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007-00027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 文号: | 区农办〔2020〕163号 |
生成日期: | 2020-07-10 | 发布日期: | 2020-07-10 |
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007-00027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
文号: | 区农办〔2020〕163号 |
生成日期: | 2020-07-10 |
发布日期: | 2020-07-10 |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文件
区农办〔2020〕163号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月2日以来,我区持续强降雨,局部大暴雨,全区江河湖库水位迅猛上涨,部分乡镇周边小圩出现漫圩,预计近期全区范围仍然维持多雨天气,农业农村防汛形势严峻复杂。为落实区防指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和省、市、区防指办明电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当前农业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努力完成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尊重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立足自力更生,迅速开展灾后农业恢复生产,明确和细化种植业、蔬菜、畜牧、水产等产业的恢复生产的工作职责、技术路线、物资保障,做好补栽补种、适养区畜禽棚舍和设施设备修复、补栏饲养、投苗放养工作,确保水退到哪里、抢播抢栽到哪里,农业生产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实现设施更新换代,推动受灾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工作安排
(一)高度重视强降雨天气防范。当前正值主汛期,也是夏季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早稻处于扬花结实期、一季稻处于分蘖期,棉花处于花蕾期,玉米、大豆等夏种农作物处于出苗期,强降雨将会对在地农作物生长及畜牧业、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抗灾生产,强化工作部署,加强协调服务,科学制定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把农业灾害性天气防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突出抓好农田防涝排涝。指导对农田积水隐患进行排查,针对存在农田积水问题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沟渠疏浚和排水方案,限期完成沟渠疏治任务,重点解决干、支流沟渠的排水问题,使农田做到沟沟相通、沟渠相通,使沟渠疏治后的农田排涝畅通,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三)迅速落实灾害应对措施。迅速落实有关防御措施。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灾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立足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应对,做好设施蔬菜、设施渔业和畜禽棚舍等农业设施的除险加固和防风防雨工作,抓紧抢收成熟农作物,减轻涝灾损失。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
(四)切实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具体实际和受灾程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生产规模,分类施策,进一步完善农业抗灾生产方案,开展农业生产抗灾生产指导。种植业方面,对受灾较轻的作物和田块,要以清沟排水、追施肥料、防病治虫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恢复转化;对受灾较重的作物和田块,要能保则保,不宜轻易改种;对因灾绝收的作物和田块,要根据短期内退排水情况,抢时间、争季节,及时进行补种改种。畜牧业方面,要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灾区死亡畜禽及时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被死亡畜禽污染的场地、过水圈舍、畜禽饮用水等彻底进行消毒灭源;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草饲料脱毒,防止畜禽中毒;要严格执行强制免疫措施,组织开展灾后免疫注射工作。同时,要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及时增养补栏。渔业方面,要抓紧组织养殖户迅速修复水毁工程,指导整治鱼塘、清除淤泥、修复塘基等;及时采取补放补养措施,加强鱼塘卫生消毒和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等。
