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003250048P/201812-00007 | 组配分类: | 决策公开 |
发布机构: | 杨柳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8-12-11 | 发布日期: | 2018-12-11 |
索引号: | 11341703003250048P/201812-00007 |
组配分类: | 决策公开 |
发布机构: | 杨柳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8-12-11 |
发布日期: | 2018-12-11 |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二○一八年六月
第一章 总 则............................................................................. 2
第一条 有关法律法规.................................................................................... 2
第二条 有关政策文件及规划成果................................................................ 2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 2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2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2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2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2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2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2
第七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2
第八节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2
第九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2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
第十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 2
第十五节 强化监督检查....................................................................................... 2
第十六节 完善生态保护....................................................................................... 2
第十七节 其他保障措施....................................................................................... 2
第五章 附 则............................................................................. 2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效力....................................................................................... 2
第十九节 关于规划图件....................................................................................... 2
第二十节 关于规划实施中的其他问题............................................................... 2
附表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2
附图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规划图................................ 2
总 则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的有关要求,农业部、省农委分别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通知》(皖农渔函〔2017〕110号),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流程、编制大纲、重要时间节点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区水产局成立了《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组系统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对重点水域滩涂开展实地调研、勘查测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宣州区相关上位规划成果,并结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现状和渔业发展走向,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范围,对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分类管理。将水域滩涂资源环境保护与渔业发展有机协调,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促进宣州区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是全区今后较长时期内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是水产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布局依据,是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推进全区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编制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5)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6)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17) 《安徽省湖泊管理保护条例》;
(18)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
(19)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有关政策文件及规划成果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21)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2) 农业部令2011年 第1号《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
(23) 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24)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25) 《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农长渔发〔2017〕1号);
