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41700MB1791406L/201912-0008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04 发布日期: 2019-12-04
索引号: 11341700MB1791406L/201912-0008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04
发布日期: 2019-12-04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04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生态环保部门的领导下,宣州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着力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纵深发展。

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为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41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3%。根据市监测中心数据,1-10月,我区PM2.5平均浓度为40.4微克/立方米,优于目标限值2.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0.1%,优于目标值7.1%。市对区考核断面为水阳江管家渡、南漪湖西湖湖心、周寒河天缘桥、宛溪河彩虹桥、水阳江供电局、水阳江稻堆山、宛陵湖等7个地表水断面。根据市水领办最新通报,我区1-9月除南漪湖西湖湖心断面外水质均值均达标,水质达标率85.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月份数据尚未通报)。

二、生态环保目标完成情况

(一)严格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三大一强”问题整改方面。省环委办交办问题,涉及我区第一批4个、第三批6个问题。第一批4个问题均为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现已完成整改2个,剩余2个正加快推进中。第三批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销号验收。

2.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方面。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13个、转办信访件27件,省环保督察突出环境问题8个,共计48个问题。目前,已上报完成整改43个问题。其中,13个反馈意见,已完成整改9个,剩余4个整改时限为2020年,正按时序进度推进;27件转办信访件,已完成市级销号26件,剩余1件为宣城高新区其林村拆迁问题,现已完成整改,正在组织验收销号。省环保督察8个突出环境问题均已上报完成整改。

3.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方面。2018年“回头看”期间,共交办我区信访件31件。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并通过区级销号验收30件,已申请市级销号,剩余1件(飞彩垃圾填埋场问题)正加快推进中。

(二)全力打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

1.聚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宣州区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五控”措施(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强化工作调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一是着力强化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以区委关于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为依托,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城区网格长工作重点,组织街道社区网格长和网格员对城区大气污染源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工业源、散煤、餐饮油烟、工地与道路扬尘和“散乱污”等5大类600多个污染源的管理清单,并作为日常巡查管控重点,通过点上问题的解决推动城市大气污染面源治理。二是着力加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巡查管控。以解决今年以来敬亭山子站PM2.5居高不下为重点,制订了巡查管控方案,建立了全天候不间断管控机制。强化对子站周边餐饮、工地和露天焚烧等污染源控制,不断加强对宣城高新区涉气工业企业执法检查,采取夜查、突击检查等形式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9月和10月敬亭山子站PM2.5扭转了不降反升的势头,明显好于其它两个国控子站。同时积极联合市区职能部门加强城区其它污染源的管控。三是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发现问题的整改,已交办5批次11个问题,已有5个完成整改,剩余问题正在整改中。严格要求企业贯彻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内容,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的企业共142家次,停限产企业37家,轮停企业10家。不断强化工业炉窑整治工作,制定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共涉及15家企业,26台炉窑,建立管理清单。全面取缔禁燃区焚烧木柴、散煤的小茶浴炉及使用蜂窝煤各类经营摊点,高新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淘汰,加快乡镇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以及茶炉大灶、经营性小煤炉淘汰和改造。继续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精心谋划组织,督促各乡镇办严格按照网格包保层层落实禁烧责任,实行奖惩;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全面开展2019年秸秆禁烧工作。截至目前,未被省督查和卫星监测到火点。

2.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一是加强工业源水环境管理。完善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水环境管理“一园一档”,督促两个园区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污水收集系统,规范运营管理,确保外排废水稳定达标。二是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督促各相关乡镇办围绕“划、立、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排查、及时整改。三是强力推进南漪湖水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立南漪湖水环境问题整治领导组,全面开展南漪湖污染源大起底大排查工作。印发了南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及工作清单,定期调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四是持续加大加油站(点)地下油罐防渗改造。配合区商务局开展加油站(点)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改造,加油站改造备案率100%,加油点双层罐改造改造已完成。

3.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一是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区政府与我区3家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了相关措施和责任,现已自行开展土壤监测工作,责任书已在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予以公开。二是开展危废经营单位和重点产废单位专项检查。推进医疗废物危废专项整治,加大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审核和转移联单电子化监管工作力度。严格审核,及时将新增产危废工业企业纳入监管范围。三是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清单和整治清单,制定《宣州区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并按要求推进整治工作。已建立宣州区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并上传至“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系统”,尚未发现污染地块。

(三)不断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水平

1.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185家污染源企业实施“双随机”,截至目前,已开展双随机抽查10次,共抽取172家企业,针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和查处情况。

2.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9”专项督查共交办我区疑似问题6个,已完成核查整改,并通过市级审核。

3.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共排查上报“散乱污”企业150家,其中2017年、2018年排查上报的139家根据各乡镇反馈,目前均已整治完成整改,2019年排查上报的11家,已完成整改6家。

4.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起,罚款总额129.7万元,行政拘留1起。加强行政执法后督察力度,确保查处到位、执行到位、整改到位。  

5.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制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提高标准,缩短受理及办理期限,确定专人负责网络舆情收集,确保群众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受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主动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环境违法案件及查处情况和专项执法检查情况。设立企业环境信用红黑榜,向社会发布环境信用良好企业和不良企业名单。

(四)全方位推动生态创建提档升级

1.争创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州样板”。6月,我区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月中旬,被授予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称号。

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寒亭镇天门中心村、新田镇新泰村施村中心村、新田镇赵村行政村赵村中心村、水阳镇杨泗社区朱养贤乡宝圩中心村等五个中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申报工作。

