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何晓润:做群众满意的计生员和人大代表

发布时间:2010-12-28 15:33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上世纪90年代,新田镇的道路和别处一样,还是坑坑洼洼的。若要往返于宣城,不管乘坐汽车还是骑自行车,都让人吃尽苦头。“那时有一次,我陪一个妇女到宣城做了结扎手术,回来坐着三轮车,路太颠簸,对她的伤口肯定有影响,没办法,我就把她放在我腿上,多少可以缓冲一些。她一米六几,一百多斤,到家后我两腿早麻了。”

这个为人着想却不惜自己受累的人,就是新田镇梅清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员何晓润。1996年,20岁的何晓润担任了这个职务,一干十几年,直到如今。现在,她早已熟悉社区的每个角落,对人员流动情况了如指掌,梅清社区计生工作也多次在区级、镇级检查评比中获得好成绩。而这些对于何晓润来说,是多年辛苦工作累积下来的自然结果。有人说,计划生育是中国最难做的工作,何晓润身为最基层的计生干部,对此深有体会。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多子多孙多福寿”依然根深蒂固,他们对计划生育的抵触也就不难想象,有时甚至难免对计生员口出怨言,发泄不满。遇到这种情况,何晓润一边忍受这些怨言,一边还要百般劝说,向对方解释宣传计生政策,把工作做到底。“现实比政策规定要复杂得多。有时候拿自心比人心,我心里也难受,在个人感情上觉得惭愧。但工作就是工作,既然干了,就只有尽量干好。”何晓润说,十几年来,工作上的许多小事不值一提,她现在已想得很简单。

可是,想把计生工作做好,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梅清社区现有在籍人口2344人,其中农业与非农户口各占一半,流动人口300多人,人员流动量相对较大。何晓润为了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的情况,经常不分白天晚上,到每家每户作工作,了解动向,宣传政策。不少时候,她还要通过自己的亲友帮忙,联络或劝说在外打工的人员。梅清社区外出务工者多在江浙地区,何晓润为了工作,对务工者相对集中地区的当地计生服务所早已不再陌生。她的这些努力,获得了镇党委、政府和社区的认可,获得了同事亲友的尊重,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004年,何晓润担任了新田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7年,又当选为宣州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成为人大代表的何晓润,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深知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要想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头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履职——关于人大代表,她在担任之前,所知并不多。于是,繁忙的工作之余,何晓润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求能依法正确行使职权。《宪法》、《村民自治法》、《代表法》她一边学习,一边做着读书笔记。对人大代表工作日益深入的了解,使得她以代表身份参与政治活动时,心中渐渐有了底气。2007年,何晓润以区人大代表的身份与其他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的建议,目前已得到落实;2009年,她又提交了一份关于林权纠纷的建议。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新田镇人大组织的各种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何晓润感到,她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众所周知,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反映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民主渠道。作为一名最基层的计生干部,何晓润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工作让她经常接触群众,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能够随时体察。她开始有意识地把本职工作和人大代表职责联系起来,更好地为群众做好服务。在计生奖扶政策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是农村户口的,若一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则从年满60周岁起,即可享受每人每月60元的奖励扶助。梅清社区周湾组的刘来娣老人,符合这一政策,但由于刘老奶的老伴去世多年,她和她的孩子常年都在外地,与社区联络渐少。为了让群众得到应有的惠民政策,何晓润想尽办法,终于和刘老奶取得联系,并及时上报了他们的资料。当刘老奶拿到奖励扶助资金时喜出望外,逢人便说:何主任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