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 | 年度统计信息 | |
发布机构: | 周王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2014年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5-09-09 | 发布日期: | 2015-09-09 |
索引号: | |
组配分类: | 年度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 | 周王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2014年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5-09-09 |
发布日期: | 2015-09-09 |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综合施策、共克时艰,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区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区属生产总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4.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9.2%。区属三次产业比例为18.7:46.4:34.9。
二、农业
2014年,全区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区粮食种植面积83.51千公顷,增长0.67%;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1.3万吨[2],比上年增长2.6%;特色农作物效益提升,烤烟种植面积达到9.16万亩,比上年增长8.5%,全年产量12565吨,同比下降3.8%[3],实现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0.6%;茶叶产量16972吨,增长25.3%;药材产量5077吨,增长4.9%;特色水果、蔬菜产量稳步增长,全年园林水果产量33482吨,增长4.7%,蔬菜产量23.5万吨,增长2.1%。农业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显现。2014年,随着中央对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土地加速流转集约经营,全区累计土地流转达31.1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7.1%,其中千亩粮食种植大户增加到6户,500亩以上种植户达到14户,各类农业合作化组织增加到440个,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区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继续提高,农业机耕率达95.3%。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扩大到1.2万亩。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73家,实现加工产值75.6亿元,增长6.8%。
林业经济发展趋向多元结构,从传统单一的林木种植销售向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休闲、林中养殖业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40万亩,有林面积117万亩,拥有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1个。2014年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2.5亿元,完成人工造林2703公顷,退耕还林封山育林333公顷,打造森林长廊2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15个。森林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森林旅游业收入10.3亿元,林产品及加工销售收入3.9亿元,滨湖山庄等4家企业获评安徽省第二批“森林旅游人家”。
家禽养殖平稳发展。生猪年末存栏9.2头,出栏18.1万头,分别比上年下降8%和3.1%,其中能繁殖的母猪年末存栏为6392头,下降5.4%。家禽出栏2281.5万只,产量34552吨,分别增长0.8%和6.6%;年末家禽存栏650万只,增长0.2%。
积极打造特色水产养殖模式。全区水产品养殖规模达20万亩以上,共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省级示范区2家。全年水产品产量6.4万吨,增长2.7%,其中虾蟹类产量1.64万吨,同比增长11.3%,占总产量25.7%,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渔业总产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6.5%。(表一:主要农作物产量表)
指标名称 |
计量 |
2014年实绩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作物 |
万吨 |
51.33 |
2.63 |
其中:稻谷 |
吨 |
381167 |
3.72 |
小麦 |
吨 |
94015 |
3.94 |
玉米 |
吨 |
5223 |
73.00 |
豆类 |
吨 |
4130 |
23.03 |
油料 |
吨 |
41259 |
-6.72 |
其中:花生 |
吨 |
7394 |
-5.93 |
油菜籽 |
吨 |
32821 |
-7.37 |
芝麻 |
吨 |
1044 |
11.42 |
棉花 |
吨 |
6707 |
-13.37 |
糖料 |
吨 |
15057 |
-20.29 |
烟叶 |
吨 |
12565 |
-3.78 |
药材类 |
吨 |
5077 |
4.94 |
瓜果类 |
吨 |
85591 |
2.37 |
茶叶 |
吨 |
16972 |
25.33 |
园林水果 |
吨 |
33482 |
4.74 |
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末,全区拥有乡村农机从业人员30217人,农业机械总动力852382千瓦时,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298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75台,新添80台;联合收获机2110台,新增26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3.2千公顷,机收面积86.1千公顷,农机化培训2620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17户,同比净增45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1.6亿元,增长12.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1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重点产能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3.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2.2%。规模以下工业平稳发展,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0.5%。工业运行效益有所回落。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0.6%,回落1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1亿元,分别下降16.0%和23.9%。
在列报的20个大类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5类产品实现增长,5类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水泥、石膏板、铸钢件、制冷设备、民用钢质船舶分别增长72.5%、85.6%、61.8%、156.6%、66.2%。(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
计量 |
2014年实绩 |
比上年增减(%) |
饲料 |
吨 |
304122 |
0.4 |
饮料酒 |
千升 |
13175 |
-16.6 |
纱 |
吨 |
11830 |
-4.2 |
布 |
万米 |
5448 |
-4.9 |
服装 |
万件 |
2106 |
-6.9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82100 |
24.7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吨 |
50345 |
19.4 |
塑料制品 |
吨 |
13726 |
18.9 |
水泥 |
吨 |
888040 |
72.5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320727 |
4.5 |
石膏板 |
万平米 |
6776 |
85.6 |
隔热、隔音材料制品 |
吨 |
81706 |
279.5 |
铸钢件 |
吨 |
5324 |
61.8 |
铜材 |
吨 |
19410 |
8.2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690 |
-1.7 |
电梯、自动扶梯 |
台 |
566 |
67.5 |
制冷设备 |
台(套) |
67084 |
156.6 |
民用钢质船舶 |
载重吨 |
556259 |
66.2 |