(五)扎实做好抗灾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灾情,特别要加强对农田设施、畜禽棚舍、蔬菜大棚的检查,开展科技抗灾指导服务,确保防灾抗灾救灾各项措施落实到田。密切监视灾害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加大病虫防治信息的宣传与培训,要加强洪涝灾害发生后的病虫害防治,坚决扼制重大病虫害发生。要按照农作物改种补种、畜禽增养补栏、渔业补苗放苗的需要,及时组织调剂、调运恢复生产急需的种子种苗和畜禽良种。组织好救灾化肥以及农药、兽(鱼)药、消毒药、疫苗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准备。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队的载体作用,切实抓好抗灾救灾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短信等现代传媒,以及开通抗灾减灾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生产救灾措施。
(六)做好灾情统计核实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定损和理赔工作
做好灾情核查,指导各乡镇精准核查灾情, 做到实地调查,科学分析预测,确保灾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农业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及时与国元保险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人员迅速奔赴受灾一线,开展政策宣传和查勘定损,解决理赔定损中的难题,帮助投保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尽快获得保险赔付,促进农业生产恢复。
(七)积极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组织区乡两级技术干部,积极帮助养殖户、营销大户与水产品销售市场、电商、快递业对接,解决销售难问题。加强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增加资金投入,增强饲养能力。
附件:
1、宣州区暴雨灾后农作物生产技术措施;
2、2020年夏季蔬菜生产防灾减灾预案;
3、畜牧业应对洪涝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指导救灾预案;
4、梅雨期及洪涝灾后虾蟹养殖管理应对措施;
5、宣州区防汛救灾农资供应应急工作预案。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9日
抄送:市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
附件1:
宣州区暴雨灾后农作物生产技术措施
受近期强降雨天气影响,宣州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山区山洪暴发,导致在田农作物因过水、受淹、沙压等不同程度受灾,大棚等设施损毁,部分地区因灾损失较重。为及时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现制定暴雨灾后农作物生产技术措施,请结合实际,做好科学分类指导。
水稻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一、受灾水稻田间管理意见
(一)加紧抢时排水救苗。对受淹水稻田块,有条件的地方力争早稻在24小时以内、中稻48小时以内、直播单季晚稻在72小时以内排除田间积水,如果叶片上泥浆较多,可边排水边洗苗,让水稻心叶露出水面,促进恢复正常生长。排水救苗应注意:在烈日高温天气,应采取依次排水,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逐步适应后再于下午或傍晚排掉稻田积水,防止发生失水性青枯死苗现象。
(二)沙压田块开展分类管理。对山区(山冲)水毁沙压田块,可根据水毁沙压轻重,重新作埂进行分开管理,对水毁沙压较轻的部分,可人工清除泥沙后,及时追肥和加强病虫防治,促进恢复生长;对水毁沙压严重不能恢复或严重减产的部分,可用机械清除泥沙后,重新整田及时进行补、改种。
(三)灾后加强田管,促进苗情恢复性生长。对受淹水稻,72小时内能及时排水,受损程度较轻的田块,应及时采取追施提苗肥、加强病虫防治等田管技术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1、追施提苗肥。水稻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茎、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过水稻田肥料流失较多,因此,对受淹田块,排水后2-3天,可适当增施速效性肥料,促进恢复生长。对处于分蘖期、长势不过旺的中稻田退水后可立即追施提苗肥尿素5-7.5公斤/亩;对立针或二叶一心前的单季晚稻小苗,退水后应先轻凉脚3-4天,待部分倒伏苗起身或达三叶一心时,再亩追施提苗肥尿素5-6公斤。
2、喷施叶面肥。水稻受淹后,茎叶受损,光合作用不足,机能下降。可在追肥的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叶面肥:0.2%的磷酸二氢钾加3%的尿素溶液或美洲星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次,可有效补充营养,促使茎叶稳健生长,恢复光合功能。
3、加强病虫害防治。洪涝灾后,植株受伤,伤口较多,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植株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减弱,再加上高温高湿气候,极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注重稻瘟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及早稻田、早播中稻田纹枯病的防控。同时,暴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源的迁入, 植保部门要密切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民开展达标防治。
二、灾后补改种工作意见
对内涝严重,受淹4-5天以上不能及时排除积水,根部腐烂、心叶枯死,不能恢复生长或预计严重减产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
