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063/202002-00046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宣州区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 文号: 宣区办(2019)89号
生成日期: 2020-02-28 发布日期: 2020-02-28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063/202002-00046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宣州区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
文号: 宣区办(2019)89号
生成日期: 2020-02-28
发布日期: 2020-02-28
宣州区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0-02-28 14:36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宣城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结合宣州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制度创新和示范工程相结合,注重文化和科技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创新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总体目标。通过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025年,区、乡、村三级林长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完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森林覆盖率超过35%,林木总蓄积量达到400万立方米。

二、重点任务

统筹推进林长制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任务,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三项管理、扩大两类成果、培育地方特色,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州样板。

(一)坚持生态优先,实施三大工程

1.实施生态修复提质工程。一是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示范片”建设载体,坚持“造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多途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多方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到2025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实施封山育林10000亩、长防林退化林修复1000亩、血防林提质增效1000亩;建设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10个,市级森林抚育示范片10个,市级退化林修复示范片5个。二是以“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为抓手。到2025年,全区30%以上村庄创成省级森林村庄,在省级森林村庄创建的基础上,创成国家森林乡村20个。三是出台《宣州区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建设好各类义务植树基地,创新拓宽公众尽责的有效途径。四是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全区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2.实施信息化管理支撑工程。国有宛陵林场智慧林场信息平台为示范,逐步在国有林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地推广建设林长制“五个一”为基础,打造涵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服务和森林应急减灾为一体的智慧林业平台,实现林区资源实时监测,可提供林地变化、古树名木情况、病虫害防治实时动态数据源,实现林区管理的信息化、智能推进林长制实现长治提供支撑。

3.实施自然保护地净化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管,突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保护。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在深入排查、科学调查、依法治理的基础上下功夫,严守红线底线抓护绿,保护天然“本底”守住生态红线。实施敬亭山林相改造三期工程、宛陵湖省级湿地公园、峄山省级森林公园、夏渡省级森林公园保护建设。巩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前期整改成果,强化管理,坚决制止新的违法建设的发生。

(二)坚持综合施策,强化三项管理

1.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林长作用,夯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切实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38.7万亩公益林管理,探索公益林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停止1.7万亩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落实“一林一警”责任,开展多部门联动、跨区域联合执法协作。

2.强化林业灾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建立健全林业灾害风险评估、安全预警、综合防范、应急救援机制,利用防火云MAS业务平台强化宣传,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气象灾害。深入推进林业有害生态监测预警网格化、防治服务社会化、检疫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

3.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组织开展全区三级古树名木年度体检、生态修复和认养管护,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古树名木认养,完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三)深化林业改革,扩大两类成果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完善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全面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推动林权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收储担保运行机制。推进林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民“三变”改革,在水东镇祁梅村、黄渡乡黄渡村试点村基础上,每年支持两个试点村改革创新。2025年,全区林地流转率达到15%以上。

2.创建现代化国有林场落实《宣州区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中,创建现代化国有林场,初步完成国有宛陵林场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国有林场人事管理制度,使国有林场成为推进林长制改革、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阵地,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产业发展,培育地方特色

1.聚力发展“一竹一苗一果”产业。在发展全市三大特色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我区“一竹一苗一果”产业。竹产业以水东镇、周王镇、国有林场为重点,苗木花卉产业以狸桥镇、黄渡乡为重点,宣木瓜产业以新田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培育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特色林业发展。

2.聚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孙埠木竹加工园区依托,发挥皖东南木竹交易市场集散地的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博亚、福美达、宣海棠、中良、徽味佳等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林业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成果转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到2025年,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

3.聚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充分利用宣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人文,确立建设长三角重要森林休闲康养基地的目标,结合水东镇“甜蜜小镇”、黄渡乡“花海小镇”、朱桥乡“摇撸小镇”等特色小镇和皖南川藏线宣州段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户外运动游憩、林区养生度假、乡村绿色购物、生态文化节庆等为主要旅游产品的森林旅游产业。到2025年,创建森林人家15家。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级总林长对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负总责,组织召开区级林长会议,研究改革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林业保护发展重大问题。区级林长负责所联系责任区内创建工作的督促,推动乡村林长责任细化和落实。林长制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等相关部门要将服务保障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列入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形成凝聚合力、全程参与的工作格局,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资金支持。2020年起区财政整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松材线虫病防治和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等奖补资金,设立林长制专项预算资金。各乡镇街道根据财力安排林长制专项预算。

(三)强化项目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林业保护发展融入“五位一体”发展大局,发改、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要加大统筹配合力度,结合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环境整治,立足林业高质量发展,以林长责任区为单位,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林业示范工程项目,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亮点。

(四)强化考核奖惩。完善林长制考核评价细则,把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对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任务不能有效推进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网站等媒体,加大林长制典型经验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注重总结推广林长制改革的新鲜经验和成功案例,选树先进典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