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水稻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程度:中等发生
二.防治时间与对象: 第一次防治8月16-21日,第二次防治8月25-31日。主治单双晚田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单季稻田穗期病害,兼治稻纵卷叶螟。
三.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二化螟:亩卵块100个。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曲病、稻瘟病适期用药预防(稻曲病、稻穗瘟要分别于水稻抽穗前10-15天、3-5天药剂预防,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四.防治意见:防治稻飞虱,要采取“治前控后、治上压下”技术策略,加强五(3)代和六(4)代的防治,切勿失治、漏治,避免冒穿倒伏;防治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孕抽穗田和双季晚稻田;防治二化螟,单季稻区一般发生较重,应使用长效药剂防治;防治单季稻穗期病害,要结合水稻生育期,可适当调整施药时期。各地依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合理混配农药,考虑药剂的持效性,治主兼次,一喷多防。
五. 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绿色防控区选用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
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选用40%氯虫·噻虫嗪、20%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等,绿色防控区选用Bt、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
防治稻瘟病选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75%三环唑、咪鲜胺等,绿色防控区选用2%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等生物农药;
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可选用24%噻呋酰胺、20%苯甲·丙环唑、75%肟菌·戊唑醇、32.5%苯甲·嘧菌酯、戊唑醇,绿色防控区可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
六.预测依据:
1.稻飞虱:五(3)代中等发生
(1) 灯下诱虫少,褐飞虱所占比例高,峰日虫量低。7月21日—8月6日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灯下累计诱虫52头,其中褐飞虱35头,占67.3%。灯下混合种群累计诱虫数比去年同期少31.57%,是近三年均值的7.87%;褐飞虱比去年同期少36.36%,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6.52%。从7月21日—8月6日灯下仅在7月28日出现了一次虫峰,峰日虫量为18头,其中褐飞虱15头。
(2) 系统田虫量较前期增加多,低龄若虫所占比例高。7月25日、30日调查单季稻系统田,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7.5头和4头,8月6日调查单季稻系统田,百丛虫量平均为184头,较前期增加多,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白背飞虱百丛虫量平均为164头,褐飞虱百丛虫量平均为20头,稻飞虱低龄若虫占97.8%,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在调查中未发现。
(3) 大田虫口密度低,但极个别田块虫量较高。8月3日分别在宣州区孙埠镇、水东镇、五星乡和朱桥乡调查,百丛虫量平均为76.4头,比去年同期少52.25%,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少23.3%;田间主要以低龄若虫为主,占98.13%。少数极个别插花中稻杂交田(在一块中稻田的四周全是生育期晚的单季粳稻、粳糯稻)飞虱虫口密度高,百丛虫量达3950头。达标防治田块占调查田块的6.7%,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在调查中未发现。
(4)田间剥查未发现卵。8月8日在单季稻田采样剥查,未发现稻飞虱卵。
2.稻纵卷叶螟:五(3)代中等偏轻发生
(1) 田间蛾量非常低。7月21日—8月7日系统田赶蛾,仅7月2日田间发现了2只稻纵卷叶螟成虫,其余时间田间均未发现成虫。8月3日在水东调查,稻纵卷叶螟成虫多的田,亩蛾量达230只,但大部分田块均很少见到稻纵卷叶螟成虫。
(2) 田间卷叶率,幼虫在田间未发现。8月3-7日分别在孙埠、水东、朱桥、五星及黄渡等地调查,大部分田块仅发现零星卷叶,极少数个别田块稻纵卷叶达15%。稻纵幼虫田间调查均未发现。
(3) 田间卵量低。8月8日调查百丛卵量平均为30粒,比去年同期多76.47%,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少63.85%。
3.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
(1) 系统田病情发展慢。7月25日—8月6日调查,系统田病情没有扩展,平均病株率一直为6.67%,平均病指一直为1.33。
(2) 大田普查病情发生较常年重。8月3日调查单季稻,病株率平均为3.5%,病指平均为0.7,病株率比去年同期多45.83%,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多57.65%;病指比去年同期多16.7%,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多45.83%。
4.水稻穗期病害:稻瘟病和稻曲病感病品种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偏重发生。
(1) 感病品种穗颈瘟已发生,且发生田块发病较重。8月7日在黄渡调查,感病品种(特青)穗颈瘟发病田块病株率达82%,病指为58.8。
(2) 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稻瘟病的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13—17日和20—22日有2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此时部分单季稻进入孕穗和抽穗期,以及立秋以后早晚丘陵地区雾露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