(26) 《安徽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
(27)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28) 《宣城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29) 《宣城市水功能区划(2010年) 》;
(30) 《宣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31) 《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2) 《宣州区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范性文件
(3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目标任务
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18年,近期水平年为2025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目标
在科学评价全区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范围,合理布局全区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实施后,适时开展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勘测、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健全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使用权交易等管理制度,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全区全民和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养殖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全区禁止养殖区内养殖场搬迁关停工作。2025年初步形成与全区养殖水域滩涂承载力相匹配的渔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渔业健康协调发展。规划期内建立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资源长效保护机制,水产养殖面积基本稳定,全区重点养殖区域尾水排放达标率100%。
重点任务
(1) 近期(2018-2020年),完善养殖水域滩涂管理制度
由区水产局协同相关单位成立规划实施组。2019年12月前建立健全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交易制度、使用审批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根据规划布局,2020年完成全区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
(2) 中期(2021-2025年),渔业转型引导服务
依托省内、外水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智力资源,对辖区内渔业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引领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和高效设施渔业,探索建立与宣州区水域滩涂承载力相匹配的新型渔业模式,引领宣州区渔业转型发展,提高渔业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限制养殖区水域滩涂登记备案工作及养殖区内水域滩涂确权登记工作。
(3) 远期(2026-2030年),加强水域滩涂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2030年12月前初步建立与全区养殖水域滩涂承载力相匹配的发展保护良性机制,渔业利用、城乡发展与湖泊水库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步入良性循环,成为宣州区宜居宜业城乡发展的生态支撑。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宣州区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要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淡水池塘养殖,取缔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增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滩涂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规划编制与《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2020)》相协调,同时与城建、交通、港航、旅游、环保、林业、水务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规划范围
宣州区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
宣州区是宣城市政府所在地,地处皖东南,毗邻江浙沪,是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之间,属长江下游右岸支流水阳江、青弋江流域。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585 km2,其中区属2533km2,总人口约86.8万。
2.地形地貌
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以网纹红土和棕黄色粘土组成的南北向岗地,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部山区岗峦起伏,中部丘陵岗冲交错;北部水阳江、郎川河主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南漪湖、固城湖的湖滨平原为主要地貌轮廓,圩区水网交织。
3.水域滩涂类型面积
宣州区河流水系众多,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沟渠等水面占总面积的15.28%。主要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水阳江、青弋江水系,另有南漪湖为境内最大的湖泊。
(1) 河流
① 水阳江:区内第一大河流,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南麓,自南而北穿境而过,境内长91.7 km,主要支流有华阳河、宛溪河、双桥河、沙河、东门渡河及郎川河。
② 青弋江:,流经文昌镇,境内长18.5 km,主要支流有周寒河及汤泊河(长桥河)。
③ 双桥河:南漪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上游纳太阳河,与水阳江相通,总长23km。
(2) 水库
全区有44座在册水库,总面积327hm2,总库容25623万m³。其中较大型水库有3座:
① 瓦屋杨水库:位于杨柳镇,属青弋江支流周寒河水系,水域面积38 hm2,库容196万m³,集雨区面积2.3km2;
② 董冲水库:位于新田镇,属华阳河水系,水域面积21 hm2,库容160万m³,集雨区面积2.36km2;
③ 东风水库:位于狸桥镇,属华南漪湖水系,水域面积66 hm2,库容545万m³,集雨区面积7.32km2;
(3) 湖泊
南漪湖又名“南湖”,位于宣州区东北部,是宣州区的重要水生态功能区,湖水位12 m时总面积214 km2,主要入湖河流为双桥河及境外的郎川河、新郎川河等。
(4) 池塘河沟
全区内圩沟塘6570 hm2;山丘塘坝17300座,总面积5200 hm2。