①7月12日前补、改种水稻,撒直播可选用特早熟晚粳品种,用种量6公斤/亩;或中、早熟杂交早籼品种,用种量2-2.5公斤/亩;或中、早熟常规早籼品种,亩用种量6-7.5公斤/亩。
②7月12日-7月20日补、改种,可选用常规早熟早籼品种撒直播,用种量7.5-10公斤/亩。
③预计7月20日以后才能退水的田块,可选用早熟早籼品种于7月15日前进行旱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异地育秧,秧龄控制在15-20天,在适龄期内视退水情况及时进行抛栽或机插。
④不能进行异地育秧的,7月20日以后补、改种水稻风险较大,建议视情况改种旱地经济作物:8月上旬(或立秋)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适宜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萝卜等。
旱地作物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意见
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对水分敏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长期积水易发生渍害危害,造成死苗。
一是清沟除泥。清除淤泥杂草,保持沟渠畅通。扶理植株,清除叶片淤泥,促进恢复生长。
二是适量追肥。看苗亩施尿素5-7.5公斤。
三是松土壅根。在排水后7天进行,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茶叶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受近期连日强降雨的影响,山区山洪暴发,部分茶园冲毁,给全区茶叶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时已小暑,高温酷暑天气与伏秋旱气象将不约而至,因此,请茶农、茶企认真核查灾情、及时加强茶园管理工作,尽快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及时扶苗和中耕。天气转晴后,及时对沙压的茶(树)苗进行清理,并扶正茶苗,清除压在茶苗上的枯枝、杂物及污泥;对成年茶园于9月底前全面中耕1次,深度15-20cm,同时,结合中耕,对因雨水冲涮裸露的茶根要进行培土壅根,对毁坏的梯田及时修复。
2.做好清沟排渍与防旱工作。平地、山凹茶园要及时清理沟渠,排除地下积水;同时,根据我地气候特点,强降雨后极易发生伏旱与秋旱,因此,在做好清沟除渍的同时,应结合浅耕及时进行茶园铺草,做好抗旱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做好山塘水库的蓄水、保水及抗旱设施、设备的检修工作,便于旱季来临时及时抗旱。
3.加强肥培管理,尽快恢复茶树生机。及时对受灾茶园每亩增施有机肥100公斤或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以上,尽快恢复茶树生机,同时有利于提高茶树对即将到来的高温、伏旱的抵抗能力。对受淹的幼龄茶树,及时喷施叶面肥(加防茶苗立枯病、炭疽病药物)2-3次。
4.加强病虫害查治。随着雨季的结束,高温酷暑将接踵而至,因受强降雨冲涮,茶树叶片不同程度受伤,在高温高湿气候下,茶树易受炭疽病、赤叶斑病、茶轮斑病等的侵害,在此,建议广大茶农及时做好查治工作。
5.提前谋划,做好水毁茶园的修缮工作。水毁茶园要因地制宜,不宜发展茶园的地块坚决退茶还林;适宜地块要尽快复垦、整地与园道路建设,并按标准建设等高梯级茶园;认真核查茶园受损情况、统计受损茶园补植所需茶苗数量,及时与育苗基地联系,今年秋冬季节完成补植。
6.重视茶园标准化建设,提高茶树应对不良气候的抵抗能力。新建茶园必须按照标准化茶园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对于现有茶园,坡度大于10°以上的坡地茶园尽快进行“坡改梯”,坡度大于30°的陡坡茶园坚决予以退茶还林;所有茶园圴应配套做好沟、渠等排灌系统建设,及时排渍,做到雨止畦面无积水。
水果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目前果树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连续强降雨对果树生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果树受涝后,根部较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往往会因通气不良造成烂根,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死树现象。果树遭受涝灾后的管理措施是:
1.排除积水。雨后要及时疏通渠道,排出园内积水,并清除淤积在枝叶上的泥浆及悬挂在植株上的杂物,扶正被洪水冲倒的树株,必要时可用支架进行支撑、固定,促进果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排水后,可扒开树盘周围的土壤晾晒、散墒,促进水分蒸发,待经历3个晴好天气后再覆土。对外露树根,重新埋入土中;对外露树干和树枝,可用1∶10的石灰水进行刷白,并用稻草或麦秸包扎,防止因曝晒造成树皮开裂。
2.中耕松土。雨涝后易使果园土壤板结,引起果树根系缺氧。当积水排除后,要抓紧时间中耕松土,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部呼吸和新根再生。对雨涝而烂根较重的果树,应结合中根扒土晾晒树根,及时清除溃烂树根,并涂抹杀菌灵等药剂,待经历3个晴好天气后再覆土。
3.增施肥料。果树受涝后,根系受到损伤,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不宜立即进行根部施肥。生产上,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待树势恢复后,再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
4.加强修剪。对于受伤严重的果树,及时进行梳枝、剪叶、去果,以减少蒸腾量,防止树株死亡。尽量保留健康枝叶,将枝梢回缩至健康部位,剪除病虫枝、枯枝和弱枝,促使新梢抽生。及时除去断裂的树枝,在大的剪口处可用酒精消毒并涂桐油保护,以防止伤口感染和水分散失。对死枝较多的树,可待来年新芽萌发后剪去残缺无用的枝条。
