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省统计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景宁一行3人,在副市长张克仁、市统计局纪检书记周玉宝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我区就统计基础工作、能源统计和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县域经济考核以及对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建议进行调研,并深入杨柳镇等地查看统计基础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黎勇,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全程陪同。
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黎勇介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他说,宣州区位居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处沪宁杭“金三角”,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度带,是上海经济协作区和长江经济开发带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内下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总人口84.2万人。作为国家级生态示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0多种,森林面积百余万亩,耕地面积83万亩,水面54万亩,素来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东蜜枣、敬亭绿雪茶、宣木瓜、南湖银鱼、水阳河蟹青虾、华阳香菇久负盛名,“古雪剑芽”高山绿茶等20多个优质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宣州自然人文景观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山”敬亭山横亘于北,中国鳄鱼湖静卧城南,更有千年历史的北宋广教寺、华东第二的圣母教堂等,倾倒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旅游朝圣。
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医药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以特种水产养殖、家禽繁殖、林特产品为特色的板块农业经济,以九洲、宣州、建材市场为龙头的市场体系,商业网点遍布城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亿元,其中区属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4069元,增长18.3%;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增长57.2%;实现财政总收入4.46亿元增长48.7%。今年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提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4.2%增速,夏粮总产量达到9.5万吨,增长27.2%,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52元,增长21.9%;工业加速发展,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27.6%;投资呈现快速拉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65.8%;实现财政收入2.67亿元,增长7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9亿元,增长88.4%。
省统计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景宁在座谈会,充分肯定我区统计工作。对我区今后的统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始终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数据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二是抓好统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廉洁勤政、认真扎实的统计队伍。三是认真做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四是积极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五是通过统计执法,解决好市场经济上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六是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当好领导参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