自然气候条件
1. 气象水文
宣州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8个月,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 6 ℃,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 7 ℃。干燥度在0. 68~ 0. 90之间,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年降水量在1200~1500mm之间。梅雨显著,平均梅雨量200~350mm,约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mm,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引起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干旱等。
境内河流主要有青戈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 浮游植物资源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陈立婧等调查结果,马山埠节制闸建成后,共采集到藻类6门、112属、215种,未发现隐藻门;优势藻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和微小平裂藻、点状平裂藻和小空星藻,藻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19×104 ind/L,现存生物产量为2.60mg/L。
2. 浮游动物资源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陈立婧等调查结果,南漪湖浮游动物共89种,其中原生动物23属34种,占总种数的38.20%;轮虫23属37种,占总种数的41.57%;枝角类11属15种,占总种数的16.85%;桡足类3种,占3.37%。优势种因季节而异,主要有累枝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枝轮虫、象鼻溞、剑水蚤。夏季枝角类繁盛,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达2.4521mg/ L;春季原生动物大量出现,浮游动物生物密度最高达6.07×103 ind./ L。
3. 底栖生物资源
南漪湖现有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于3门28属。软体动物的现存量占绝对优势,其优势种为河蚬、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和长角涵螺;南漪湖西部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现存量均较东部高。建闸蓄水后,随水深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西南漪湖底栖生物的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2.9 ind./ m2和257.1 g/ m2;东南漪湖底栖生物的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2.9 ind./ m2和114.1g/ m2。
4. 初级生产力
(1) 湖泊初级生产力
宣州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区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28天,年均日照时数2072.5小时,适合鱼类摄食生长的时段为3-11月。年平均降水量1324.8mm,干燥度在0. 68~ 0. 90之间,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南漪湖平均水深2.46 m,水体年交换率约300%,周边农田径流及村镇生活废水输入外源营养物质较多。3-11月鱼类生长期内,浮游植物现存产量为2.60mg/L,浮游植物PN/B系数取65,则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4394 kg/hm2;浮游动物现存量为2.45 mg/L,浮游动物PN/B系数取60,则浮游动物初级生产力为3822 kg/hm2。
根据武汉东湖、江西鄱阳湖等同类型湖泊资料,螺蚌软体动物P/B系数取4。南漪湖螺蚌软体动物现存生物量为185.6 g/m2,则螺蚌软体动物初级生产力为7424 kg/hm2。
(2) 水库初级生产力
宣州区中小型水库承载力评价,参照省内同纬度地区青龙湾、万佛湖、花亭湖、太平湖等水库进行估算。
3-11月鱼类生长期内,浮游植物现存产量为1.98mg/L,浮游植物PN/B系数取65,水体平均补偿深度5m,则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6435 kg/hm2;浮游动物现存量为1.53mg/L,浮游动物PN/B系数取60,水体平均补偿深度5m,则浮游动物初级生产力为4590 kg/hm2。
全区河流均为禁养区,且初级生产力受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大,极不稳定,本规划不作测算。
水域环境状况
根据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3月至8月监测结果:
大型公共天然水域水体pH中性;溶解氧6.21mg/L ~ 11.87 mg/L,平均9.04mg/L;透明度16cm~105cm;总氮1.44 mg/L~4.41mg/L,平均2.93 mg/L;总磷0.05 mg/L~0.17 mg/L,平均0.11 mg/L。南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动范围在12.40~29.29μg/L之间,平均值为19.75μg/L,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GB 11607-89)。
中小型水库大多用于粗放养殖,以放养鲢鳙滤食性鱼类为主,鱼类密度适中,水域环境总体较好。
宣州区是著名的虾蟹之乡,池塘河沟主要用于养殖虾蟹。通过人工种草移螺,营造清新水环境;养殖密度适中,饵料投入量较低。池塘河沟水域环境总体较好。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1. 湖泊承载力评价
南漪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4394 kg/hm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和微小平裂藻、点状平裂藻和小空星藻,多属蓝藻门,不易于鱼类转化吸收,平均利用率取30%,饵料系数取40,其鱼产潜力为32.96 kg/hm2;浮游动物初级生产力为3822 kg/hm2,浮游动物平均利用率取50%,饵料系数为10,其鱼产潜力为191.1 kg/hm2;寡毛类、摇蚊类底栖动物及外源输入有机质形成的初级生产力为1717.5 kg/hm2,鲤、鲫、鲴等底层鱼类利用率取40%,饵料系数取6,其鱼产潜力为114.5 kg/hm2;螺蚌软体动物初级生产力为7424 kg/hm2,鲤、青鱼等对螺蚌软体动物利用率取25%,饵料系数取50,其鱼产潜力为37.12 kg/hm2。南漪湖总面积21400 hm2,鲢鳙等上层鱼类总承载力为479.48万公斤,鲤、鲫等底层鱼类总承载力为324.47万公斤,南漪湖总承载力为803.94万公斤。
2. 水库承载力评价
宣州区中小型水库承载力评价,参照省内同纬度地区青龙湾、万佛湖、花亭湖、太平湖等水库进行估算。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6435 kg/hm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甲藻、克洛脆杆藻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易于鱼类转化吸收,平均利用率取35%,饵料系数取40,其鱼产潜力为56.31kg/hm2;浮游动物初级生产力为4590 kg/hm2,浮游动物平均利用率取50%,饵料系数为10,其鱼产潜力为229.5 kg/hm2;寡毛类、摇蚊类底栖动物及外源有机质输入形成的初级生产力为1185 kg/hm2,鲤、鲫、鲴等底层鱼类利用率取40%,饵料系数取6,其鱼产潜力为79 kg/hm2。全区水库、山塘水域面积5527hm2,鲢鳙等上层鱼类总承载力为157.97万公斤,鲤、鲫、鲴等底层鱼类总承载力约为43.66万公斤。