5.防治病虫。涝后要及时喷洒一遍高效农药,并在地表撒施石灰粉消毒,防止病虫害滋生蔓延。在喷药时,由于树势较弱,要注意药液配制浓度,避免药剂烧伤树叶。可选用菌特灵800倍液、波尔多液2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能有效防止果树轮纹病、早期落叶病、腐烂病、炭疽病的发生。同时可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防止红蜘蛛、食心虫等害虫,间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对主干、主枝上的伤口涂抹1遍843康复剂,以防止腐烂病及干腐病的发生。
中药材灾后生产技术措施
近期我区长时间降水导致水位上涨,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水淹灾害。此时做好中药材田间管理是减少损失、快速恢复生产的有效措施。
1.及时开沟疏沟,排涝去渍,降低地下水位。大雨间隙及时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中药材根部长期浸泡在水中以至缺氧沤根。
2.遮阳防枯防萎。积水受淹的中药材根系易(已)出现霉烂损伤,当雨后转晴,应注意遮阳降温,减少防止中药材枯萎死亡。
3.雨后天晴,适时补施肥料,清除病残体。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结合防病治虫,适时适量补施肥料,采用叶面追肥方式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补充植株养分以尽快恢复长势。对受暴雨冲击、受淹的中药材,如有泥沙、漂浮杂物附着植株,要利用退水清洗植株,以减少植株压伤和苗叶腐烂,及时摘除枯死黄叶、病叶、病果。
4.及时抢收或改种。若中药材种植地块受淹、中药材受损,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中药材,积极采收,减少损失。对受灾严重的中药材,根系已死亡的中药材要及时清理田园,安排好重新播种或改种工作。
5.预防控制灾后病虫害。大雨过后,造成田间积水,或土壤含水量饱和,中药材长势衰弱,气温快速回升后,有利于中药材各种病虫害发生与流行,极易引发枯萎病、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虫害。要针对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抢晴天用药,选择安全、对口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
附件2:
2020年夏季蔬菜生产防灾减灾预案
进入夏季高温季节,蔬菜生产易遭受暴风雨、高温高湿、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以及病虫危害等影响。近期我区出现了洪涝灾害,蔬菜生产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为指导各地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保障蔬菜生产和供应,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判,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分类指导,以排涝防渍、防暑降温、防病治虫等为重点,大力推进主动避灾、科学抗灾、有效救灾,确保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切实减轻灾害影响,努力确保夏季城乡蔬菜供给充足、质量安全和菜价稳定。
二、技术措施
(一)防御暴风骤雨。一是做好暴风雨防护。大中拱棚及遮阳设施要定期进行检修,拉紧绳索、加固棚膜,增加棚体支架,及时修复薄膜破损、更换受损部件。做好大棚整体的密闭工作,防止漏风造成棚架棚膜毁坏。二是做好排水防涝。设计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清理棚体周边排水沟杂物,备好抽水机械,尽量实行深沟高垄栽培,防止强降雨造成地面长时间积水和雨水倒灌。一旦洪涝发生,第一时间抢排积水,排除有毒物质,防止沤根烂根,保护蔬菜根系健康生长,减少因积水和渍害导致的蔬菜窒息死亡,避免蔬菜提早罢园。三是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积水排除后,应及时扶正倒伏蔬菜,修剪受损枝蔓烂叶,天气转晴后及时壅根松土,适当追施速效肥料,促进蔬菜恢复生长,提高抗性。暴雨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植株抵抗力弱,易引发病虫害,应及时喷药防病虫。雨后放晴要及时加强遮阴覆盖,防止造成作物萎蔫等生理性伤害。及时采收能上市和有上市价值的受灾蔬菜,补充市场空缺,减少灾害损失。
(二)防控病虫草害。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提醒种植农户加强病虫害防控。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叶霉病、枯萎病、霜霉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黄守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二是推行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轮作换茬、健身栽培、生态调控、高温闷棚、防虫网、性诱剂、色板诱杀、杀虫灯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降低菜田病虫基数。加强中耕除草或覆盖地膜,以防草害。三是科学使用农药。坚持早发现早防治,避免发生明显危害后加大用药浓度和用药量。大多数农药药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高温季节用药时应注意减少药液的用量,要根据温度的变化合理调整药剂的浓度。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提倡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循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灾后生产恢复。