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州区采取四项措施,积极关爱留守儿童,使得儿童欢心,家长放心,受到社会好评。
一、创设“活动室”,解决留守儿童“无家可归”的问题。制定了《宣州区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分别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较好、已建综合文化站的溪口镇、周王镇、沈村镇、水东镇、狸桥镇、养贤乡等6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面积在60-140m2。区财政划拨专项工作经费2万元,区妇联和区人口计生委给每个活动室补助活动经费2千元,溪口镇妇联和计生办争取驻当地部队为贫困留守儿童捐赠2000元,支持本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共为活动室配送了价值20多万元的图书10000余册、光盘220个、17种体育用品1800件。为解决活动室配套物资紧张问题,各乡镇还自筹资金配备了部分书柜、桌椅及乒乓球桌。各活动室统一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制定了活动室管理制度、关爱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制成板块挂在墙上,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区妇联单位机关工作人员也每人联络一个留守儿童活动室。
二、组建“大家庭”,解决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的问题。区妇联组织牵头,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关工委、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党员、干部、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以及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6个乡镇均成立了“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周王镇还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46名文体爱好的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妈妈”健身队,常年带着她们结对的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活动室一同运动、一同学习,弥补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三、挑选“爱心妈妈”,解决留守儿童“管教不够”的问题。6个乡镇确定了百余名乡村计生干部、任课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以及计生协会志愿者担任“爱心妈妈”。“爱心妈妈”们工作“四经常”,即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经常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让留守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同玩耍共学习,经常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教师“爱心妈妈”还做到“三优先”,即“作业先改,提问先叫,困难先帮”。养贤乡妇联计生办、计生协联合文化站、关工委、共青团、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爱心帮扶留守儿童”活动。水东镇4名计生协“爱心妈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体检。
四、设立“亲情电话”,解决留守儿童“亲情不够”的问题。各留守儿童活动室和许多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专供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家长直接联系,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生活、学习、情感、心理健康等情况,缓解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和焦忧情绪,促进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周王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依托镇文化站,在远程教育办公室设置“亲情室”,给留守儿童向外出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及与父母交流提供平台。周王职高在男、女学生公寓(宿舍)各设立亲情专线(由门卫、生活指导管理),专供留守学生与在外务工的家长联系。(夏元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