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宣州区农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总结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7-08-21 | 发布日期: | 2017-08-21 |
索引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宣州区农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总结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7-08-21 |
发布日期: | 2017-08-21 |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区农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积极克服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区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中有进,农业经营、生产、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门红,为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稳定。第一,粮食总产略降。受特大洪涝灾害与旱灾影响,全区粮食总产量52万吨,同比下降1.9%。第二,油菜产量下降明显。油菜受市场与天气因素影响,播种面积与单产水平降低,实现总产量2.54万吨,同比下降18.3%。第三,设施蔬菜规模上升。蔬菜播种面积18.1万亩,生产鲜菜20.1万吨,全区连片200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2家,设施蔬菜面积达9000余亩,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四,名优茶增收效果显著。茶叶生产受天气影响,总产下降,产值增长。全区茶叶总产1.8万吨,同比下降4.41%;实现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名优茶产值9988万元,增幅6.61%。第五,肉蛋总产量双增长。出栏肉禽7806.3万只、生猪19.0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4.6万吨,同比增长11.36%;蛋产量12141吨,同比增长6.93%。
(二)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增。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稳中有增。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总数达83家;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0.5%。
(三)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壮大。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19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32家,总数达626家;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总数达10家。新增家庭农场275家,总数达811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总数达19家。新增农业产业联合体10家;新增省级示范产业联合体3家。
(四)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扩大。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总面积达39.1万亩,土地流转率47%。目前全区50-100亩、100-500亩、500-1000亩、1000亩以上种植大户分别达到599户、782户、18户、6户。
(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增。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专项督查退还村集体经济收益款958.28元;清退村级违规资金104.26万元;监管审核村级“一事一议”项目143个,项目资金
3961.09万元;发放“三合一”农业补贴70.05万亩,补贴金额10051万元。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6元,增长9.5%,高于GDP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六)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卓有成效。2016年新建农业招商项目6个,续建项目2个。到12月底竣工项目4个、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3个,全年利用省外资金2.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全年对上争取项目32个,上级资金6800万元,重点建设了高标准农田1万亩。
(七)农机化水平持续提高。到2016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7.9万千瓦,同比增长1.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6%,同比增长0.1%。
二、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有力
(一)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实施畜牧业能力提升行动。联合省农业工程设计院编制了生猪产业污染治理与肉鸡产业升级改造2个项目可研报告,拟对全区规模化养猪场与养鸡场提升改造,从而达到生产能力提升、养殖效益提高、生态环境友好的目标。2016年分别完成养鸡场改造5家、养猪场2家。编制出台了《宣州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划定畜禽养殖宜养区、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新增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家、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5家,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5%,其中家禽规模养殖比重95%以上。二是实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开展了新品种引进、绿色防控示范、水肥一体化、“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等六项创建内容,升级改造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1300亩,产能提高30%。开展蔬菜绿色增长模式攻关示范面积350亩,其中蔬菜新品种示范面积150亩、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100亩、大棚蔬菜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面积100亩。三是扎实推进种植业调整升级。组织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依托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平台,在洪林镇绿色增产模式示范片、五星乡绿色增产模式示范村、宣城市容容绿色增产模式示范家庭农场推广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将电商人才培训纳入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2016年培训农业电商人才150人。建成宣州区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首批入驻农业企业41家,上架名优特农产品205个,同时开展线下线上销售。全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家庭农场总数达45家,实现电商销售收入1.2亿元。
(二)全面完成民生工程任务。2016年我委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项民生工程任务,经全委上下认真谋划、严格标准、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第一,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民生工程任务。一是认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深入实地查看和指导,确保项目严格按要求实施。建设完成23个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日均检测800余份;完成18家“三品一标”企业的奖补工作,发放奖补资金59万元。二是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乡村“三级”网络。落实区乡村三级监管工作人员280人,配备检测仪器155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网络。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检测。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5起,结案15起,责令下架退市农资2.4万公斤,没收农资137公斤,无害化处理动物28674头(只)。完成定性检测33181个,合格率98.9%。四是强化“三品一标”创建。新增“三品一标”单位6家、产品1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1个、绿色生产资料3个,全区“三品一标”总数达65个。五是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投入63万元搭建了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检测及经营主体生产档案三大平台,分别将102家规模化经营主体、183家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到平台管理,提升了监管效率和质量可追溯能力。11月份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12月份农业部正式发文公布。第二,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印发了《宣州区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遴选了46名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严把培训基地资质关,择优认定区种植业局等5个单位为培训基地。全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人,完成年度任务100%,合格率100%。
