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重点为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宣州区首次在全区范围内公开选拔215名村级后备干部。在215名新招录村级后备干部中,高中以上学历189人,占招录人数的87.88%,其中大专学历55人,本科学历13人;35周岁以下165人,占招录人数的76.77%;女干部55名,实现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知识化、年轻化,初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先试先行,为公开选拔积累经验。2011年是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年,考虑到全区村多、人口多,加之近年来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农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等实际情况,宣州区委组织部先行在该区溪口镇组织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试点,目的就是通过试点,积累有益经验,为全区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好准备。溪口镇共拿出7个村级后备干部岗位,面向本镇各村(社区)40周岁以下男女青年公开选拔,此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镇有24名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在公开选拔中,该镇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倾听民意,严格选拔程序,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取得良好效果。区委组织部及时对溪口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进行调研总结,汲取成功经验,完善有关规定,并起草了《宣州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全区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全面铺开。
强化宣传,确保符合条件者踊跃报名。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强化公开选拔的前期宣传,在为活动造势的同时,确保符合条件者踊跃报名。一是重磅出击,集中优势宣传。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联合制定宣传计划,将区委文件的主要精神通过《宣州新闻》、《宣州专刊》、宣州区委网等区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使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农村经纪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等各类人群应知尽知。同时,通过信息简报等形式将活动的工作安排和最新信息及时送到区委领导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手中,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二是进村入户,广泛深入发动。层层召开公开选拔动员大会,广泛动员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村民组长、党员积极参与公开选拔的宣传发动。分片包村,主动下沉,乡镇街道干部由党委委员带队,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将宣传公告贴至每个村民组的醒目位置,部分地方还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截至报名结束,全区共报名664人,其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58人,占报名人数的84.04%;35周岁以下513人,占报名人数的77.26%。
规范程序,力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严格报名条件,争取好中选优。除本村户籍、政治素质、法纪观念、健康程度等一般条件外,特别强调报名者学历一般在高中或中专以上,年龄一般为40周岁以下,同时要有市场经济意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确保了应试者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在实际操作中,各乡镇街道在不违反区委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报名条件。如部分乡镇街道着眼于后备干部年轻化,在报名阶段重点鼓励35周岁以下的人参加选拔。二是实行“一推三考”,做到公平公正。符合条件的人员到所在村报名后,由村党组织负责初审并进行民主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组织对符合条件的报名者进行文化课考试、面试和考察。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笔试试题由区委党校统一命制,同时准备A、B两套试题,开考前随机抽取。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考官组一般5 -7人组成,对所有参加面试的人员当场打分,笔试和面试成绩按50%的比例合成总成绩进入考察阶段。该区特别规定当参加面试的人员少于或等于村级后备干部职位数的,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所在乡镇街道面试人员总成绩的平均分,方可进入考察。区委组织部派出工作组帮助情况较复杂和考试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协调指导,组织人员参与笔试监考、巡考和面试,保障了考试顺利推进。
有效管理,推动后备干部健康成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搭建平台,努力为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抓实践锻炼,提供展示平台。通过公开选拔的村级后备干部,根据所在村的工作安排确定岗位,原则上聘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将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力求做到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他们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村民中提升威信,同时也为明年的换届选举打好群众基础做好准备。二是抓经济保障,确保后顾无忧。村级后备干部聘期为一年,与乡镇街道党(工)委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间其培养、管理和村干部相同,并给予适当误工补贴,同时参照一般村干部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误工补贴和保险费用由所在乡镇街道承担(其中养老保险乡镇街道承担70%,个人承担30%),若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当选村干部,则享受村干部工资待遇和保险。三是抓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按照逐层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规划,以乡镇党校为主阵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针对各村产业情况,通过农村党员双技培训、党员远教电教、村干部学历教育等形式,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区委组织部举办全区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四是抓考核评议,明确管理责任。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主体,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半年考核和评议制度,组织村(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对村级后备干部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使用及误工补贴发放标准的重要依据,使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工作迈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杨金光 陈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