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抓好承担区委、区政府部署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1-6月份,预计可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24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5%。实现粮油总产量9.79万吨,其中小麦产量7.59万吨、油菜产量2.2万吨。实现蔬菜总产6.47万吨、春茶总产0.67万吨;出栏肉禽3386万羽、生猪4.4万头,肉蛋总产达5.4万吨;实现水产品产量4.6万吨。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推进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7万亩;新增家禽标准化笼养1万平方米,申报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实施肉鸡价格指数保险1900万羽。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1.1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63亿元。二是推进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检测农产品样品1.08万个、合格率达到99.95%。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7个,总数达到84个。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新建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4个,完成废弃农膜回收4.5万亩。三是推进农业经营体系转型升级。新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96家,总数分别达到848家、1838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95人。
(三)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完成装配式厕具采购6222套,试点开展农村厕污一体化处理和管护模式,将于7月下旬建设完工。二是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和夏季战役,清理积存垃圾6177吨、农业生产废弃物4270吨,清理乱堆放乱搭建2.47万户、废旧广告牌1.92万个(块)、无功能建筑7.05万平方米,清理沟塘1193条、消除黑臭水体667处,开展各类各式宣传教育4568次。三是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2018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目前进入扫尾阶段。2019年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已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和清单编制,目前正在公开招标;批复了17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74个美丽乡村区级整治自然村建设内容,目前正在全面组织实施。
(四)深化农村重点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5万亩,流转率达到52%;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入股农户368户、面积1940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分类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截至7月3日,有65个村、社区已落实“三变”项目79个,约定保底收益1349.4万元,其中农户约定保底收益16.6万元。有4个村先后分红193.5万元,全区累计实现股改分红581.6万元。
(五)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预计1-6月份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9656元,同比增长9.6%。精准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完成产业到户项目5385户、6503个,落实资金1034万元;谋划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11个,计划投资385.8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057人,预期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预计上半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13.24亿元,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麦产量下降。受天气和安徽省小麦生产区域规划调整影响,去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23万亩,比上一年减少9万亩,今年小麦产量7.59万吨,减产3.41万吨,同比下降31%。二是生猪生产下滑。受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再加上生猪养殖专项整治行动的有力开展,全区关闭或搬迁了一批散、小生猪养殖场,合理控制生猪产能。1-6月份,出栏生猪4.4万头,同比下降60.1%;到6月底,生猪存栏4.4万头,同比下降52.9%。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抓统筹协调,确保乡村振兴年度目标顺利实现。牵头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按照《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度和推进机制》,加强对2019年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调度与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年度目标顺利实现。
(二)抓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新增设施芦笋2000亩、香菇食用菌100万代,新增茶叶“SC”认证3个以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全年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全年新增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区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200家。到今年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以上,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6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家。
(三)抓整治攻坚,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持续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到今年底全面完成改厕1.2万户,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高标准推进9个省级中心村、74个区级整治自然村和17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完善后续管护机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四)抓重点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能。继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三变”改革,2019年底前实现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全覆盖。多途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全面消除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50%以上。
(五)抓精准扶贫,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扶持政策,确保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度经济发展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精准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全年实施产业扶贫到村项目11个,贫困村“一村一品” 达到3个以上,全区 具备发展条件的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年度项目覆盖率达到75%以上,特色种养业自种自养贫困户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