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组配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2017年中长期规划落实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12-31 发布日期: 2018-12-31
索引号:
组配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2017年中长期规划落实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12-31
发布日期: 2018-12-31
宣州区2017年中长期规划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31 00:00 来源:宣州区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进取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异常繁重的工作压力,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开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推进、抓落实、补短板,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划目标

预计完成

区属生产总值

增长9.5%左右

增长9.5%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1.5%左右

增长11.5%

财政收入

增长6%左右

增长8%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12%左右

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

增长12%

进出口总额

实现正增长

1.6亿美元

利用外资

增长7%左右

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

人口自然增长率

4.5‰以内

3.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以内

2.8%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一)突出抓好供给侧改革,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强化经济工作督导和运行调度,创新完善帮扶企业思路和举措,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预计区属生产总值269亿元,同比增长9.5%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宣州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博瑞特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锅炉远程运维服务项目”荣获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称号;精方药业获安徽工业精品称号。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实施工业改项目80个,完成投资46亿元。美乐柯制冷开展新三板挂牌股改,杨柳青钙业、三九茶机、绿源机械、新涛新材料、安安橡塑等5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品质效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5万亩,总产量51万吨。组织实施品牌粮食战略工程21.67万亩,发展粮食订单生产面积60万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3.5万亩。种植烟叶7万亩,产值2.9亿元;蔬菜播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25.9万吨;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800亩,实现茶叶总产2.3万吨,产值3.1亿元;新增家庭农场215家、农民合作社6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8个,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单位8家、产品11个,启动20万亩的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创建。深入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预计全年发放农房抵押贷款4000万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省级出口卫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现场验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亿元,增长12%;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利用外资 1.22亿美元,增长7%;新增进出口企业16家,外资企业5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4家,总数达162家。宣州区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运营在即,智谷软件产业园集聚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水东甜蜜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亲心谷碧山水库、游客集散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官塘湖项目顺利通过4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估。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70万人次,增长26.4%;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增长29.5%。文化竞争力进一步显现,新增规上文化企业7家,实现规上文化制造业产值6.2亿元,英特颜料、亚邦化工入选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全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98亿元,贷款余额530亿元,增长22.8%

专栏一  2017年产业项目建设成就

工业:千缘模具年产5000套汽车车身冷冲压模具、罗蓓拓升降年产1万套物流搬运车及高空作业平台制造、雪兴制冷年产6万台保鲜柜项目等38个项目开工建设;海通模具年产1万吨汽车覆盖件模具、龙源风电白马风电场、海大生物年产24万吨动物饲料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美诺华药业年产1600吨原料药、艺雪制冷年产3万台高端商用厨具制冷设备、华纳二期年产14万吨纳米碳酸钙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

农业:车栈口生态农业中药材种养加工暨中药养生农家乐项目、明美宣城蓝莓产业化项目2个项目开工建设;峄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竣工;津达生态观光园及养老服务中心、富甲半岛生态休闲农业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

服务业:中国石油安徽宣城天湖加油站(二级加油站)、宝景水阳加油站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科技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海心林业生态旅游度假、0563创客街等6个项目竣工;亲心谷、昆山湖、官塘湖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创业蓬勃活跃。宣城高新区被认定为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林机械被评定为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博瑞特、精方药业被评定为省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试点企业。预计全年授权发明专利40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三大战新基地实现产值1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引进落户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个,其中畅达绝热科技团队获省扶持。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后劲明显增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进投资增长的“牛鼻子”。继续开展“项目提质提效年”活动,健全区政府领导联系推进区重点项目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坚持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制度,全年预审项目122个,准入106个,项目质量及产业契合度明显提升。510个项目列入“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库,其中达可研程度300个,为全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开工、续建5000万元以上区重点项目126个,其中工业项目77个,总投资133.5亿元;主导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31.7亿元;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1个,完成投资72亿元;列入市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完成投资90亿元。千缘模具、明美蓝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海大生物、白马风电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三)两区四园精准定位,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编制《两区四园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两区四园”产业定位、用力方向和发展路径。宣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更名为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承接苏南、上海、杭州先进制造业、医药产业转移,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中园”项目达成初步意向;狸桥经济开发区与溧水合作共建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宣州工业园区抢抓上海G60科创走廊产业转移契机,筹建占地406亩的“松江产业园”,已签订入园协议企业8家;水阳工业园与高淳区阳江镇合作共建特色食品产业园;寒亭工业园与杭州萧山区对接推动卫浴产业做大做强。组建20支专业招商分队,紧盯“四大片区”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187个,其中:5000万元—1亿元项目127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6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四)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风貌逐步提升。扎实开展“城市创建决战决胜年”活动市区一体创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推进宛陵路东段、水阳江大道闭合段等市重点工程和土地收储项目征收,完成征地3419亩,拆迁62.7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完成双塘小区一期、澄江新村、阳明小区2728套安置房分配。全力保障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州段)、商合杭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配合做好镇江—宣城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宁宣杭高速(宣狸段)已交付验收,即将通车。完成宣州综合码头主体工程、小河口大桥主体工程,水阳江航道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10.4公里。投资16.5亿元,3795处水利工程全面完工。古泉换流站主体工程完成,新建、改造农村公用变台区151个、10千伏输电线路59公里。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摸排并清理生活垃圾350余吨、建筑垃圾610余吨,完成8387户农村改厕任务。建成省级中心村6个,自建中心村9个、自然村59个。

专栏二  2017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就

交通:S604(朱沈路)改建工程、S104宣城至港口段改建工程采取PPP模式建设,已经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宣州综合码头工程、G318国道宣城至洪林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S207周王至溪口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改建工程、S457宁泾公路宣州段改建工程、S206水阳至雁翅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水利:周寒河寒亭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新郎川河北山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东门渡节制闸拆除重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双桥河及破城河防洪治理工程、东大圩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青弋江治理(文昌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东联圩城区段水阳江综合治理防洪工程、2017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17年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等项目竣工投用。

能源:中建材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白马风电场项目、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中科生物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建设,孙埠风电场、寒亭风电场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推进。

(五)社会事业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创“扶贫车间”模式,落实贫困村产业项目45个、到户产业项目2.2万个,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5.45亿元,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实现群众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8618人,技能培训4346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建立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稳步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3.6‰。宣城中心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工作。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深化初、高中课程改革。新建幼儿园3所,“改薄”学校21所,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复核,整合成立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加快“中介超市”建设,实体超市初步建成。推进“平安宣州”建设,圆满完成各敏感节点时期的重大维稳安保任务。工会、共青团、妇联、供销、科协、物价、档案、地震、消防、老龄、残疾人、老干部、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全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