(五)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科学谋划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分行业核发了40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并按证开展企业专项检查。我区46家水重点排污单位已按要求全部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

2.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开展节日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和化工企业环境安全检查;完成56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共144家,其中重大环境风险4家,较大环境风险24家,一般环境风险116家。

3.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截至目前,2019年共审批项目83个(其中报告书9个、报告表74个),召开技术评审会36个;全面推行登记表网上备案制,同时密切跟踪,分7批次注销不符合备案条件的项目登记120个(其中畜禽养殖类75个);预审项目5个,初审项目9个,确认标准函15份,出具并联审批环保初步意见98个,现场勘查72人次,及时办结率均达到100%。主动提前服务,配合乡镇街道办及招商局考察项目6,为全区代办员培训5次,为全区招商分队培训2次,积极上门服务,为园区和乡镇从源头控制污染,把好准入关。

4.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是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9个河流水质断面例行监测10次,5100项次;13个法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4次,1392项次。做到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二是按照省环保厅生态处对水阳水环境整治要求,对水阳雁翅取水口、利民水厂附近纳污沟及圩内水环境水体进行监测,截至10月底,共完成了取水口及纳污沟水体监测10次、500项次;圩内14+5个监测点位水环境监测10次、950项次。三是推进监测站点建设、运维。3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子站实时上传监测数据;水阳江管家渡(当高桥)水质自动站已建成并移交生态环境部;水阳江水碧桥国控监测断面自动站建设已完成站房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四是截至目前共出具报告194份,有效监测数据163474个(投诉监测54份、监督性监测120份、例行监测10份、现状监测9份、应急监测1份)。

5.推动自动监控“三个全覆盖”。完成了我区1696家排污单位的排查摸底工作并上报省、市审定;我区18家重点排污单位(涉水9家、大气3家、土壤6家)已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设施10家,与国发平台联网10家;宣城高新区和宣州经开区中控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

6.强化环境信息和宣教工作。根据上级环境信息工作要求,及时公布水环境信息、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和污染减排信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检查、举报投诉处理等信息,一季度、二季度政务公开工作均在全区排名第2;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截至目前,共报送区政府、市环保局新闻、政务信息255条,在各县区环保系统中排名第1;运营维护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发布文章185篇,其中原创文章94篇;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市环保业务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10人次。

7.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间安排和技术规范要求,完成1781个工业源、858个农业源、48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10个生活源、66个移动源数据核算及质量审核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压力较大。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成倍的努力。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易发多发的季节,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最困难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今年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外源性污染天数增加,导致我区大气环境质量考核压力增大。秸秆禁烧的基础仍然薄弱,秋季水稻种植面积大、秋收时间跨度长,稻草秸秆量大,综合利用途径少,禁烧工作压力大。二是水环境质量控制较难。南漪湖国控水质监测断面连续4个月不达标,南漪湖流域涉水项目环评已被限批,断面年度水质达标难度很大。狸桥、水阳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规范化建设工作虽多次督促交办,仍然进展缓慢。三是重金属减排任务严峻,底数不清,前期存在部分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未核算重金属总量的情况。

2.部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不快、不彻底。一是相关问题整改进度较慢,如省级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问题整改时限虽为2020年,但宣城高新区和宣州经济开发区整体进展较慢,存在不确定因素。二是部分问题虽已上报整改完成,但企业环境管理状况仍十分混乱,仍有部分环境问题。三是“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到位,少数乡镇上报已完成整改的企业存在“死灰复燃”现象;大部分街道对本辖区“散乱污”底数不清,应报未报。

3.生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工作任务繁重,资金短缺、编制紧缺、人员不足。财政拨付我局经费,包括行政运行(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预算经费较少;根据市生态环境局三定方案规定,区生态环境分局为市生态环境局派出机构,仅核定内设3个科室,7个行政编制,机构、人员严重匮乏。

4.属地主体责任、行业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根据市生态环境局三定方案(办〔201928号)规定,区生态环境分局为市生态环境局派出机构,受市局委托,负责对本辖区生态环境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当前,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存在部门间“推诿扯皮”问题,不利于形成环保工作合力。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当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容易产生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观念,缺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二是“管行业、管发展、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要求未落实,未能厘清统一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关系,行业日常管理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不完善,二、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巡查信息报送制度执行情况较差,相关台账未能及时建立。

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完成情况

序号

考核内容

2018年完成情况

2019年目标任务

2019年完成情况

1

PM2.5平均浓度

42微克/立方米

41微克/立方米

40.4微克/立方米(1-10月)

2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7.7%

83.00%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0.1%
1-10月)

3

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85.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质达标率85.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9月)

4

土壤污染防治

建立宣州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全口径清单,编制完成《宣州区涉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

按时序进度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未审批新增涉重点重金属项目,明确重金属减排任务。完善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印发《宣州区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宣州区排查区域清单和整治清单,并按时报送最新工作进展;建立宣州区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截至目前未发现污染地块;正在开展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和危险废物专项治理排查。

5

秸秆禁烧

未被省级巡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到火点

省级巡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无火点

未被省级巡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到火点

6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按时序进度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按时序进度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1.中央环保督察共反馈的13个意见、27个转办信访件,已完成整改9个反馈意见、26个信访件。

2.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03个违规建设项目已关闭拆除103个。

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31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30个。

相关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均符合时序进度要求。(截至11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