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教体局> 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656/201905-00013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州区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2019年高考、中考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5-24 发布日期: 2019-05-24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656/201905-00013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宣州区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2019年高考、中考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5-24
发布日期: 2019-05-24
宣城市2019年高考、中考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05-24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jpg

1.jpg

3.jpg

4.jpg

直播时间:2019年05月29日 15:00

直播地点:市教体局五楼会议室

直播嘉宾:市教体局副局长陈美平、市招生考试院院长赵月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戴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安全监管科副科长丁学奇、市“三车办”主任赵明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宋博

主办单位: 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承办单位:市教体局

 

 

发布会直播

       一、2019年高考、中考基本情况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分别于6月7日-8日和6月14日-16日举行。现就2019年省、市高考、中考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1.高考报名情况及考点设置  
       全市(含广德)报名总数为18504人。减去应用型本科、高职分类录取人数4499人,实际参考人数14102人(含少年班97人)。分县市参考人数为(不含少年班):宣州区5738人,郎溪县1697人,广德县2431人,宁国市1795人,泾县1263人,绩溪县602人,旌德县479人。分科类参考情况为:文史类4509人,占参考总数31.97%;理工类6917人,占参考总数49.04%;艺术类1881人,占参考总数13.33%;体育类698人,占参考总数4.94%;少年班97人,占参考总数0.68%。
       2019年高考全市共设7个考区,11个考点,484个考场。其中分县市考点设置情况为:
       宣城市区考区:4个考点(文科:宣城二中、宣城三中;理科:宣城中学、宣城十二中),195个考场;
       郎溪县考区:1个考点(郎溪中学),59个考场;
       宁国市考区:1个考点(宁国中学),62个考场;
       泾  县考区:1个考点(泾县中学),46个考场;
       绩溪县考区:1个考点(绩溪中学),22个考场;
       旌德县考区:1个考点(旌德中学),17个考场;
       广德县考区:2个考点(广德中学、实验中学),83个考场;
       2.中考报名情况及考点设置  
       截止目前,全市中考报名人数为17218人,比去年增加793人,增幅为4.82%。其中宣州区为7393人,郎溪县2582人,泾县2319人,旌德县835人,绩溪县982人,宁国市3107人。
       另外广德县有4740人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259人。
       2019年中考全市共设7个考区,14个考点,735个考场。其中分县市考点设置情况为:
       宣城市区考区:5个考点(宣城中学、宣城二中、宣城三中、宣城六中、宣城十二中),247个考场;
       郎溪县考区:2个考点(郎溪中学、郎溪二中),87个考场;
       宁国市考区:1个考点(宁国中学),104个考场;
       泾  县考区:1个考点(泾县二中),78个考场;
       绩溪县考区:1个考点(绩溪中学),33个考场;
       旌德县考区:1个考点(旌德中学),28个考场。
       广德县考区:3个考点(广德中学、广德三中、实验中学),158个考场。
       二、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主要内容
       日前,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出台了我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1.今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51.3万,比去年增加1.4万。报名考生中,文史类25.1万人,理工类26.2万人。减去分类考试录取人数,实际参考42万余人,且分类考试首次单列招收革命老区建档立卡考生专项计划0.6万人,
       2.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6月8日两天,其中,6月7日考语文和数学,6月8日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外语。语文、数学(文、理)、外语(含听力)各科满分为150分,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文化课总分的满分值为750分。
       3.考试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统考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
       4.高考评卷继续实行网上评卷。高考成绩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或下载打印,各报名点应提供考生查询打印成绩条件。考生如对成绩有疑问,可在成绩公布后至6月26日前到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地点申请登记。成绩复核范围为主观题部分的错统、漏统、漏改。
       5.文理科志愿设置:
       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分为军事、公安(含公安现役及应急消防)、公费师范、免费医学定向和其他(“免费医学定向”和“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招生政策另文公布)共5类,军事、公费师范类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平行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免费医学定向无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该批次公安、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
       在上述5类之后,本科提前批还单设若干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批次,分别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
本科第一批和高职(专科)批的“平行志愿”均包含A、B、C、D、E、F六所院校;本科第二批的“平行志愿”包含A、B、C、D、E、F、G、H、I、J十所院校。本科第一、二批和高职(专科)批的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分为定向培养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公安和其他共4类,定向培养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定向培养士官设专业服从);公安和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高职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计划及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同时,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志愿(其中高职批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及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投档。
