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让党员旗帜永远鲜亮——狸桥镇发挥党员堡垒作用纪实

发布时间:2007-10-11 10:22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干部。党员不带头,办事没力度。”这句在农村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狸桥镇党员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狸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员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他们舍弃个人利益,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指导新农村建设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狸桥镇全体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这面旗帜的力量,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了共产党员比海洋、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让我们走进他们,去了解他们。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说起南湖村的旧貌换新颜,村支书侯东海感触最深。多少年来,南湖村村民们祖祖辈辈是守着几亩薄田度日,传统种植业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这一切让支书侯东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甩掉贫穷的帽子,侯东海急得在村里转起了圈子,看着村里大片的山场、水面,他决定要向山场、水面要效益,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

    2005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侯东海与宁国五星养殖公司取得联系,邀请其来村里考察、洽谈,经过几次磋商双方达成共识,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三黄鸡养殖”,可是南湖村历来以种植业为主,不少村民对“养鸡致富”充满了怀疑,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侯东海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场,首批购进苗鸡7000只。到5月份出栏,一上市就卖了个好价钱,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侯书记养鸡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年村里就办起了38个规模养殖场,还有不少村民想养却没有资金,侯东海得知后,亲自出面与镇信用社联系帮助村民办理贷款。几年来,经由侯书记帮忙贷款的金额已达500万元,规模养鸡场、养鸡大户也已增加到了200家。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组之间的道路通行条件,今年初,侯东海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村村通”项目支持,在他的努力下,4月份,全长9.5公里,总造价225万元的村村通项目成功落户南湖,目前,项目前期工程已正在施工当中。与此同时,为彻底改变村民们的饮水卫生,他又在村里宣传发动,采取村里筹资加村民集资的办法,兴建了3座水塔,为全村95%的村民通上了自来水。还积极为村里争取到改厕项目,新建卫生厕所382座。

    如今,南湖村富了。南湖村如同村名一样美丽,这座美丽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通上了自来水,装上了有线电视,还用上了卫生厕所,生活条件日趋改善,特别是养鸡业的兴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

为了照亮百姓万家灯火

    2006年10月,王猛走马上任狸桥镇变电所所长,时值狸桥镇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多、用电负荷猛增,农业生活生产用电量也不断增加,狸桥供电量严重不足,王猛及时和各部门加强沟通,多方协调,争取上级支持,分别从朱桥114线、卫东127线,架设近20公里线路,分流至狸桥,保障了狸桥电量供应,并对所辖各台区农网集中整理,合理规划,更换农村变压器18台,检修更换线路30公里,为安全渡夏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名党员,王猛始终带领一班人,常年奋战在一线,抢排、抢修,保证了全镇供电保障。

    近年来,狸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王猛积极主动配合政府搞好供电部门各项配套工作。大力整改街道线网格局,改造电力设施,开展了亮灯工程,新建标准路灯84盏,夜晚居民都说:“真亮,有在市区的感觉”。随着该镇招商引资的深入,境内的长山工业走廊有20余家企业落户。用电负荷大,线路保障要求高,王猛带队成立了专门的抢修小组,企业发生用电问题,随叫随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该镇金凤村大金山渔业村有200余户,人口聚集,房屋错乱,线路老化、杂乱无章。多年来用电环境极差,百姓反映强烈。王猛知道情况后,积极和金凤村取得联系,实地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回所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为其新增200千伏变压器一台,换新70m2线路,拆除多处和乱搭接,改造了全部网线布局抢在高温季节前完工。入夏后,全村百余台空调正常运转,渔业养殖区排、灌设施动力充足,有力的支持了该渔业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自发为王猛送来锦旗,以表感激之情,王猛同志说:“这是我们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愿天下所有的人远离疾病和痛苦

    现年45岁葛援农,是去年八月从水阳调至狸桥卫生院任院长,当初的狸桥卫生院环境脏、乱、差,人心涣散医疗水平低下,数月未发工资濒临倒闭,百姓反映强烈。

    葛援农上任后,带领一班人齐心协力,不断创新共谋发展。严抓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一批优秀医务人员脱颖而出。医院实行了工资与效益结合,加班奖励模式,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还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解决了住房、住宿问题,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凝聚了人心,医务人员水平能充分发挥,服务质量改善明显。

    在葛援农的带领下,现在医院成立了骨伤科、普外科等七个科室,有主治医师、医师等医务人员近20名;还配齐了自动血液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X射线诊断机,近百万元的先进诊疗仪器,建立了标准化收费、病例局域网,标准化药房、标准化免疫诊室、输液大厅。住院部数十张病床为全自动多功能型,购置了120急救车。软硬件设施在乡镇级卫生院中名列前茅。

    在葛援农不懈的努力下,现在的狸桥卫生院,鲜花绽放,窗明几净,患者就诊,医护人员工作秩序井然,医疗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3月份在葛援农的主持下,成功为78岁老年患者进行了一例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高血压、体质差,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的医疗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悉此类手术在全区乡镇级医院取得成功尚属首例。现在窗口每天平均门诊量达55人,业务收入近8000元,无一例医疗事故,医院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去年12月份医院被设为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定期宣传合作医疗政策,葛援农督促医护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对病人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控制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
葛援农说:“医院准备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投资一百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淘汰一批落后陈旧设置,添置螺旋CT机、大型彩超等先进仪器,不断适应狸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患者的需要,为狸桥百姓服务,卫生事业做贡献。

    在党旗的感召下,狸桥镇还涌现出“给我一分信任,还您十分美丽”的镇城建办负责人倪合进、“用我的真心换您的开心”的镇文广站站长卢国顺等一批先进党员,形成了全镇“党员带领群众干、群众向着党员看”的良好氛围,使全镇党员干部紧紧凝聚在党旗下,默默用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今年1-8月份,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亿元,其中,工业3.3亿元,农业3.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452元,财政收入1253万元,同比增长144%,完成社会固定投资8000元,国民生产总值7.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