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 | 年度统计信息 | |
发布机构: | 周王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2015年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6-12-20 | 发布日期: | 2016-12-20 |
索引号: | |
组配分类: | 年度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 | 周王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2015年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6-12-20 |
发布日期: | 2016-12-20 |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区一体发展战略,全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强工富区、强镇发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四个不动摇”,全面实施“调转促465行动计划”,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区属生产总值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33292元,比上年增加155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43.7:41.2调整为13.5:41.7:44.8,其中区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8.7:46.4:34.9调整至16.6:45.2:38.2。
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其中:区属 |
其中:区属 |
|||
地区生产总值 |
267.0 |
218.0 |
7.6 |
8.5 |
其中:第一产业 |
36.2 |
36.2 |
4.3 |
4.3 |
第二产业 |
111.3 |
98.4 |
6.9 |
8.5 |
第三产业 |
119.5 |
83.4 |
9.4 |
10.2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39.4 |
39.4 |
4.5 |
4.5 |
工业 |
90.9 |
76.7 |
7.1 |
9.2 |
建筑业 |
21.9 |
21.9 |
6.0 |
6.0 |
批发和零售业 |
24.3 |
17.4 |
7.3 |
7.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7 |
13.4 |
4.0 |
4.1 |
住宿和餐饮业 |
7.4 |
6.4 |
8.3 |
8.1 |
金融业 |
10.5 |
7.8 |
21.5 |
21.5 |
房地产业 |
7.3 |
6.2 |
3.6 |
3.6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
22.3 |
14.0 |
14.7 |
14.1 |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
27.3 |
14.8 |
8.4 |
15.1 |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2千公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粮食产量53.8万吨[3],同比增长4.8%;棉花播种面积5952公顷,下降15.6%,棉花产量0.5万吨,下降15.7%;油料播种面积15110公顷,下降3.6%,油料产量4.1万吨,下降0.2%;蔬菜种植面积11670公顷,增长2.5%,产量24.5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12.0万吨,增长1.1%;茶叶产量1.7万吨,增长0.4%。
2015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53.8 |
4.8 |
其中:夏粮 |
吨 |
95876 |
1.0 |
棉花 |
吨 |
5497 |
-15.7 |
油料 |
吨 |
41161 |
-0.2 |
蔬菜 |
万吨 |
24.5 |
4.3 |
水果 |
万吨 |
12.0 |
1.1 |
茶叶 |
吨 |
17040 |
0.4 |
烤烟 |
吨 |
11251 |
-10.5 |
年末全区林业用地面积95645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91.6亿元[4]。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312公顷,其中:新造混交林381公顷,非林业用地造林472公顷,新造灌木林63公顷,新造竹林66公顷。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新封山育林面积2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3公顷;育苗面积163公顷;四旁植树59万株。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9.4万头,比上年增长1.7%;全年生猪出栏18.1万头,下降0.05%。全年肉类总产量5.8万吨,增长13.2%;离蛋产量1.2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6.6万吨,增长3.6%。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4亿元,增长4.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65.3亿元,增长3.8%。全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29家。2015年末,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94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达31.7%;种养大户2874户;省级龙头企业16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黄渡“四化同步”试验区规划通过初审,安徽中烟“天都”原料加工中心建成投产。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提质达标”工程,整合资金5500万元,流转土地4222亩,签约项目4个,开工4个,投产2个,实现总产值12亿元。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68592千瓦,比上年增长1.9%,拥有乡村农机从业人员30182人。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241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64台,比上年净增85台;各类联合收获机2145台,比上年净增64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0千公顷,机收面积97.8千公顷,农机化培训2243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5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8户,比去年同期净增27户,增长12.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2亿元,增长5.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9.6%。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和酒、饮料制造累计实现增加值22.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8%,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1%、27%、19.9%、13.4%、9.4%和7.4%。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9.9%,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42.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3.1%;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4.0%。全年实现规下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7.9%。
年末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指数262.4%,比去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6.4%,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1.8万元。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3.2亿元,分别增长25.1%和27.2%。
在列报的20个大类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2类产品实现增长,8类产品产量下降。
2015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5年实绩 |
比上年增减(%) |
饲料 |
吨 |
266114 |
18 |
饮料酒 |
千升 |
22772 |
72.8 |
纱 |
吨 |
12613 |
9.8 |
布 |
万米 |
2856 |
-47.7 |
服装 |
万件 |
1935 |
-9.1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00723 |
-44.7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吨 |
54916 |
9.1 |
中成药 |
吨 |
508 |
6 |
塑料制品 |
吨 |
21961 |
67.9 |
水泥 |
吨 |
780071 |
-20.9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231552 |
-7.8 |
石膏板 |
万平方米 |
8011 |
18.2 |
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 |
吨 |
102112 |
25 |
铸钢件 |
吨 |
1392 |
-73.9 |
铜材 |
吨 |
1275 |
-93.4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700 |
0.6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571 |
95.6 |
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 |
台 |
742 |
31.1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台(套) |
67225 |
-8.6 |
民用钢质船舶 |
载重吨 |
565973 |
1.8 |
