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驻浦东新区高行党总支记实
“这里是我们外出流动党员最温暖的家”。原籍为宣州区文昌镇施平村现居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的外出务工党员施秋槐这样动情地说,这也是宣州区驻浦东新区高行党总支工作的真实写照。
宣州区驻浦东新区高行党总支于2004年6月成立,其前身是周王镇驻沪党支部。1998年周王镇党委为了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工作等情况,针对流入上海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成立了驻沪管理站,1999年成立了驻沪党支部。 2004年6月在区委和组织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输入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成立了宣州区驻上海浦东新区高行镇党总支并纳入周王镇党委管理。现有党员28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申请入党人员5人。党总支根据党员居住地的区域下辖高行、川沙、康桥三个支部。
抓互动。总支所在地的浦东新区高行镇党委十分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注重与我镇的交流与沟通。一是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场地;二是将党总支工作纳入本镇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联系,每年定期到总支指导工作,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使总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三是适时组织总支党员参加各项活动。2005年6月,组织全体党员看浦东建设,参观张闻天故居和张江农业科技园,对党员先进革命传统和科技教育,使广大党员亲自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2006年1月,高行镇党委组织总支党员观看先进性教育电影;四是无偿提供活动经费,2005年12月,拔经费2000元给总支开展先教活动。我们也十分注重与当地党组织的交流和联系,定期派专人到上海,定期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他们联系。
抓制度。总支成立以来,坚持每季度一次支部党员生活会,每半年一次总支党员大会,每月一次总支支委会议。2005年12月起,总支认真抓好外出流动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参学率达100%。全体党员在先教期间认真学习先教读本,书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康桥支部党员大多是菜农,经常利用夜间和雨天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有些党员甚至骑自行车往返50余里路参加学习持之以恒;各参学党员还在春节期间广泛走访我区在浦东务工人员,征集对务工所在地和家乡党委、政府及总支、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谈心和评议活动,切实抓整改提高。
抓服务。各党支部以外出务工党员的调查和摸底为主,分别建立和完善了一些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并认真做好《宣州区驻高行党总支致广大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宣州籍务工人员的倡议书》的发放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支和支部的知名度,增强了支部的核心和凝聚力,部分务工人员在生产和生活中与驻地发生的矛盾和纠纷都愿意通过党员、家乡熟人向党支部反映、征求解决意见。2005年5月份,党总支和康桥党支部代表我区广大在康桥务农的民工,进行历时20多天的协调,多争取租赁土地补偿款100多万元,切实维护了我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2005年4月,康桥支部所属宁国菜农吕世文因家中液化气起火,财物全部烧光,支部书记马志忠知情后,与总支一起立即组织党员倡议外出务工人员捐款4000余元表达的党组织的爱心,树立了党组织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目前,康桥支部依托蔬菜种植基地的优势,引导群众成立敬亭蔬菜合作社。
抓形象。党总支成立以来全体党员十分珍惜每一次组织活动,平时注重学习,努力工作,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做到在浦东能扎得住根、站得住脚,树立了安徽人、宣州人的良好形象,另外还积极推荐宣州、宣传宣州、扩大宣州的知名度,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技术和服务,把上海和浦东作为宣州经济发展的前沿,推进融入步伐。众多群众看见党组织凝聚人心,积极向组织靠拢,自成立以来收到入党申请书20余份,已发展新党员5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