       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师实验班)招生试点实行单设志愿,符合体育类第一批投档条件的考生可单独填报,在体育类第一批(本科)之前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各批次的录取。
       6.今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今年高等职业院校扩招报名对象具体条件如下:
       具有我省户籍或在皖务工(需提供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证明)、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未参加今年高考报名或分类招生考试报名的高中阶段毕业生等群体(以下均统称“考生”)。已经参加2019年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再参加此次扩招考试招生报名。
       三、2019年宣城市高中阶段招生计划
       2019年全市高中阶段计划招生17484人(不含特招优秀运动员)。普通高中计划招生9193人.其中:宣州区2720人(不含宣城中学)、郎溪县1480人、宁国市1640人、泾县1190人、绩溪县548人、旌德县415人。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829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
       特招优秀运动员招生计划单列,130人计划数已下达。
       继续核定下达民办普通高中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具体计划数另行下达。
       四、2019年宣城市招生考试工作思路与措施
       2019年宣城市招生考试工作基本思路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全力确保考前无试题试卷泄露,考中无大面积、有组织的舞弊,考后无大范围评卷录取失误,社会舆论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安全、公平、和谐”,进一步突出安全与稳定在考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考试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努力提升招生考试社会满意度,促进以高、中考为重点的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务必实现“平安考试”、“诚信考试”目标。
       1.压实工作责任,致力于确保考试安全万无一失。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坚持人防技防结合,实现试卷在流转过程中无缝对接,确保各类试卷的绝对安全;严格考生信息、成绩、志愿等数据管理,提高考试信息安全系数;强化领队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妥善安排好广大高、中考考生食宿行,确保考试期间不发生考生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安全事故、以及打架斗殴等事件;深入推进我市考试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完善考试应急处置机制与预案,增强考试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今年将加大试卷流转、听力考试、考生餐饮、数据信息、考点外大规模人群集聚等多发易发社会风险的环节重点监督检查。
       2.坚持齐抓共管,致力于创造安全平静的考试环境。为适应形势发展,今年,将充实网信、公安网监等部门到联席会议。继续以任务分解表方式下达市区考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便于现场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积极协调公安、交警、保密、网信、卫生、食品监督、交通、环保、住建、城市执法、供电、电信、气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全力以赴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为高、中考提供医疗救护、餐饮卫生、环境噪声控制、舆情监控、交通管制、供电、网络、气象等考试安全保障性工作,严厉打击干扰破坏考试的违法行为,重点整治考点大门、考生食宿地及周边,为考试保驾护航。
       3.突出强基固本,致力于筑牢听力考试风险“防火墙”。面对去年部分考点听力考试事件负面影响和今年“CD光盘介质”调整的双重压力,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加大投入,把听力考试当成今年高、中考重中之重的工作。制定细致有效的听力考试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工作。今年在全面更新听力考试播放设备基础上,市考试院将举办3次培训、开展4轮督查、安排为期2个月的考点模拟演练,编印《宣城市听力考试工作指南》,全面提升各类相关人员能力;规范听力考试组织机构与场地设置,强化舆情监控、警示教育、诚信教育,重点建立快捷、高效的突发事态研判与应急处置机制。务必站在保证考生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高度,确保今年我市高、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工作平稳有序。
       4.深化科技引领,致力于考点网上巡查系统高清改造。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条腿”走路,不断提升我市考试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标准化考点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网上巡查系统高清升级改造,为整个高、中考尤其是听力考试的组织管理、现场指挥、事态研判、应急处置等,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按照省考试院统一部署,全市县级网上巡查系统的高清改造在今年高考前投入使用,力争今年启动市级改造,两年内完成。今年我首次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阅卷工作,并就考务管理作出相应调整;继续做好中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
       5.开展诚信教育,致力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应试氛围。继续在广大高、中考考生中开展考试诚信教育活动,正面宣传CD光盘介质调整对提高今年听力考试音质清晰度和稳定性的积极意义,营造健康的考试舆论环境;重点教育广大考生要以积极、端正、诚实心态参加考试,杜绝任何侥幸心理;针对今年考试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坚持以案说法,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在广大考生、家长、教师、社会中通报2018年听力事件中对参与煽动、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人员的行政拘留处罚的案例,引导考生和家长增强法治意识,以正当的渠道、合法的方式理性地表达诉求,对可能存在的心存不良、企图无理制造事端,尤其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极少数违法乱纪人员,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6.聚焦人文关怀,致力于提升考生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招生考试服务考生、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积极创设优质便民的信息公示平台,充分利用“宣城教体网”网站、广播电视台“百姓热线”,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写《高、中考宣传通稿》、《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考考前须知》、《中考中招问答》、《中招录取简报》等,多渠道、多层次向广大考生宣传、解读以高、中考为重点的招生政策、考试办法,公开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各类信息,保障考生及家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考点服务能力多为考生着想,在细节上下功夫(如确保广播音响清晰、保持考桌平整、完善物品寄存、茶水供应、车辆停放、示意图、指示牌等考点功能)。重点加强对残疾等特殊群体考生关爱,在不违背政策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这些考生的需求;市考试院将结合“党员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升学咨询活动,继续举办高考志愿指导会,帮助考生选择学校。