3. 池塘承载力评价
根据宣州区池塘养殖虾蟹多年平均投入强度、管理水平及产量推算,池塘河沟养殖虾蟹平均鱼产力为1350 kg/ hm2,全区可养区池塘及宜渔稻田总面积15996 hm2,其渔业总承载力约为2159.46万公斤。通过标准化、设施化改建及合理配养,其渔业承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1. 休闲观光渔业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水产食品消费的营养健康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廉价的商品,而更加需要的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的产品,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休闲观光产品。国际层面,水产品属于我国优势出口产品,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制约了我国渔业外向型发展。积极适应优质健康水产食品及休闲产品需求导向,发展绿色生态观光渔业已成为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2. 优质安全水产品起来更受青睐,优质优价
总体而言,宣州区渔业产业在整个价值链“微笑曲线”中主要集中于养殖和初加工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环节。渔业产业在发展模式上还没有摆脱依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营方式。针对当前渔业产业链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的现状,宣州区渔业产业升级拓展的要求更加紧迫,调结构、转方式,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价值链的提升,成为宣州区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宣州区毗邻长三角,以鱼米之乡享誉省内外,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具有独特优势,优质水产品更具吸引力。为此,可依托南漪湖优质水资源,着力发展湖泊生态观光渔业、池塘特色渔业和稻田复合渔业,利用绿色营销手段和电子商务平台,创建宣州区渔业地理品牌,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生态优先、绿色高效、三产协调发展”总方针,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和生态环保需求,以水域滩涂承载力为基础,科学匹配,合理布局,使渔业生态效应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最佳化。以稳定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改善渔民民生为首要任务,加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转变渔业绿色发展方式,优化渔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养殖水域滩涂利用率,有效保护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管理,促进宣州区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功能区划概述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成果,以及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现状和利用取向,将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划设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3大功能区。
全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区开放性河流主河道及支流行洪区、堤防安全区、港口作业区、码头、航道范围内水域滩涂,以及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内水域滩涂,应设为禁养区;
全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区、生态空间区域及城镇空间区域内水域滩涂,应设为限养区。
全区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宜渔水域滩涂,可设为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
一、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代码:1-1);河道行洪区、堤防安全保护区(代码:1-2);
1. 范围
(1) 全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为河流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上游1000 m,下游不小于100 m的河道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多年平均水位对应的高程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小型湖泊、中型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水域;
(2)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夏渡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杨林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核准文件为准;
(3) 全区开放性河流主河道及支流行洪区、堤防安全区:水阳江干流及各支流、青弋江干流及各支流、双桥河、西大河、油榨河、裘公河及南漪湖出湖河道,以及堤防外坡脚线外延30m范围内水域滩涂。
2. 管理措施
(1) 禁止用于生产经营性水产养殖;
(2) 禁止非法引入外来物种;
(3) 公共天然水域实施禁养制度,禁止非法捕捞;
(4) 禁止新建养殖池塘及大型永久渔业设施;
(5) 对南漪湖等重点天然水域实施渔业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监测水生生物资源环境状况及变动趋势,建立渔业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
(6) 按现行技术管理规范在南漪湖等天然水域实施增殖放流,恢复土著鱼类资源,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7) 加强公共自然水域渔政监管,提高渔政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保护两栖类、鸟类、水生植物等野生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栖息地。
限制养殖区
一、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空间区域(代码:2-1);重点湖泊水库(代码:2-2)
1. 范围
(1) 全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部门公布的范围为准;
