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宣城立体交通网无缝连接长三角

发布时间:2010-01-08 14:59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2009年,宣城交通捷报频传:高速公路建设在全省一路领先,高速铁路前期准备全面展开,虚拟机场已投入运营,两条水路整治启动推进。 这一年,宣城交通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带动水陆空齐头并进;这一年,宣城交通精心倾力编织了一张立体交通网,无缝连接长三角;这一年,宣城交通的历史翻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谱写了精彩夺目的华章! 亮点一:高速公路“加速度” 2009年9月28日,全长46.3公里的宣宁高速开工; 2009年11月26日,全长76.5公里的宁绩高速开工; 截至2009年11月底,全长24.26公里的绩黄高速已完成投资3.09亿元,占总投资的41.3%; 截至2009年11月底,全长16.9公里的芜雁高速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已结束,开始施工; 暂停工的宣南铜高速,正力争早日复工…… 这是一份值得交通人骄傲的成绩单。2009年度,全省共有四条高速动工,两条落户宣城,我市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开工项目最多、里程最长的地方。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历史机遇。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我市“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成功跻身中央扩大内需4万亿“总盘子”,以高速公路大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 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时刻。从动工的这一刻起,宣城将真正实现与长三角地区的“无缝对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交通要素已显峥嵘。 宣城交通正是以这样的“加速度”,领跑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市交通局局长牛传勇算了一笔账: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一天不耽搁地报批,需要400多天,从立项到建成,整个工期前后得4年时间。而我们的宣宁、宁绩高速项目仅报批环节就节约了半年时间。 “加速度”从何而来?牛局长说得精练:“倒逼机制,倒排工期,才创出了这样一个难以想象的加速度!”宣城交通人这一年,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敢抢敢拼的魄力、大刀阔斧的推力,跑省跑部、争取支持,紧紧抓住了国家和省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扩大内需重要举措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交通项目都是按照在建一批、完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提前做好储备,全力争取建设计划。”牛局长说,宣城交通人坚信,机遇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所以,我们抢到了机遇,我们跑出了加速度!” 亮点二:高速铁路“大动作” 2009年,备受瞩目的四条高速铁路项目,亮出了一系列突破、突破、再突破的“大动作”。 合福铁路项目于2009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建设,当年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初步设计以及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评价、防洪评价、水土保持等工作。12月22日,铁道部举行合福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动员大会,我市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全面启动。 皖赣铁路新建双线于2009年9月由铁道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准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铁道部审查,计划今年3月开工建设。 黄山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合肥至杭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及第二双线项目拟于今明两年开工建设。 这4条铁路覆盖我市五县一市一区,在本市境内里程约400公里,总投资预估算达400亿元。 与高铁项目同步,宣城火车站将按照3万平方米左右规模建设。 高速铁路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泾县、旌德两地将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本市境内将实现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的美好愿景。 而高铁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宣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将显著提升。届时,上北京、下福州,进入长三角地区将更加方便快捷。这对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宣城综合交通发展新跨越。 亮点三:空运水路“开新篇” 2009年12月28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宣城城市候机楼和城市货站开业,每天有4班旅客班车往返禄口机场; 全长10公里、总投资3.9亿元的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已开工,二期正准备前期工作; 全长50公里、总投资3.36亿元的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除防洪影响评价外,其它专项评估均已完成…… 2009年,空运和水路建设“开新篇”,为宣城交通发展史,添上了新颖绚丽的一笔。 新的“航空通道”,为宣城的企业、宣城的旅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航空服务,更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 两条“水运航道”的整治,对我市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航道等级提高之后,与长三角沟通的水上通道将畅行无阻,通行船舶吨位将大幅提高,本市大宗产品外运将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 不远的未来,静静的内河上,将机声隆隆,船来船往,宣城水运将重现历史的辉煌! 回首2009,宣城正紧锣密鼓地构建,涵盖水陆空、连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展望2010,好一张立体交通网就在眼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