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民政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民政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民政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03 发布日期: 2019-12-03
索引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民政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03
发布日期: 2019-12-03
宣州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9-12-03 00:00 来源:宣州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692 字体:[ ]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抓重点、克难点,以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民生工程为主线,深化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推动民政工作发展,被人社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力。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和主题教育期间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全区重点排查农村低保对象21803户、37744人,新增农村低保975户、1246人,清退不符合低保1178户、1680人。全区未脱贫24人,全部按政策纳入低保。按照“兜底线”要求提高城乡低保统筹标准,从7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560//人提高至590//人。截至9月,全区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6.92万人次,支出保障金5973.28万元,月人均补差353.08元,覆盖面为2.9%;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41万人次,支出保障金2007.43万元,月人均补差455.13元,覆盖面为2.1%

  2.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给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网上即时办理审批临时救助业务。自7月起,临时救助最高封顶从5600元提高到5900元,增幅达到5.4%。截至9月,共审批临时救助对象73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79.92万元,人均救助水平为2123.2元,为全市最高。此外,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35人次,使用救助管理资金共计59万余元;

  3.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得力。我区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105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450元,2019年全年共有孤儿数230人(11个福利机构供养,219个分散供养),2019年全年预计发放孤儿生活费共计269.57

  4.社会救济救助对象保障到位。全区共有1601人享受上海下放到安徽农村居民生活定补待遇,累计发放定补资金1390万元,发放率100%

  5.困难残疾人补贴和重度残疾人补助发放有序。全区有困难残疾人10238人(其中一级、二级7313人、三、四级2925人),截至10月,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59.1万元;重度残疾人共有8425人,全年共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64.7万元,较好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

  (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和智慧养老建设得到加强

  1.农村特困人员供养人员有保障。制定完善《宣州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绩效评估和管理办法》。全区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936人,截至10月,累计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2491万元,农村敬老院运行维护和人员管理费用共计157万元;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医养结合”工程,全区投入保险费用11.4万元,为所有21所公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购买了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综合责任保险,

  2.有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养老指导中心1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45个,全区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星级评定二星级9家、一星级15家,拟命名3家三星级养老服务机构报市级评审小组审核。

  3.稳步推进智慧养老创新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展智慧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区政府投入资金270万元,为特殊老人每月购买120元的服务。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维护和安全方面加强监管。

  4.不断优化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完成市区6个办事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免费技能培训,培训500人次。主城区“三无”对象中特困供养对象75人,发放居家养老护理补贴9万元。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制度、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3项制度,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三)民政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1.公益性公墓建设强力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选址完成,已向市政府申请第一期100亩的用地指标。已建乡镇公益性公墓13座,覆盖10个乡镇和街道,覆盖率达66.7%。完成11座公益性公墓及1座经营性公墓年检工作,配合发改委完成公益性公墓价格核定相关工作,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整治。

  2.殡葬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马山殡仪馆2期建设基本完成。殡葬惠民政策向全面普惠转型,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基础上再享受200元免费骨灰安放设施。截至9月,殡葬惠民政策惠及群众3500余人,殡葬补贴资金300余万元。

  3.婚姻收养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共办理婚姻登记9486对,其中结婚登记6841(补领补办2377对),配合卫生部门完成婚检民生工程任务2097人左右,受理婚姻档案查询1023多人次,婚姻登记机关便民和特色服务深得人心。办理收养登记10例(解除收养1例),办理收养评估4例。

  (四)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不断进步

  1. 进一步做好慈善救助工作。截至10月,共接收上级慈善协会和募集慈善资金9.6万元,发放救助和捐赠扶助金150.84万元(含捐赠宁国灾区100万元),使近100余户困难群众受惠。

  2.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了《宣州区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工作,全区219个村(社区)修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完成水阳镇、寒亭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省级示范点各项工作。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开展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排查和社会组织领域涉黑涉恶的排查工作,完成省级城乡社区协商自治示范点建设。其中思佳社区协商议事案例《三点一线牵,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入选省民政厅《安徽省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协商民主篇》。寒亭镇通津村协商试点案例被中安在线报道。

