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寒亭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寒亭镇人民政府> 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887/201908-00055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寒亭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寒亭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 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8-22 发布日期: 2019-08-22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887/201908-00055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寒亭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寒亭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 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8-22
发布日期: 2019-08-22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寒亭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 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8-22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省直驻宣有关单位:
  现将《宣州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0月15日

  


  宣州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
  防治规划(2012—2020)》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宣城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的实施意见》,提高我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养殖业生产、动物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动物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动物疫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宣州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立足区情,科学防治。按照省《规划》和市《实施意见》,立足我区实际,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合理设定防治目标,开展科学防治。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按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分病种、分区域、分动物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理。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整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资源,确定我区优先防治病种,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加强示范推广,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各项工作; 
  (三)防治目标。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动物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4种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见附件一)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见附件二),猪、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4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见附件一)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健,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确定优先防治病种,实施规划防治策略。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动物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将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O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血吸虫病、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等列入优先防治的病种。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重点病种,推进重点病种免疫临床无病例,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源,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
  (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通过实验室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及流行趋势,有效评价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提高疫情预警、防疫决策的准确性。改进动物养殖方式,净化养殖环境,提高动物饲养、屠宰等场所防疫能力。完善检疫监管措施,提升检疫监管质量水平。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政策,建立扑杀动物补偿机制。加强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加强宣传,提高易感人群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意识。对血吸虫病,重点控制牛羊等传染源,加大对牛羊的普查,淘汰阳性动物,同时投入人力、物力消灭钉螺,逐步消灭血吸虫。对狂犬病,完善犬只登记管理,实施全面免疫,扑杀病犬。
  (三)净化种用动物重点疫病,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实施种用动物疫病净化,到2020年,完成辖区内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和种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净化工作。引导种畜禽企业增加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同时,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强化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措施,开展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宣传培训,提高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冷链实施建设,区级建立兽用疫苗专用冷库,配备冰箱、冰柜等设施。乡镇配备冰箱、冰柜等设施,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冷藏包,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四是动物监督执法改善工程。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手段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设备。五是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工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配置设施设备,建立区级与省、市级中心数据库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络和数据采集终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六是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加强冷链实施建设,区级建立兽用疫苗专用冷库,配备冰箱、冰柜等设施。乡镇配备冰箱、冰柜等设施,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冷藏包,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四是动物监督执法改善工程。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手段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设备。五是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工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配置设施设备,建立区级与省、市级中心数据库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络和数据采集终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六是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工程。调动各方力量,建设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不断完善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模式,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养殖、运输等环节管理,依法强化从业人员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地位。完善政府与养殖场(户)、行业协会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手段,支持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将防治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政府将不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报。2016年、2021年区政府对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考评和末期评估。
  (二)加大经费投入。区政府将动物疫病防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将动物疫病监测、免疫、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管理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
  (三)强化部门职责。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经费计划、防疫物资供应计划和考核评估标准,监督实施免疫接种、疫病监测、检疫检验,指导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措施的实施。发改、财政、卫生、林业、公安、商务等部门要根据省《规划》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部门的职责。
  (四)加强宣传贯彻。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规划》,深入开展《规划》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民防疫意识。明确政府和非官方组织的职责,引导企业、协会、养殖者、从业兽医等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控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理念,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