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跨越血缘的母女情

发布时间:2007-01-11 08:06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世上只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只有一种情最伟大,那就是母女情。现年57岁的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澄江办事处花园村农妇朱顺娣,对于这种情和爱有着非同寻常的亲身体会。52年来,朱顺娣用真情演绎了一段养女与养母之间可歌可泣的亲情故事。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无血缘关系家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现年91岁的王礼宏,早年一直未生育过子女。出生于无为县的朱顺娣,家中兄妹5人,朱顺娣排行老五。面对子女多、负担重的困难,母亲带着朱顺娣四处逃荒,然后便到了宣城。一天晚上,腿部残疾的母亲因站立不稳而一屁股坐在了朱顺娣的左腿上,导致朱顺娣左腿严重骨折。

    “瞧这孩子多可怜啊!”颇具爱心的王礼宏,便收养了年仅5岁的朱顺娣。家境贫寒的王礼宏,与丈夫以其独有的爱的方式,精心呵护朱顺娣。为医治朱顺娣的腿伤,王礼宏自备干粮,背着朱顺娣两下南京求医,直到治愈朱顺娣的腿伤。没过几年,王礼宏的丈夫因病而离开了人世。王礼宏与养女朱顺娣相依为命,在困境中艰难地寻求着生存的空间。“大跃进”年代,甭说吃饭了,就连喝粥也成问题。为了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王礼宏每天天没亮就起了床,徒步往返十几里,到敬亭山上去砍柴。身材高大的王礼宏,每担柴都在100斤以上。可是,这100多斤的干柴却只能到生产队食堂换取4辆大米。一日三餐,4辆大米,怎能填饱一老一小的肚子?王礼宏宁肯自己挨饿受冻,也要尽可能地让朱顺娣吃饱穿暖。年纪小小的朱顺娣,但却非常懂事。见养母如此劳累,朱顺娣便心痛地劝说养母:“妈妈,你不要这样累嘛!大不了……每天少喝一碗粥。”为了一碗粥,母女俩时常推来让去。10岁左右时,朱顺娣就开始帮助养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养女有如此孝心,王礼宏甚感欣慰。

    女大十八变。19岁的朱顺娣,以其品貌双全而招来了上门女婿陈发喜。“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朱顺娣深知,没有养母的精心养育,便没有自己,更没有自己的今天。成家立业后的朱顺娣,家里屋外的活计不断增多,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回报养母的养育之恩。养母40多岁时,便患上了气管炎毛病。每到转寒时节,朱顺娣便不再让养母洗衣服、洗菜,尽可能地让养母保暖。养母50岁那年,又患上了火瘤腿疾病。自养母患上火瘤腿疾病后,每年至少发作10次以上,每次持续7天左右。朱顺娣四处求医,但还是没能治愈。养母因此留下残疾,行走极为不便。她和丈夫主动揽下了家里屋外的所有活计,让养母在家安心休养。一日三餐,好吃的菜先让老人品尝;一年四季,总是及时地为老人添置换季的衣服和鞋袜;逢年过节或是老人食欲不振时,她俩总是想方设法地买些可口对味的补品和糕点,然后送到老人的床头柜上。不仅如此,她俩还经常性地给老人一些零花钱。

    岁月不饶人。转瞬间,养母已是满鬓白发。养母老了,身子骨也没有先前那么硬朗了。尤其是到了2005年10月时,养母的双腿已经不能行走,从此瘫痪在床上度日。朱顺娣和丈夫不厌其烦,对老人的照料更细心、更周到。早晨,她帮老人洗嗽、梳头;晚上,她用热毛巾给老人擦身、洗脚;夜间,她忍受着难闻的气味,随时为老人接大小便。一日三餐,她俩将饭菜端到床头,然后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吃。因养母不能动弹,加上年岁已高,所以经常将大小便弄得满身满床都是。劳累了一整天的朱顺娣,回到家后腰酸背也痛。她顾不上喘口气,前脚刚进门,后脚就忙乎开了。臭不可闻的大便,着实令人作呕倒胃。她不嫌脏,不怕臭,为养母擦身子、换衣被,然后再清洗满是大小便的衣被,时常忙到午夜时分。一年四季,她坚持每天如此。农忙时节,白天操劳了一天的她,晚上倒床后便难以醒来。当她一觉睡醒时,老人有时已经尿床。她二话没说,立即给老人换上干净的衣服和被褥。寒冬腊月,她每天夜里要起床二、三次,为老人接大小便,为老人换热水袋。冻得直哆嗦的她,却从无半句怨言。她自己患有心脏病,发作时便痛疼难忍。当夜间心脏病发作时,她总是强忍痛疼,依然坚持几次为老人接大小便。用她自己的话说:“生母为小,养母为大。养母为我付出的太多,我照料养母也是人之常情啊!”

    在她的影响下,丈夫陈发喜也将孝敬岳母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女婿虽说是个男人,但照料老人也是细心周到,体贴入微。一天深夜,老人咳嗽不停。睡在隔壁房间的女婿听到咳嗽声后,知道老人的气喘病又发作了。女婿立即披衣下床,冒着刺骨的寒风,摸黑跑到附近一家诊所,找医生开了些应急药品。第二天,陈发喜又专门请来医生,上门为老人打吊针,直到老人止咳。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拉开,花园村村民的菜地几乎都被征用了。这样一来,以种菜为生的村民便断了经济来源。已是62岁的陈发喜,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每天坚持到附近建筑工地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天下来,陈发喜累得腰酸背疼,可他依然坚持与妻子侍候老人。

    平时,老人最爱吃的是香甜软食。她俩不惜花钱花精力,总是设法抽出时间,上街选购符合老人口味的食品。不仅如此,她俩还轮换购买荤菜,做成瘦肉汤、骨头汤和鸡蛋汤,经常性地给老人换口味。为了节省开支,朱顺娣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陈发喜还下决心戒了香烟。为了照料老人,她俩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就连逢年过节也难得去亲戚家作客。她俩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了后人的心。她俩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户,但儿子、儿媳却经常抽空探望老人,为老人买吃的,为老人端茶送饭,帮老人打扫卫生。每逢双休日,刚懂事的曾孙子、曾孙女都要来到老人床前,太祖母长、太祖母短地叫个不停。2006年农历正月初一,是王礼宏老人91岁的生日。这一天,本村男女老少纷至沓来,为老寿星王礼宏老人祝寿。面对前来祝寿的乡亲们,王礼宏老人的双眼不禁湿润了。老人动情地说:“我能活到90多岁,多亏了女儿、女婿和孙子们的一片孝心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