一是修复损毁设施。对于因雨量大,浸泡时间长而引起棚脚松动的设施,要及时检修,尽快加固修复,防止大棚倒塌。棚膜、遮阳网因灾损坏,要及时修补或更换,重新盖好、拉紧压膜线,固定好设施,以免风雨灾再次危害,确保后续生产不受影响。要加快设施装备更新换代,限制低水平设施发展,提升蔬菜设施结构规范化水平,提高抗灾防灾生产能力。二是及时做好抢种。对受灾严重或已绝收的田块以及刚播种定植的田块,指导农民及时清园并施用石灰消毒,抢晴整地,做好改种补种补苗, 优先考虑安排种植小白菜、萝卜、菠菜、芫荽、空心菜、木耳菜等生长期短、生长快、供应周期长的品种,确保夏季市场稳定供应,增加菜农收入。播后应及时采取小拱棚、大棚覆盖等方式加盖遮阳网等遮蔽物,降温保湿。三是保障秋季用苗。对生长期较长茄果类、瓜类等大宗蔬菜,要充分利用集约化育苗中心设施,及时培育壮苗,扩大育苗量,确保蔬菜秋冬茬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加强灾害预测预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结合生产实际,提早做好物资准备,切实落实防御措施,保障生产安全。
(二)强化指导服务。突出科技防灾减灾,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传媒,通过发送短信、微信等形式,指导做好蔬菜生产科技抗灾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力度,做到技术明确、人员落实、措施到位,有效降低灾情造成的损失。
(三)强化产销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蔬菜产销信息监测,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指导蔬菜上市档期,搞好品种调剂,确保夏季蔬菜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附件3:
畜牧业应对洪涝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指导救灾预案
为切实做好宣州区畜牧业抗洪救灾、防台风等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把对畜牧业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根据《宣城市宣州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成立区农业农村局抗洪救灾工作指挥部的通知》(区农办〔2020〕161号)、宣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Ⅰ级响应的工作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到暴雨洪水、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天气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
二、成立领导组织
为加强对自然灾害天气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畜牧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贤革;副组长:杨金兵、顾平、陈康木;成员:诸亚平、李 叶。下设二个工作组:1、救灾指导组。组长:陈贤革,成员:顾 平、陈康木、李叶、孙付伟、诸亚平。工作职责:现场指导预防自然灾害天气、核实受灾畜禽养殖企业灾情、指导畜禽养殖企业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指导恢复生产及调查了解全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工作。2、综合保障组。组长:杨金兵,成员:卢运战、余昌利、徐雪萍、王 瑞、程 芳。工作职责:负责及时收发文件、接待来电来访、收集汇总上报灾情资料、安排局机关值班后勤等工作,采购发放胶靴、雨衣、矿灯等工具和消毒药物资等。
三、应对措施流程
(一)启动预案。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动态,及早掌握第一手预警信息。在接到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及气象部门关于灾害性天气信息通知或发布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工作预警。在接到关于灾害性天气信息通知后,及时通过电话、手机微信、手机短信等各种有效途径,或深入畜禽养殖场(户),发布针对性强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根据区畜牧局《关于做好主汛期畜牧业领域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宣区牧医字〔2020〕21号),指导畜禽养殖户做好清沟排水、加固畜禽栏舍、储备饲料物资、加强饲养管理、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三)现场指导。在接到畜禽养殖场(户)受灾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专家指导组,深入受灾畜禽养殖场(户),调查了解灾情,指导人畜安全转移、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组织畜禽养殖场(户)自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恢复生产。在暴雨洪水、超强台风过后,及时指导畜禽养殖场(户)疏通排水管道沟渠排水,及时对畜禽栏舍内外环境进行杂物清理和清洗消毒。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维修和加固畜禽栏舍。适时补栏畜禽,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按照免疫程序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