       五、2019年宣城市高、中考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已完成的工作
       1.完成高、中考报名及考点设置。全市(含广德)高考报名总数18504人,中考报名总数21958人,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全市共计7个考区,高考考点11个,中考考点14个;
       2.3月份,组织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应用型本科学校招生考试,全市(含广德)共录取4499人,其中应用型本科录取837人,录取率为37.2%,占全省招生计划数(4340人)的19.3%;
       3.4月份,顺利组织了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体育、理化实验操作考试,考试工作平稳有序,社会反响平静;
       4.根据省考试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截止4月底,全市(除市区考点外)基本完成了网上巡查系统高清升级改造,累计投入超过1340万元;
       5.在广大考生、家长、教师中广泛开展为期2个月的考试诚信教育活动。活动重点围绕“高、中考听力考试CD介质正面宣传”、“严禁手机进场”、“违法违规案例分析”、“《刑法修正案(九)》”等四方面,着力营造公平、清朗的考试氛围;
       6.5月上旬,会同公安、保密部门对全市试卷保密室、听力考试广播系统等开展了综合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隐患发出整改通知;
       7.调整市招委会、市考试联席会议成员名单,根据形势发展,新增了网信、公安网监等部门,同时对成员单位职责进行了优化调整;
       8.召开了市招委会、市考试联席会议以及高、中考工作会议,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全面部署高、中考工作。
       (二)外语听力考试准备情况
       外语听力考试作为考务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按照教育部要求,2019年起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全部采用CD光盘介质。我市从十个方面出发,切实做好听力保障工作,着力构建英语听力考试安全“防火墙”。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吸取近年来各地尤其是广德县2019年听力考试事件的经验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制定细致有效的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听力考试工作领导组,以及专家组。
       三是加快硬件建设,完成设备更新。所有考点3月底前完成CD光盘播放设备采购安装。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培训实效。统一对考点的相关人员集中培训,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五是强化常规演练,增强实战水平。确保听力设备处在最佳状态,确保播放人员积累更多实际操作经验。
       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督查。考前,加大对考点听力播放系统和准备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督查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整改意见,各地、各考点必须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七是规范考务管理,严格操作流程。播放等关键岗位实行“AB岗”。加快网上巡查系统高清升级改造,为整个高、中考尤其是听力考试的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事态研判、应急处置等,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八是强化综合治理,营造良好考试环境。加正面宣传CD光盘介质调整对提高今年听力考试音质清晰度和稳定性的积极意义,营造健康的考试舆论环境,
       九是提高研判水平,增强处置能力。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对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态作出准确、迅速的研判,和相应的处置方法。
       十是开展警示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教育广大高、中考考生以端正、诚实心态参加考试,杜绝侥幸心理;引导考生、家长以正当的渠道、合法的方式理性地表达诉求。
       六、2019年高、中考主要日程安排(6-7月)
       六月份
       7-8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4-16日  全省初中学业考试(中考)
       中下旬    组织中考网上阅卷工作
       24日左右 公布高考考生成绩、分数线
       26-27日  高考考生填报提前批、艺体院校志愿
       26日     组织高考成绩复核、登记
       29日-7月1日 高考考生填报一本、二本院校志愿
       月底      公布中考成绩、分数线 ,考生申请查分
       七月份
       3-5日     高考考生填报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上  旬    中考考生填报志愿、申请查分
       中下旬    参加全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中下旬    组织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各批次录取工作
       七、关于今年高、中考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宣传重点。重点宣传介绍我省暨市高、中考政策,指导考生认真复习迎考,并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引导考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杜绝高、中考炒作,努力营造公正和谐的考试氛围。
       考试期间,一是报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巡视考生住宿地、考点,看望考生、检查指导考试工作情况;二是全面报道市考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综合治理考试环境中所作的奉献和感人事迹;三是社会各界对考试的反响、以及考生复习迎考情况。
       考试之后,一是通过高、中考成绩权威发布,全面反映我市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二是反映整治招生工作秩序、规范招生行为工作;三是正确宣传介绍省市高、中考,按教育部统一要求各地不得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考。
       2.媒体记者须经市教体局办公室同意登记领取工作证,凭证进入考点学校,在考试期间的采访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进入考场拍摄,以免影响正常考试秩序。
       3.市考试院将继续加大招生考试信息公示力度,将通过新闻媒体、市教育体育局官网“招生考试”专栏等,迅速、快捷地发布权威招生考试政策、方法,高、中考录取结果也力争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市考试院设立宣传报道联系人制度,联系人沈亮(电话、传真:0563-2518647,邮箱:11603985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