(2)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片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夏渡片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杨林片区实验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核准文件为准;
(3) 南漪湖省级湿地公园及拟申报的观塘湖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水域及滩涂:常水位岸线(12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内水域滩涂,具体范围以《安徽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规划为准;
(4) 白马山景观生态区范围内水域:北部大致沿小河队、八甲、李村山、张家、三房头、唐家咀、孙庄村管家咀、汤家咀、沙墩头、黄泥塘、慈溪村、狸桥镇、三家咀、四家村连线,南至南漪湖北岸线;东起宣狸高速,西至水阳江;
(5) 生态空间区域内水域:南部山区,大致沿山脚线连线合围区域,具体范围以《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 2020)》及《宣州区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完善)(2016-2020年)》为准;
(6) 水阳镇恢城沟、龙溪沟等较大沟垾:堤坝或常水位岸线以内;
(7) 全区中小型水库:48座在册水库,总面积327 hm2,均为常年水位线以内水域滩涂。
2. 管理措施
(1) 公共开放水域禁止投饵施肥养殖,禁止网箱及围栏网养殖;
(2) 养殖密度应低于相应水域承载力;
(3) 允许通过人工种草培螺发展虾蟹养殖;
(4) 养殖尾水应达标排放,否则限期搬迁或关停;
(5) 对湖泊河流重点天然水域实施渔业资源环境动态监测,跟踪水生生物资源环境状况及变动趋势,适时建立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
(6) 在湖泊河流天然水域按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恢复天然鱼类资源,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7)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8) 加强公共天然水域渔政监管,提高渔政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保护两栖类、鸟类、水生植物等野生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栖息地;
(9) 符合环保要求、用地许可等前置审批条件下,允许建设工厂化循环设施渔业项目。
二、城镇空间区域(代码:2-1 )
1. 范围
(1) 城镇空间区域内水域:包括宣城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的济川、鳌峰、西林、澄江、敬亭山、双桥、天湖、飞彩、金坝、向阳(不含鲁溪村)街道,以及古泉镇、孙埠镇、沈村镇部分辖区和养贤乡、五星乡,共涉及10个街道、3个镇和2个乡,总面积约723km2;
中心城区:东至水阳江、人和路-麻姑山路以东约600m,西至极盛路,南至500KV高压廊道和川气东送廊道,北至青弋江大道以北1000-1500m、新皖赣铁路和铜南宣高速,包括金坝和向阳街道的城市集中建设区;
具体范围以《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为准。
2. 管理措施
(1) 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2) 目前尚未开发的池塘、河沟等类型水体,鼓励发展净水增殖渔业,科学调控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提高水体自净功能;
(3) 鼓励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4) 符合环保要求、用地许可等前置审批条件下,允许建设工厂化循环设施渔业项目。
养殖区
一、池塘养殖区(代码:3-2-1)
1. 范围
全区除禁养区域、限养区域以外的池塘等类型水域。
2. 管理措施
(1) 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2) 公共开放水域禁止施用化肥、粪肥等污染方式养殖;
(3) 禁止施用违禁药物;
(4) 须持证养殖;
(5) 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参照国家或行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或行业排放标准出台前,执行当地规定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
(6) 发展循环设施渔业模式,推广渔业物联网、智能精准投饵、疫病远程诊断等现代渔业技术,推广生物调水、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环保技术;
(7) 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单位养殖容量不宜高于全区养殖池塘平均承载力;
(8) 养殖区内新建大型渔业项目,其环境评价为前置审批事项;
(9) 鼓励创建渔业品牌、实施产品产地质量认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宣州区分管农业领导牵头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水产、农业、规划、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旅游等部门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区水产局,负责日常工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强化监督检查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监管和审批制度,制定禁养区渔业退出方案,限期搬迁或关停。对限养区水域滩涂加强监管指导,引领发展以种养休闲体验为主的轻简型生态休闲型渔业模式。对养殖区水域滩涂进行确权登记,核发养殖证,并加强技术模式引导服务。
完善生态保护
加强养殖区、限养区水域滩涂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防止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输入,尤其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根据水体承载力,引领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和高效设施渔业,生物调水、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环保技术;严格养殖投入品管理,禁止大量施用化肥、粪肥等高污染养殖方式,禁止施用违禁药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条件成熟时,实施南漪湖江湖连通工程,疏通鱼类洄游通道,保障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畅通。
