东部工业组团不符合现行规划的要求,且超出规划区范围,北部新居住组团建设基本未实施;建设用地上,工业用地与现行规划的位置不符且工业用地的规模远远超出规划指标;道路系统规划中,规划道路大部分未得到实施,镇区西部组团道路条件依然低下,道路实施度低。

6.规划符合情况对比表

 

规划预期(hm2

现状(hm2

符合情况

R

30.4

16.44

未达到指标

M

14.7

30.43

达到指标

W

0.98

1.11

达到指标

C

17.03

13.78

未达到指标

其中

行政办公

0.63

其中

行政办公

1

达到指标

商业金融

9.48

商业金融

6.66

未达到指标

体育设施

-

体育设施

-

-

医疗卫生

1.1

医疗卫生

0.03

未达到指标

教育设施

5.82

教育设施

4.99

未达到指标

S

24.32

0.56

未达到指标

U

1.52

-

未达到指标

G

14.20

1.06

未达到指标

 

4、规划成效与存在问题

4.1规划成效

4.1.1镇区规划建设得到较好控制

镇区建设除东部工业片区外,其他集镇用地的规划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各项用地建设稳步推进。镇区内部西部老镇区地块规划控制效果较好,各项用地按照规划时序稳步进行,镇区整个区域绿地、水系、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良好,有利于下一步规划进一步导控。

4.1.2积极引导园区规划

寒亭镇总体规划积极引导园区规划,寒亭工业园区紧紧依托宣城市宣州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发展自身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区主导产业和寒亭工业园区“电子装备、卫浴洁具”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园区产值逐年提升,为镇总体发展提供稳健支撑。寒亭镇建设用地实施过程中,居住等建设用地未达到指标,工业指标超出指标,在实际规划实施操作中,将部分用地指标调整至镇区发展关键的工业用地。东部工业园区内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可容纳工业用地进一步扩展。

4.2存在问题

4.2.1上轮总规年代较远,规划指导作用较差

上轮规划编制年代较早,至今已有近14年时间,期间虽在2010年左右启动了总体规划修编,但因发展规模等多种原因,10版总体规划没有获批,对当前城镇建设指引性较弱。

4.2.2规划重镇区轻镇域,全域发展指引性不足

规划注重镇区发展,对于镇域发展规划指引性不强,对于全镇域的统筹规划尚待梳理,使整个规划全面、合理。

4.2.3工业用地发展方向及规模不足,制约城镇工业快速发展

镇区工业用地经10版总体规划影响,工业用地的用地发展方向与规模同04年规划不符。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及规模需法定化。

4.2.4镇区规划对地形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道路难以实施

镇区规划前期对于基础资料研究程度不深,导致部分道路难以实施,需重新深入研究镇区地形,是规划更具有操作性。

5、修编建议

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建议寒亭镇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同期编制到2030年的新一轮的城镇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已经镇人代会审议通过。

一、修编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强民主为主线,以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环境优先的原则,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城镇空间组合及城镇空间结构,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规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内容

按照城乡统筹、社会和谐、集约发展的要求,修编城镇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是:

1.重视镇域规划、区域相关规划的对接,做好居民点体系规划研究,以区域发展巩固城镇的发展。将城镇一个相互依赖和制约的有机整体,宏观大环境中把握自身的优势,并且相互弥补,共同促进,增进区域繁荣。

2.高效、集约对工业园区规划进行优化调整,明确工业用地发展方向及近远期发展规模。

3.合理布局并尽快提升优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设施,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

4.重视生态安全、综合防灾、环境保护等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5.完善近期建设规划,提出工业园区的规划指引及管控要求,明确建设时序,使规划更具指导性、操作性。

 

 

 

 

 

 


 

 

 

 

 

 

 

 

 

 

 

 

 

 

 

 

 

 

 

 

 

 

 

 

 

 

 

 

 

 

 

 

 

 

 

 

 

 

 

 

 

 

 

 

 

 

 

 

 

 

 

 

 

 

 

 

 

 

 

 

 

 

 

 

 

 

 

 

 

 

 

 

 

 

 

 

 

 

 

 

 

 

 

 

 

 

 

 

 

 

 

 

 

 

 

 

 

 

 

 

 

 

 

 

 

 

规划符合性评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