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卫健委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卫健委> 政策解读> 部门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0XL/202005-00067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卫健委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部门解读】宣州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4-30 发布日期: 2020-05-28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0XL/202005-00067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卫健委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部门解读】宣州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4-30
发布日期: 2020-05-28
【部门解读】宣州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8 10:02 来源:宣州区卫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密切区域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区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2020年,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和《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全覆盖的通知》(皖医改秘函〔2020〕4号)要求,我区须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全面启动并实现区域内全覆盖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外住院人次占比较2019年下降2个百分点,区域内就诊率(住院)达到90%左右,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乡(镇)”。(与省市方案比较我区增加了基层就诊率指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

(二)坚持机制创新。

(三)坚持分级诊疗。

四、建设内容

按照 “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围绕实现五个“一体化”,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机构一体化

1、组建四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牵头医院一:宣城市人民医院

成员单位:狸桥镇、水东镇、杨柳镇、古泉镇、五星乡、养贤乡、溪口镇卫生院、飞彩、金坝、西林、澄江、敬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一体化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牵头医院二:宣城市中心医院

成员单位:水阳镇、杨泗、裘公、洪林镇、沈村镇、孙埠镇、朱桥乡卫生院、向阳、双桥、济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内的一体化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牵头医院三:宣城市仁杰医院

成员单位:周王镇、黄渡乡、新田镇卫生院、鳌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内的一体化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牵头医院四:宣城市中医院

成员单位:寒亭镇、文昌镇卫生院及辖区内的一体化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称乡镇卫生院,下同)增挂“牵头医院名称+乡镇名+分院”;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统称村卫生室,下同)增挂“牵头医院名称+医疗共同体成员单位”牌子。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为我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其中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按照宣城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同时成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根据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同意合肥等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皖医改密函〔20208号)要求,2020年宣城市将启动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牵头医院分别为宣城市人民医院和宣城市中心医院。

2、牵头医院成立筹备组及内设管理部门

牵头医院成立筹备组,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方案及配套制度。牵头医院设立医共体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人事统筹管理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医保资金结算管理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中心药房、信息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

3、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牵头医院院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

(二)改革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一体化

1、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1)医保基金打包。区医保局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基金风险金(与上一年相比筹资增量10%)和大病保险基金进行预算,将95%的部分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使用。(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委)(为了有效监管医保基金和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医保资金的拨付由每季度拨付改为每月拨付;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因遇到政策调整导致医保基金超预算部分从5%的预留基金中酌情支付)

2)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2、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

1)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2)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资产属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三统一”:人财物等资源三要素统一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运维。(3)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

3、密切服务贯通机制。

1)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双向流动顺畅,区管乡用,实现乡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上级医疗专家服务。(2)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一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3)药品保障上下贯通。牵头医院加强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统一药品采购供应、药款支付和药事服务。(4)保障政策上下贯通。完善医保保障政策, 体现分级诊疗的改革要求,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5)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需要转诊的疾病患者,及时上转牵头医院,疾病康复期,顺畅下转乡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6)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融合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实现医防融合。(通过医保的杠杆作用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倾斜,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鼓励退休医师和高年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

(三)加快能力建设,实现服务一体化

 1、加快牵头医院能力提升,做到“龙头要强”。

2、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做到“乡要活”。

3、加强村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做到“村要稳”。

(四)加强分工协作,实现利益一体化

1、明确各类机构功能定位。

2、实现上下机构双向转诊。

3、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

(五)强化关口前移,实现医防一体化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

3、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构建“1+1+1+1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将村级卫计专干纳入服务团队)

4、充分发掘中医药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