2015年末,全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62家,完成建筑业产值41.8亿元,下降14.1%,实现利润总额2.55亿元,下降16.7%;全年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7%;房屋施工面积30.85万平方米,下降17.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0.1亿元,下降5.9%,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亿元,下降10.5%;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43.3亿元,增长12.6%。从三次产业划分看,2015年全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02亿元,增长11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6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增长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9.5亿元,下降11.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3.4亿元,下降19.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6.83万平方米,增长12.9%。分行业看,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幅较大,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全增。详见下表。
2015年全区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行 业 |
投资额(万元) |
增幅(%) |
合 计 |
2500989 |
-5.94 |
农、林、牧、渔业 |
60169 |
112.35 |
采矿业 |
26428 |
230.47 |
制造业 |
483064 |
-7.7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36676 |
40.91 |
批发和零售业 |
20315 |
37.4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39923 |
85.22 |
住宿和餐饮业 |
55327 |
22.6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446 |
全增 |
房地产业 |
749396 |
-17.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1400 |
1845.4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994 |
全增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16094 |
-37.84 |
教育 |
37496 |
-63.1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5926 |
60.4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954 |
-42.5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2381 |
-80.51 |
五、国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家,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3家、住宿餐饮企业26家,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4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85.4亿元,增长7.0%,其中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增幅相对较高,分别增长23.3%、26.8%和10.2%。
2015年全区分类别商品零售额及增幅
单位:万元
商品类别 |
2015年实绩 |
比上年增长(%) |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
57124 |
23.3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36266 |
6.5 |
金银珠宝类 |
42025 |
6.4 |
日用品类 |
17097 |
26.8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57338 |
4.2 |
石油及制品类 |
295413 |
10.2 |
汽车类 |
224858 |
-0.1 |
全年利用外资10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2亿元,增长22.1%;完成进出口总额15591万美元,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14193万美元,增长27.1%,进口总额1398万美元,下降3.1%。
六、交通运输及通信
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里程3273.9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高速公路116.1公里,增长47.2%。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45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3601万人次;实有出租车辆999辆。全年铁路客运量143.5万人次,铁路货运量16.3万吨。
2015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2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全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0.5万户,下降7.1%;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1.7%。
七、财政与金融
2015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25.6亿元,下降1.1%,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6.5%,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亿元,增长9.7%。全年财政支出43亿元,增长11.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1.3亿元,占全市39.1%,比去年净增85.1亿元,同比增长22.0%;贷款余额359.4亿元,同比净增44.6亿元,增长14.2%。
八、科技与教育
2015年全区申请专利1414件,其中发明专利977件;授权专利246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6家,新增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个,新增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新增安徽省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试点企业1家。宣州经济开发区被授予“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称号。
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103所,在校生20291人。义务教育学校101所,在校生64451人,其中:小学61所,在校生42720人;初中40所,在校生21731人。拥有普通高中学校8所,在校生134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122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9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7%。全区教育机构配备教学计算机13725台。
九、卫生、文化体育与旅游
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02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28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级卫生室179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3990张,增加47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78人,增长8.5%。
全年新注册文化企业104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5家;完成254个自然村“广电村村通工程建设”和194个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工作。梳理谋划文化旅游项目100个,水东镇前进村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鸦山古道、东方石林、茶花岭、法云禅寺等景点开发初见雏形。2015年累计共接待国内游客763.8万人次,同比增长21.37%,接待境外游客12170人次,增长118%。实现旅游总收入39.27亿元,增长29.2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8.65亿元,增长28.9%;旅游外汇收入886.45万美元,增长56.2%。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6.8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常住人口80.2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城镇化率51.88%,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8.48‰,与上年同期持平;死亡率5.9‰,上升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58‰,下降0.6个千分点。
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1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元,增长9.7%。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33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1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546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25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930人,本年新增就业人数11146人。
备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宣城市一市一区,地区生产总值含市直,总值及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总产量使用国家统计局宣城市调查队反馈数据。
[4]林业产值采用林业部门年报数据,含三次产业涉林产值及林业系统非林产业产值。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