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控制H7N9流感,做好宣州区境内放养土鸡可能出现情况的应急处理工作,建立预防应急机制,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组织落实,根据《宣州区重大动物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切实做好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宣区办电〔2017〕21号)及农业部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应急措施。
一、指导原则
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采取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落实易感动物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发生。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内紧外松、科学有度的防控策略,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处理放养土鸡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二、工作现状
近年来,受养殖经济效益驱动,宣州区境内放养土鸡养殖业蓬勃发展,主要分布在向阳、周王、水东等11个山丘区乡镇,最高存栏量达400万只,每年年末初春季节进苗,饲养三个月后出售公鸡,再到8个月后陆续出售剩余老母鸡。自2016年10月底报道H7N9流感疫情以来,江浙沪活禽市场陆续休市,境内放养土鸡无法按期出栏,截止目前尚存栏100多万只,养殖户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还要继续投入。面对出现的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和休市形势,市场低迷行情,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将直接加大动物疫情风险,必须积极应对。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养殖场免疫。
1、存在的问题。放养土鸡可能因H5N1漏免、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超出免疫保护期等原因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抗体保护水平不高等情况。
2、应对措施。加强对本辖区内放养土鸡养殖场的巡查,督促按《农业部推荐常见鸡病免疫方案》(附件一)做好免疫工作,超过免疫保护期的养殖场要及时补免。做好疫情监测,对出现不明原因家禽死亡或可疑疫情的要及时调查,及时上报,及时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要求处置,严防病源扩散。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动物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果断处置。
(二)加强养殖场消毒。
1、存在的问题。放养土鸡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离村庄和其它养殖场距离太近,没有达到规定防疫距离。养殖场条件简单,设施简陋,周围没有隔离消毒措施,与外界直通,随时有被传染的风险。运输销售车辆未经消毒处理,直接进入养殖场,甚至进入鸡舍,带入大量病原微生物。
2、应对措施。督促养殖户加强放养土鸡养殖场的隔离消毒措施,按照《家禽养殖场常规消毒措施》(具体见附件二)每天做好禽舍、场地、运输车辆等的消毒,杀灭病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三)严格病死禽无害化处理。
1、存在的问题。放养土鸡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零星死亡,甚至出现疫病大量死亡。死亡的鸡只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得不到规范的无害化处理,便会大量散发病原。养殖过程产生的鸡粪和废弃物随意丢弃,同样会传播大量病原微生物。
2、应对措施。开展辖区放养土鸡养殖场、沿路沿河等地方的巡查工作,严禁在野外乱抛乱扔病死家禽和养殖废弃物。对养殖场出现的死亡家禽和在野外发现的不明原因死亡动物,要及时按照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具体见附件三)要求做无害化处理,坚决查处打击加工病死动物的行为。
(四)积极采取措施稳定产业发展。
1、存在的问题。组织化程度低,受h7n9流感疫情和休市影响,放养土鸡养殖合作社及社员应于年前出栏的鸡只到现在还没有卖掉,土鸡蛋库存严重。放养土鸡饲养周期拉长,陆续超出疫病免疫保护期,且后续生产资金无法跟进,不能保障养殖场正常的消毒等生产管理,导致养殖场疫情风险加大。
2、应对措施。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引导,提高放养土鸡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和防控能力,认真扎实把强制免疫、疫情监测、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旦出现土鸡滞销严重,协调区内家禽屠宰厂吸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理性消费禽类产品,积极应对当前土鸡养殖业遇到的困境和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维护宣州区家禽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态势。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工作职责。
1、区农委。成立放养土鸡管控应急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提出工作意见和计划。
2、各乡镇办事处。各乡镇办事处相应成立应急组织机构,负责本地放养土鸡管控工作。在区农委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本地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强制免疫、消毒防病、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加强督查,确保取得实效。
区农委成立五个督查组,委班子成员带队,到各乡镇办事处开展放养土鸡管控工作督查,检查放养土鸡免疫、监测排查、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放养土鸡管控工作平稳有效。
(三)储备物资,保障工作需要。
根据管控工作需要,及时调购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确保管控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值守,保持信息畅通。加强应急值守,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出现疫情立即报告,按照疫情处置“早、快、严、小”的要求,果断处置。强化应急防控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