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应急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应急局> 政策解读>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777391290Y/201907-00041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7-23 发布日期: 2019-07-23
索引号: 11341703777391290Y/201907-00041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7-23
发布日期: 2019-0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23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编者按】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大家对《突发事件应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将陆续推出图文并茂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系列解读,敬请关注!

漫画解读

典型案例

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南方开始遭遇几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雪袭击并造成巨大损失,截至2008年2月12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15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人民币。随着暴雪警报升级至红色预警,1月27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启动抢险救灾行动;次日,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成立;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雨雪冰冻灾情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1月30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解放军和武警各有关部队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抗灾救灾。期间,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救援行动事例也不断涌现。动员全国力量并形成强大的应急救援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对突发事件独特的速度、力量和优势。

立法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普法开讲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影响深、资源消耗大等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政府控制和管理的范围。吸纳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调整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应急社会动员过程中,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非政府力量(必要时调动武装力量),通过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措施,整合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应急合力,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此,《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我国应急社会动员体制机制。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团体、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救助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以抢险动员、搜救动员、救护动员、救助动员、救灾捐赠动员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各地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也提出了相应的社会动员保障要求。

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是社会动员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非典”到2008年年初南方暴风雪,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等抗震救灾事例中可以看到,社会动员机制在我国应对巨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社会动员体制机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