四、灾情统计汇总
强化灾情调度,认真做好灾情核查、汇总、上报等工作,做到实地调查,科学分析预测,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调查畜牧业受灾情况,确保灾情上报及时准确。
五、加强值班值守
按照要求,严格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严格落实上级防指各类调度命令,确保政令畅通。
附件4:
梅雨期及洪涝灾后虾蟹养殖管理应对措施
连续的暴雨,已对我区水产养殖造成了程度不一的灾害;激增的降水,导致池塘涨水,部分塘埂垮塌;持续的降雨还会导致池塘水质不稳定、缺氧、虾蟹采食及消化不佳,甚至导致病害,面对这样的持续降雨,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雨来临前
1、检修电路,确保电路正常,避免造成伤害。
2、检查增氧设备,确保增氧设备正常运转。
3、检查发电机组是否能正常运转。
4、固定投料台、增氧设备、看护房屋等,尽量避免被吹翻造成损失。
5、减少投喂或停料。
6、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提高虾蟹免疫力,以应对雨水天气的环境变化,增强虾蟹抗应激能力。
二、暴雨后
1、池塘设备电路安全检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经过长时间狂风暴雨的冲刷,用电设备,例如各类增氧机电路可能会存在隐患,一定要及时排查。确保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2、加强防逃工作。排水口保持疏通。池塘发现死虾蟹要迅速捞出来,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
3、针对水质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增氧、解毒和抗应激。天气转晴之后再适时肥水培藻。
三、灾后复产
1、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蟹、死亡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应及时打捞,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安全。
2、漫堤塘口会随洪水带进较多野杂鱼,可以拉网收获野杂鱼上市;野杂鱼较少时,可以直接杀灭,可用合适的杀鱼产品拌鱼饲料(一般选用浮性料、粒径要相对要小些),制成药饵、晾干诱杀,隔周再诱杀1次。该除杀野杂鱼方法对养殖虾蟹基本无害,效果较好。
3、及时排涝。内涝地区要抢抓天气好转的时机,加大排涝的力度,减少水位陡长带来的危害;圩埂漫水的地区要视外河水位状况及时开始排涝。
4、水灾过后,要及时摸清虾蟹存塘量,以便安排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受灾不太严重的可以继续开展后续生产;存塘量过低的单塘养殖生产成本高、不划算,需要进行并塘养殖。
5、有条件的养殖户,对塘口进行消毒、除野、改水、调水。
6、加强虾蟹等品种的病害防控工作。 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沉底水草生长受到抑制、漂浮水草生长过速、藻相不佳等表现突出,当前高温期紧随而至,养殖户务必加强增氧、底改、护草、培藻及必要的药物防控等技术措施,重点防控缺氧、蓝藻、纤毛虫、烂鳃、肠炎、水肿、肝脏坏死等疾病。
附件5:
宣州区防汛救灾农资供应应急工作预案
为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确保全区农资市场正常供应,维护市场稳定和农民利益,助农增收,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防汛救灾农资供应领导小组
组长:程显东
副组长:吴 军
成 员:贺 亮、姚俊林、陈飞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物资储备调运日常工作。
二、具体任务
(一)启动应急供应系统。立即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动用储备或紧急调剂农资商品,并通过指定应急网点、基层门店投放和供应市场,保障市场供应,保证灾情发生时不哄抬价格。
(二)组织购进和调配农资商品供应市场。根据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动用或调用省级农资储备以及向兄弟县市请求支援和帮助。认真做好农资调配计划,安排好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积极协调市场监管、公安等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非法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农资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农资流通秩序。
(四)加强农资市场动态实时监测。深入分析原因,科学预测动态走向。
(五)及时正确引导有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局工作人员全体动员,坚守岗位,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和调度安全。
(二)明确责任。救灾期间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领导不得外出,并保持通信畅通,加强与各农资经营单位的联系,细化对农资供应、销售、仓储等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三)落实预案。全局要遵照本预案做好相关工作,全面落实责任,做到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政令畅通,确保救灾农资供应工作的有序开展。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