  3.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开展地名普查,编纂《宣州区地名录》,预计12月份完成。按要求完成国典、省典词条的审核申报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市区共同组织社会工作者考前培训,宣州区参训近120人,报名参加考试人数117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地毯式排查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摸排出儿童3024人。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宣州区社会福利院迁址重建项目是世界银行贷款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子项目之一。项目在2018年底获准立项的基础上,完成用地征迁工作,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划拨决定书。因机构改革等原因,项目办计划将项目更名为宣州区社会福利院迁址重建项目,并将原可研中的建筑层数进行调整,以预留后期发展用地。截至目前,在保留项目投资总额、总建筑面积和建设床位数不变的框架下,已对项目重新规划布局,满足了送审二次可研的前提条件,正请求省民政厅协调省发改委组织评审。

  二、创新举措

  1.养老服务实实在在。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中,我区被表彰为大力培育养老、健康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的市、县(区)。

  2.社会救助一网通办。协调对接服务端口,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务网上适时办理临时救助业务。按照省、市文件要求,9月份在全市率先落实区民政局委托乡镇(街道)直接审批打卡发放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临时救助业务,并同时在政务网上设置乡镇(街道)审批流程可直接进行网上办理。9-10月,政务服务网上共审批31例临时救助,发放资金8.026万元。

  3.无纸审批全系覆盖。率先实现低保、五保无纸化网上审批全区覆盖。今年10月全区所有五保新申请对象按照新流程办理,在社会救助综合平台网上实现五保无纸化网上审批业务,在全市率先完成低保、五保无纸化网上审批全区覆盖,进一步织密编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4.低保评审专业高效。重新选聘并建立区、乡、村三级低保评审员库。为切实提高全区低保专业评审员队伍素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审核审批程序,自2019101日起,建立新聘任的区、乡、村(社区)三级“城乡低保专业评审员库”。 通过设置专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在全区26个乡镇(街道)按12比例选聘村级专业评审员总人数1824人,乡级专业评审员共78人,区级专业评审员共2人。专业评审员库的建立,确保了基层民政救助工作有效及时地开展,大大提高了基层民政工作效率,通过科学调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公平,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可。此项工作作为市级上报省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区局作为2019年度创新案例上报市民政局。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是供给侧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基层民政硬件建设难以充分满足基层党的建设和服务群众的需要。二是救助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不足导致核对不够精准。三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自治需求。主要表现在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结合不紧密,成效不明显。四是养老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主要表现在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还存在 “高门槛”、养老服务结构不合理、服务内容单一化。

  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工作推进情况

  1.制定方案。印发《宣州区民政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组织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到长兴县学习该县民政工作先进经验,在对标学习中找差距。

  2.加强调研。局长冯其云同志带头深入调研,撰写《对标沪苏浙 争当排头兵》文章在今日宣州发表。《养老服务全面融入长三角》被中国社区报刊登。养老服务对标长三角发展成效明显,成绩全省领先。

  3.深化改革。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

  4.注重引导。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省外资金投入宣州健康、养老产业。水东亲心谷部分养老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二期健康养老项目引入营销团队后,可实现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此外,官塘湖项目也投入健康养老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中。南京禾康智慧养老有限公司在我区的智慧养老项目运行良好,已经开始初步发挥效益。

  五、2020年工作打算

  1.坚决完成各项任务,确保争先进位。加强与市局的对接联系,对照考核细则,实行清单式管理,对照清单逐个完成,确保承担的市对区考核任务、民政民生工程、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等各项工作位次靠前。

  2.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进一步规范。规范低保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狠抓城乡低保档案文书的规范整理;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加大核查及考核工作力度,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3.养老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准。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库,协同社区人员一起,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同时积极与卫生部门进行数据交换,交叉比对健康信息的准确性,最大程度保证老人的健康;继续深入开展好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质量水平,补齐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弱项,以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养护需求为目标,推进我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改造升级。

  4.公益性公墓建设有效惠及民生。我局拟对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资金补助,将从2017-2018年市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每个乡镇5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推进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惠民殡葬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向纵深有序发展,坚决遏制乱埋乱葬现象发生,巩固提升殡葬改革现阶段取得的成果;继续推进违规建设殡葬设施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5.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开展社会组织不规范问题整治活动;大力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发展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和党群工作,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坚持“应建必建、应派必派”原则,抓好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

  6.创新社区治理服务百姓。配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更多优秀案例,按规定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快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全区乡镇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农村社区试点各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

  7.快速推进福利院迁至项目建设。推进宣州区社会福利院迁址项目在二次可研评审通过的基础上,会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土建和监理招标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8.做好慈善协会换届选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