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做活水运文章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支撑,宣州区率先扬帆启航

发布时间:2010-12-08 13:3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市以“融入苏浙沪”为导向,以船舶发展为突破口,以航道建设为重点,以安全监管为保障,全力推动水运事业“二次创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水运支撑。

船舶运力蓬勃发展。针对港口航道条件差的劣势,我市选择船舶运力发展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推出“船舶抵押贷款”,建立船舶制造融资平台,为船舶建造办理抵押贷款累计达14亿元,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了船舶大型化、钢质化和标准化,提升宣城船舶的市场竞争力。全市船舶拥有量2000余艘,计143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在680载重吨,位居全省前列。宣城市船舶“千帆竞发苏浙沪”,一批农户“走水路致富奔小康”,形成“50万刚起步,100万不算富”创业佳话。同时,对水阳江畔造船业进行整顿和规范,经省国防科工办和省船检局批准成立了两家造船企业,并引导船东利用投资成本降低的机遇大规模更新船舶,新一轮造船热在水阳江两岸兴起,全年新建船舶266艘18万载重吨,产值近5亿元。

水上交通十年平安。我市强化水上交通安全措施和手段,落实水上交通安全责任制,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船舶的水上安全监管,连续十年开展“8.2水上交通安全警示日”活动,打击非法运输,开展专项整顿,形成了较为有效地安全防控体系。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大力实施渡口渡船标准化工程,改善渡运条件,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免费培训船员渡工500人次,发放救生衣(圈)800件,渡工培训面和安全设施配备率达100%,使辖区水域保持了基本平稳的安全态势,连续十年无水上安全监管责任事故,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了水上安全保障。

港航设施厚积薄发。经多方努力争取,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被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目前工可阶段的环评、水土保持、土地预审、防洪评价四个文件均已获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由于我市被列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计划将水阳江航道建设等级由四级提升为三级,并得到省港航局和省港航投资集团支持,目前项目升级工作正在申办之中。

与此同时,我省水运1号工程——芜申运河整治“开锣”,市政府和省交通厅在宣签署宣城段建设框架协议,宣州区段在全省三市中率先开工建设,水阳镇6.8公里航道疏滩正全面展开,定埠段3.2公里施工图设计现已完成,计划明年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融入苏浙沪的水上高速通道。《宣城港口总体规划》业已完成,全市规划7个港区20个作业区(含南漪湖、港口湾水库旅游码头),优先发展海棠湾、工业园作业区。海棠湾港改造工程初步完成,新建设500吨级码头一座,全面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