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气象局
(2017年5月2日)
一、2016年汛期气候特点
2016年汛期(5-9月)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427.7毫米,较常年偏多7成。
6月19日入梅,7月20日出梅,梅雨期31天,较常年偏长6天,全市平均梅雨量664.8毫米,较常年偏多约1倍,其中宣城本站梅雨量933.4毫米,偏多约2倍,郎溪909.3毫米,偏多2.2倍,广德687.5毫米、泾县776.4毫米,均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宣城、郎溪梅雨期总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广德位于历史第二位,仅少于1999年(884.1毫米)。
梅雨期内共出现三次强降雨过程,分别为6月20日、27-28日、7月1-4日,降雨强度大、极端性明显,尤其是6月20日出现了50年一遇的强降水,我市中北部地区普降大暴雨,郎溪、广德本站日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同时全市有29个站雨量超过250毫米,达到特大暴雨量级。
2016年汛期有3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第1号台风“尼伯特”、第14号台风“莫兰蒂”和 第17号台风“鲇鱼”。
7月下旬至8月我市出现了高温少雨天气,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8成,全市旱情较重。
二、去冬以来气候特点
1、气温偏高,暖冬明显。冬季(2016年12月~2017年2月)平均气温6.6℃,较常年偏高1.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季内有10次冷空气影响,但强度总体偏弱,其中1月19~21日降温强度最大,达到寒潮级别。
春季(3月1日~4月30日)平均气温13.8℃,偏高1℃。
2、降水量略偏多。冬季平均降水量165.2毫米,较常年偏多15%。春季(3月1日~4月30日)平均降水量290.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0%。
三、2017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今年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836.3毫米)偏多2成。暴雨日数偏多,降水集中期有内涝和洪涝发生。
6月中旬入梅,接近常年;7月中旬出梅,较常年偏晚;梅雨期较常年偏长,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
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偏多。
影响我市的台风1~2个,较常年偏少,可能出现在8-9月。
主要预测依据:
1、年代际背景、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
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目前处于暖位相,有利于汛期我国主雨带偏南,我市汛期降水偏多。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16年8月开始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状态已结束,预计2017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缓慢上升,维持正常略偏暖状态。受前期拉尼娜状态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明显,近期转为加强西伸、脊线偏南,考虑到后期暖水位相的作用和春夏副高关系,预计夏季副高正常略偏强、偏西、偏南的可能性大,有利于汛期我国主雨带偏南,我市汛期降水偏多。
此外,2016/2017年冬季风明显偏弱,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弱,汛期主雨带偏南,我市汛期降水偏多。
2、气候模式及其解释应用
国内外主要气候模式预测夏季我国多雨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及江淮地区,我市降水偏多。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2017年我市汛期降水量偏多,局部有洪涝。
四、关注与建议
1.暴雨洪涝。预计今年汛期暴雨日数偏多,暴雨过程强度偏强。出现洪涝的可能性大,要做好防范洪涝灾害和防范汛情的准备。
2.台风。预计登陆台风强度偏强,需要重点防范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3.山洪、地质灾害。受暴雨洪涝和台风的影响,出现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增大,需要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准备工作。
4.城市内涝。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局地强降水发生频率增大,极端性增强,需要做好城市内涝的防范工作。
5.高温热浪。盛夏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应注意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工作。
全市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的气候预测意见,特别是加强对强降水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为防汛抗灾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