2014年,全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6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48.7亿元,增长0.3%,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增长65.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3万平方米,下降17.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172.4亿元,增长27.3%;房地产投资90.8亿元,增长1.6%,商品房销售面积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同比下降5.3%。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第三产业投资额188.5亿元,占比为71.6%,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1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占新开工项目的16.2%。
五、国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4年全区商贸繁荣,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继大润发、世纪华联等大型商业企业入驻开业后,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达91家,住宿餐饮企业25家,当年累计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5家,城乡居民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2.4%。资料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02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25元,增长16.7%。汽车、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持续增长。据统计,2014年全区汽车零售额达到22.3亿元,增长16.1%,金银珠宝零售额3.9亿元,增长31.4%。
外向型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利用外资8427万美元,同比增长28%;实际利用亿元以上项目省外资金116.3亿元,增长10.7%;完成出口总额1.1亿美元,下降53.7%;进口总额1442万美元,增长15.4%。
旅游发展方兴未艾。201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29.8万人次,增长23.29﹪,其中境外游客5579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8亿元,增长23﹪。旅游项目储备不断充实,纳入市重点旅游项目共有15个,实际新增投资额14.2亿元。新签约麻姑山旅游开发项目、景域山庄、宣城市锦润美食娱乐城等3个5亿元以上项目,新创建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
六、交通运输及通信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4150万人次,增长12.5%,客运周转量128200万人公里,增长11.5%;货运量7600万吨,货运周转量21024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5%。城乡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2014年,建成城东城乡客运换乘站,并投入使用;完成县乡公路建设工程项目7个,里程53.5公里;危桥改造民生工程项目24个。城乡居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208750辆,增长13.64%,2014年新注册40920辆,增长19.70%;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73609辆,增长16.61%,私人轿车保有量98631辆,增长26.96%。
通信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完成电信业务量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4亿元,增长2.7%。全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3.3万户,增长7.4%;互联网用户10.8万户,增长5.4%。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金融运行积极稳健。201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2.1亿元,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25.8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0.4%,同比回落了1.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增长5.8%。全年财政支出38.6亿元,增长6.9%。金融存贷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6.2亿元,比去年净增41.7亿元,总量占全市37.4%,同比增长12.1%;贷款规模突破300亿元,达到314.8亿元,同比净增45.6亿元,增长16.9%。
八、科技与教育
社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区申请专利615件,其中发明专利391件;授权专利217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3家,新增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3个,新增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
基础教育不断巩固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区拥有幼儿园108所,在校生20793人。义务教育学校98所,在校生65785人,其中:小学58所,在校生42267人;初中40所,在校生23518人。拥有普通高中学校7所,在校生1489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122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96.57%,较上年提高了3.3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69%,提高4.05个百分点。全区教育机构配备教学计算机13725台,新增2249台。
九、卫生与文化体育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00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29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级卫生室179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3515张,增加21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67人,增长5.5%。
群众性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全年“送戏进万村”活动演出194场,放映公益性电影2323场次。积极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文艺创编收获成果。《春江水暖》、《畲乡美》等一批作品广受好评。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全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17个。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6.6万人,人口出生率8.63‰,自然增长率3.1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1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5元,增长11.7%[4]。
截止2014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65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052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76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13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390人,本年新增就业人数10286人。2014年,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090人(含金坝、飞彩两个办事处),集中供养对象1460人。散居五保供养对象标准年人均225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3750元。2014年度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获国家民政部表彰。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405元,全年共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3080万元,月人均补差283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80元,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4102万元,月人均补差132元。
备注:[1]区属生产总值为现价,增幅为可比价计算;
[2]粮食总产量调整使用国家统计局宣州调查队反馈数据,之前对外提供或分析材料等使用的快报数据停止使用;
[3]烤烟产量同比口径变动,2014年产量未包括等级外数量;
[4]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由“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整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