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农机局荣膺“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称号
近几年来,宣州区农机局跨区机收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全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由2001年的307台发展到现在的1509台。其中,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已由2003年的26台发展到现在的340台。2006年,全区参加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1507台,机手及服务人员5300多人,完成收割作业面积210.7万亩,年作业纯收入达6100余万元。日前,宣州区农机局被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
市委、市政府及宣州区委、区政府对宣州跨区机收工作情有独钟,市、区两级每年都下发专门文件,成立跨区机收领导组,制定跨区机收工作实施方案,帮助机手落实购机信贷资金。2004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连续两年举行了高规格、声势浩大的宣城市(区)“三夏”农机会战暨跨区机收出征仪式,为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跨区机收工作中,宣州区农机局遵循“引机入宣、宣机出征”原则,在“做细工作”和“做大规模”上做文章。每年年初,宣州区农机局都要组织开展以联合收割机为重点的送科技下乡下村活动,把政策、技术、信息及时地送到农民手中。为充分发挥农机使用者协会、跨区作业队和农机作业大户的作用,保护广大机手的合法利益,宣州区农机局组建了区农机使用者协会和86个跨区作业队。协会会员已由成立时的62人发展到现在的895人。 2003以来,每年组织机手外出考察农机作业市场,先后参加了南京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协调会、长江流域水稻跨区作业协调会以及我省淮北市、江苏徐州市、江西鄱阳县、四川德阳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等地签订作业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跨区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宣州区是双季稻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为做好“引机入宣”工作,宣州区农机局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加快了“双抢”、“三秋”进度,机收水平由2002年的52.4%发展到2006年的88.71%。宣州区农机局积极开放作业市场,通过采取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开通作业服务电话、发放服务联系卡、开展巡回安全检查等措施,无偿为外来跨区机手提供优质服务。2005年,宣州遭到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侵袭。区农机局从浙江宁波、江苏无锡引进的7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宣州朱桥乡圩区内收割时出现故障。区农机局知情后,当天下午组织“三包”维修人员冒雨及时赶到现场抢修。待维修人员修好机械设备后,圩区土路已被雨水浸透,导致维修人员自备车无法返回。维修人员只好弃车摸黑步行,花了3个多小时才走出圩区。 在组织“宣机出征”工作中,区农机局组织农机干部、维修人员与当地农机部门密切配合,跟机做好服务。2003年以来,区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足迹已踏遍我省淮北以及江苏、河南、四川、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在跨区作业过程中,从未出现任何纠纷,机手深感满意。睢宁县农机局长深有感触说:“我县‘三夏’机收任务重,时间紧,县委、县政府对‘三夏’工作十分重视,120多万亩小麦如不能及时归仓,遇上阴雨损失将十分惨重。要不是你们的支持,我县‘三夏’工作很难顺利完成。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希望宣州收割机明年再来睢宁作业。”2005年跨区作业结束后,五河县双忠庙镇政府和当地农民特地赠送三面锦旗给宣州的跨区作业队;五河县农机局领导班子还专程赶到宣州,向宣州区农机局赠送了一面锦旗。
跨区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助长了农民的购机热情,改善了宣州区农机装备结构。跨区机收已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成为他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洪林镇宣茶村田花冲、魏汤两个村民组是个只有340亩土地、340人口的小山村,目前该村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已达32台,该村被誉为“宣州农机第一村”。国家级权威性期刊《农业机械》,对宣州区的跨区机收给予了充分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