(三)扎实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分管区长为组长、副组长,18个区直部门组成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区领导组。组建由畜牧、水产、种植业、生态能源、蔬菜等行业18名中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专家指导组。二是认真编制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了《宣州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宣州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实施方案》,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政府每年投入150万元,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创建、三品一标认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奖励补助。四是狠抓主体创建。确立了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确立了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首批生态农业示范主体创建单位。目前示范区与示范主体已基本完成创建任务,形成多种类型的生态循环经济样板。
(四)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立了高规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工作领导组。高标准编制了《宣州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类型,确定了“十镇百村千主体”示范工程主线,并谋划了90个农村产业融合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左右。上报了华卫集团、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水东前进村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典型材料。9月份我区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七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
(五)扎实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一是认真做好省级粮食绿色增效示范行动,遴选三家粮食经营主体,开展“稻-鸭”“稻-肥”“双千工程”绿色增长模式试验示范。并在洪林镇组织开展13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二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深入开展,促进肥料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实现,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175万亩以上。开展秸秆回田综合利用、水肥一体化示范、高温堆肥、“田头窖”及有机肥综合运用示范,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三是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水稻、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20万亩,发放病虫防治药剂24万余元。全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达345家,从业人员2650人,日防治作业能力达4.2万亩。全年开展水稻专业统防统治面积达85万亩次,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万亩次。四是做好病虫监测预报与防治。编印《病虫情报》10期、《植保技术服务》4期,印发病虫防治明白纸2万余份,举办病虫防治培训班35场次,培训人员4200人次,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发生。
(六)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集中人、财、物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监测工作,全年共完成免疫家禽8407.1万只,家畜27.4万头,建立了免疫档案,发放了免疫证明,对家畜打挂了耳标。二是切实抓好灾后疫病防控。6月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区畜牧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印发了《宣州区畜牧业灾后生产自救方案》,加强灾后动物防疫,抓好畜禽及其他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修复畜禽圈舍面积2.9万平方米,补栏家畜225头,补栏家禽75万只;发放消毒药品1500公斤,消毒面积3.56万平方米,无害化处理家畜(猪、羊)2155头,无害化处理淹死家禽373.5万只,确保了大灾之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七)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应用。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全区油菜机收面积10.5万亩,机收水平达到55%;推广机械化种植水稻面积15.3万亩。二是积极组织农机化生产。投入2万多台农业机械参与“三夏”、“双抢”和“三秋”会战,组织120台收割机赴宿州市埇桥区参与抢收。组织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服务,积极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年共落实中央财政购机补贴专项资金2312.9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003台,受益农户和组织1216个。
(八)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区完成确权农户数167039户、确权面积96.12万亩,完成率99.68%。建立了区级数据库,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平台正常运行,且落实了专人维护管理。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开。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宣传培训,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稳步推进股改工作。全区完成了31个村(社区)清产核资,28个村完成人口摸底登记工作,20个村完成股东清册编制工作,12个村(社区)已召开股东代表大会。三是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瑞丰农业担保公司与省农业担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省农业担保集团驻宣州办事处。区财政2016年增资1000万元,资本金增加至4000万元,进一步提升农业融资担保能力。到2016年底全区农业担保总额达8479万元,担保余额6644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九)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脱贫行动。一是精准甄别农业产业化扶贫对象。区农业产业扶贫领导组会同乡镇(办事处),采取
“一上二下”方法(即乡镇村推荐,农委识别,到乡镇分管领导共同识别),精准甄别出产业扶贫贫困户142户。二是精准确定贫困村脱贫产业。对全区13个贫困村进行了走访调研,指导圩区贫困村,改扩建标准化鱼虾塘,发展绿色标准化养殖;指导山区贫困村,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指导丘陵地区贫困村,发展林下土鸡养殖、中药材种植。三是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相关服务,认真落实贫困村产业扶持政策。为水阳镇吴村村争取“一村一品”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鱼塘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养贤乡山河村扶贫项目基地--宣城阳光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保贷款50万元,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区政府安排10万元资金,扶持全区142户产业扶贫户产业发展。四是开展金融扶贫。瑞丰担保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效应,发放扶贫信用贴息贷款1690万元,带动帮扶贫困户发展。
(十)积极抗击洪涝和高温干旱等特大自然灾害。一是及时制定洪涝灾害和高温干旱的应对方案,指导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田管,排(灌)水保苗,抢抓季节作好改补种工作,完成改补种面积32.6万亩,修复蔬菜钢架大棚1300亩。二是迅速派遣农委领导和技术人员,分片深入镇村组和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做到“一乡(镇)一策”“一圩一策”。三是及时组织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救灾物资储备调运,向受灾地区供应种子53万公斤,满足了灾后改补种的需要。通过各项措施的应用,将洪涝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委员会
2017年1月5日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