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溪口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溪口镇人民政府> 财政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农家书屋工程> 政策与标准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187E/202011-00078 组配分类: 政策与标准
发布机构: 溪口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公民 / 公告
名称: 宣州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13 发布日期: 2020-11-13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187E/202011-00078
组配分类: 政策与标准
发布机构: 溪口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公民 / 公告
名称: 宣州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1-13
发布日期: 2020-11-13
宣州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11-13 11:28 来源:溪口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7〕10号)、《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文化厅 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安徽省体育局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整合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2460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5〕527号),现就我区2017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立足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区,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实施内容
  (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
  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共建)网络设施为基础,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因地制宜购置歌曲、影视节目、地方戏曲等文化娱乐类正版光盘,更换、配置机顶盒,保障网络畅通, 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
  (二)农村文化活动
  由县(市、区)统筹,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三)农家书屋运行维护
  结合本地农家书屋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对农家书屋进行维护管养,补充更新出版物不少于60册、维持日常运行和开展读书活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
  (四)农村电影放映活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行政村每年计划放映12场公益电影。在确保计划总数完成的基础上,根据季节、观影人数合理安排场次,不断提高放映质量,完善服务,改进管理。每季度依据省农村数字电影监管平台统计数据拨付场次补贴。
  (五)农村体育活动
  按体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各行政村每年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
  三、资金筹措
  全镇9个行政村,补助标准每村1.2万元,其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每村每年4400元,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每村每年2000元(其中1600元用于出版物更新、配送流转以及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400元用于农家书屋日常运行和开展读书活动等),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每村每年2400元,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1200元。国家统一补助标准每村1万元,由中央财政补助50%,省级配套30%,县(市、区)配套20%。我省提标的2000元由省、县财政按1:1分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机构,统筹推进落实。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文旅、教体、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明确职责。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区人民政府为项目责任主体,对所属项目的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文旅、教体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档案管理、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及运营管理养护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审核、拨付与管理。
  (三)整合资源。强化项目实施和资源整合力度。从农村实际出发,科学设置、统筹建设,形成合力,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惠民服务效能。
  (四)规范程序。以区级文旅、教体行政管理部门为实施主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制定资金使用细则,整合资金,组织实施。
  (五)加强督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日常调研、督查,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成效,督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文化民生工程成为群众欢迎、社会满意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