其他保障措施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公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加大规划实施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规划关于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划定的有关内容,明确禁养、限养、可养范围,对规划进行广泛的科普解读,做好优势特色品牌培育宣传等,营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依托省内外水产科研院所高校的智力资源,对辖区内渔业从业人员进行常态化技术培训、指导,推广渔业新技术模式和环保理念,提升渔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充实渔政执法力量,加强对大型公共天然水域渔政巡查监管,强化禁渔期、禁渔区管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
附 则
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约束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约束效力。
关于规划实施中的其他问题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存在与实施的《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2020)》及《宣州区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完善)(2016-2020年)》冲突之处,以《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2020)》及《宣州区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完善)(2016-2020年)》为准;如果存在与后期实施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相冲突之处,以《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准;如因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需要,其功能区范围可依规调整。
有关术语
1.禁止养殖区
指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内水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禁止养殖区内不得从事水产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经营行为;可按规范实施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经科学评估和审批,可实施以生态调控为目的的捕捞。
2.限制养殖区
指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水域,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限制养殖区内允许从事生产经营性水产养殖;湖泊河流等公共自然水域内不得开展网箱围栏养殖,生产方式以非投饵施肥的人工增殖为主;允许人工种草培螺以发展虾蟹养殖;须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养殖区(淡水)
指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池塘、湖泊、水库等类型水域。养殖区内主要以投饵方式养殖,需合理密度、合理投饵、合理用药、持证养殖;须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附表1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1 |
禁养区 |
1-1 |
① 全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为河流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上游1000 m,下游不小于100 m的河道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多年平均水位对应的高程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小型湖泊、中型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为大中型湖泊、大型水库的,其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水域; ②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夏渡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杨林片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核准文件为准; |
||
1-2 |
③ 全区开放性河流主河道及支流行洪区、堤防安全区:水阳江干流及各支流、青弋江干流及各支流、双桥河、西大河、油榨河、裘公河及南漪湖出湖河道,堤防外坡脚线外延30m范围内水域滩涂。 |
||||
2 |
限养区 |
2-1 |
① 全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部门公布的范围为准; ②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片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夏渡片区实验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杨林片区实验区,具体范围以区相关核准文件为准; ③ 南漪湖省级重要湿地及拟申报的观塘湖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水域及滩涂:常水位岸线(12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内水域滩涂,具体范围以《安徽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规划为准; ④ 白马山景观生态区范围内水域:北部大致沿小河队、八甲、李村山、张家、三房头、唐家咀、孙庄村管家咀、汤家咀、沙墩头、黄泥塘、慈溪村、狸桥镇、三家咀、四家村连线,南至南漪湖北岸线;东起宣狸高速,西至水阳江; ⑤ 生态空间区域内水域:南部山区,大致沿山脚线连线合围区域,具体范围以《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 2020)》及《宣州区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完善)(2016-2020年)》为准; ⑥ 水阳镇恢城沟、龙溪沟等较大沟垾:堤坝或常水位岸线以内; ⑦ 全区中小型水库:44座在册水库,总面积327 hm2,均为常年水位线以内水域滩涂; ⑧ 城镇空间区域内水域:包括宣城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的济川、鳌峰、西林、澄江、敬亭山、双桥、天湖、飞彩、金坝、向阳(不含鲁溪村)街道,以及古泉镇、孙埠镇、沈村镇部分辖区和养贤乡、五星乡,共涉及10个街道、3个镇和2个乡,总面积约723km2;中心城区:东至水阳江、人和路-麻姑山路以东约600m,西至极盛路,南至500KV高压廊道和川气东送廊道,北至青弋江大道以北1000-1500m、新皖赣铁路和铜南宣高速,包括金坝和向阳街道的城市集中建设区;具体范围以《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为准; |
||
2-2 |
⑨ 重点湖泊水库: 全区中小型水库:48座在册水库,总面积327hm2,均为常年水位线以内水域滩涂。 |
||||
3 |
养殖区 |
3-2 |
淡水养殖区 |
3-2-1 |
全区除禁养区域、限养区域以外的池塘等类型水域。 |
附图
附图1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规划图
附图2 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规划分幅图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