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区级创建主体责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宣政办秘〔2019〕23 号 )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区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工作部署,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景区提质升级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动力,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八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努力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目标,全
面打响“诗山鳄湖,醉美宣州”全域旅游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推动科学发展
1.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9 年度工作方案,明确部门工作任务,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定全区旅游营销推广、市场治理等专项行动方案。
2.坚持规划先行。发布实施《宣州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林地、水源保护)等规划中充分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推动多规融合。
(二)健全要素供给,推动融合发展
3.发展特色餐饮。挖掘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力争创成省级老字号餐饮企业 1 家,打造水东老街特色餐饮街区,发布《宣州美食地图》。
4.丰富住宿业态。支持水阳宾馆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上海滩国际大酒店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提升现有星级饭店服务品质。鼓励水东镇、狸桥镇、溪口镇、养贤乡等旅游资源丰富
的乡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自然风光、特色民房、精品农家菜为特色,积极发展乡村民宿。
5.建设旅游风景道。建设皖南川藏线宣州段杨华线旅游风景廊道,在杨柳至溪口天竺段 6个节点建设观景平台、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完善鸦山古道休憩、观光功能。
6.丰富旅游吸引物。支持昆山湖旅游度假区、水东老街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官塘湖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宣酒文化园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国鳄鱼湖、富甲半岛休闲农业园申报省级研学旅行基地,昆山湖景区申报省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7.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积极打造沈村宋墩村、水阳桃园村等 9 个省级美丽乡村、11 个市区级美丽乡村。支持朱桥九保村,洪林七景村、棋盘村,新田新泰村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加快推进沈村六合部落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运营。不断融入旅游要素,将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打造为“农业+旅游”示范园区。
8.开发旅游商品。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新增 2 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组织宣州区内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各类旅游商品大赛。
9.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文艺演出、首届皖南花鼓戏戏剧节、第十一届“宣州之声”群众文艺汇演、第二届中老年歌曲大赛等活动,完成 194 场送戏进万村、2328 场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举办水东蜜枣文化旅游节、狸桥昆山湖帐篷节等活动。
(三)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
10.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加快推进S604 沈村至朱桥段、S104 宣城至港口、G329 孙埠至大汪村段工程建设。
11.建成多层级集散体系。完善宣州区(水东)游客集散中心咨询、会展、智能体验等旅游功能,建成宣州区智慧旅游体验中心。
12.健全自驾游配套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改造1 处。水东镇、狸桥镇、溪口镇、向阳街道 4 个优秀旅游乡镇(街道)和 8 家 A 级旅游景区(景点)根据当地旅游发展实际,在游客集中场所建设一批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停车场,推进自驾游配套设施提质升级。
13.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水东古镇写生基地、亲心谷二期、莲花山文化旅度假村、龙泉湖风情村落、祁梅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双峰山华东石林、银杏广场主题文化园、
昆山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二期、官塘湖景区二期、新文房雅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14.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新(改)建旅游标识牌 6 块。在重要出入口或节点处设置全域全景图 3-5 幅,指导 4 个优秀旅游乡镇(街道)建设旅游形象标识物。指导水东古镇、官塘湖景区、亲心谷等重点涉旅场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形成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
15.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照男女厕位比 1:2 或 2:3 的要求和 A 级以上旅游厕所标准,新(改)建旅游厕所 18 座。推行旅游厕所所长制。实现区、镇、村临街单位厕所对外免费开放,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指引标识。
16.筑牢旅游安全屏障。制定完善各类突发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利用广播、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旅游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指导旅游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隐患综合治理,确保旅游安全。开展特种旅游设施设备、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企业日常经营的常态化安全检查。
(四)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共建共享
1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对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的保护,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制定山水林田湖和生态修复保护措施,开展全域旅游环境质量监控,并及时公众发布信息。
18.提升城乡特色风貌。结合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城市建设、村建设过程中融入旅游元素,突出地方特色风貌,对传统村落和特色村落制定保护方案。
19.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和重点文物保护,制定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保护方案,严格规划建设管控,保持传统村镇、历史文物原有肌理,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地域特征和民俗风情的城乡风貌。
20.推动区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主要旅游区、旅游廊道、旅游村镇周边的净化、绿化、美化。实现旅游经营户“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全年完成 1.2 万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厕所改造。加大旅游村镇、旅游景区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完成14 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网建设,完成 9 个左右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 50%以上。
(五)强化旅游服务,提升满意指数
21.充分保障游客权益。完善旅游投诉机制,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
22.充分弘扬文明旅游精神。招募旅游志愿者,推广“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
(六)实施品牌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23.实施品牌推广工程。积极融入全市“1+N”营销体系,发挥景区营销主体作用,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沪苏浙重点城市旅交会。举办首届“醉美宣州”抖音大赛,制作《宣州旅游手绘
地图》,评选“新宣州十景”,征集《宣州故事》。
(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
24.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建立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跨门问题。各乡镇街道成立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八)强化政策支持,营造创建氛围
25.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宣州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兑现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专项奖励。充实完善《宣州区旅游招商项目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职能,推动区乡两级创建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和联络员切实履行职责,强化以点带面的创建工作队伍建设。
(二)强化资金支持。积极谋划项目,筹措非标专项债资金。统筹农业、林业、水利等资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三)强化用地保障。对市级以上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新业态项目、景区品质提升项目、通景区公路建设项目等需依法报批的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引进的重大旅游项目用地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依法依规予以供地。
(四)强化人才支撑。将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人才资源激励机制,实行灵活宽松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旅游策划、创意和营销等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提供人才保障。举办全域旅游专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