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东南这片最大的淡水湖泊——南漪湖畔,居住着像狸桥镇金凤村金山组这样“靠水吃水”的专业渔民。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不需要再像祖辈们那样百般辛劳,却可以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因为实施“封湖休渔”、“转捕为养”战略,给他们带来了“福音”,创造了发家致富的契机,并初步实现了渔民与湖区、经济与生态相互依存与和谐发展。请看——
新渔村 新渔民——宣州区狸桥镇金凤村金山组纪行
白露时节,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漪湖河畔的宣州区狸桥镇金山组,这里给人的感觉与几年前大相径庭:全组有一半多的渔民告别了破旧、低矮的渔棚,开始“抢滩登陆”,建造了一排排新颖别致的小洋楼,从而结束了“湖上人家”的漂泊历史;更多的渔民则在“休养生息”,谋划着来年的渔业生产。呱起渔业致富经,渔民们脸上绽放出红光,难抑心中的那份激动——“渔业开发好政策,让咱渔民盼来了好日子”!
漂泊栖居两重天
“鱼死不闭眼,渔民不挣钱”。解放前,金山组这支1000人左右的渔民大军以船为家、与水依存,过着四处漂泊、迁徙流浪的穷酸生活,舵迹遍布长江和内河一线。解放后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起,国家实施渔家连船改造项目,渔民建房规定每户补助600元,结果一下子建造了100多间。这些低矮、破旧的渔棚,今天看起来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却是渔民们渴求的驻足港湾和守望的梦中家园。
渔民上岸后,除一部分继续从事天然捕捞外,另外一些渔民则从事烧石灰、采石头、跑运输,虽然大家忙着不歇,可口袋依然空瘪,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而且滥捕乱采、一度给渔业生态造成破坏,导致湖区资源日益枯竭。自2000年起,市政府相继成立了湖管会,制定了“封湖休渔”、“转捕为养”计划,并建成南漪湖节制闸用来调蓄水位,从而为渔业大发展和湖区综合开发创造了条件。2002年湖管会按照人均15亩水面,划分了渔民生产、生活基地,进行了第一轮发包。刚开始,渔民们心中没底,怕担风险,湖管会不强行、重引导,一方面引进外地客商投资承包,先行示范;另一方面以极低的价格让渔民们尝试养殖,摸索经验。两相结合,双管齐下,果然奏效。到2005年第二轮发包,15000亩水面全部为围网养殖,渔民们通过融资、拆借、入股等方式,不断把养殖规模做大,科学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并涌现出1000亩养殖水面1户,500亩以上养殖水面7户,渔民们靠湖养殖、借水生财,大多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据了解,金山组290户人家当中养殖户占到六成,户均养殖收达2—3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超过了全镇的平均值。
有钱了,渔民们的眼光变得开阔了,市场意识和投资理念显著增强。有的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装上了空调和太阳能;有的打造了铁驳子,跑起了水上长途运输;还有的下海经商,当上了鱼、虾、蟹经纪人,水产生意做到了苏、浙、沪……所有的这一切无不给新渔村注入了无穷魅力,前不久一个规模在50户左右,以“村里代建为主、渔民自建为辅”的新渔村建设方案正式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将于年底前拉开建设序幕,一年后这里将展现出今日“湖上人家”的新面貌。
龙舟赛旋出新风采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金山龙舟队的诞生,既是渔民们与水结缘,从小生就一身好水性的偶然,更是他们生活宽裕后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必然。甭看他们平时缺乏专业训练,但单浆划船的基本功让他们在大赛阵前能驾轻就熟,常有惊人不俗的表现。这支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金山龙舟队,在镇村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由沉寂复又走向崛起,现有包括鼓手、舵手、划浆在内的青壮年专业渔民48名,分为青龙、白龙两个组合,端午时节两条龙舟相互比试、竞展风采,吸引了四乡八邻的村民前来观看,因而端午龙舟赛成了渔民们继传统春节后的又一盛大节日。8月30日,“宣酒杯”水阳江龙舟大赛在枣乡水东镇拉开了战幕,金山组两支龙舟队踊跃参赛、力挫群雄,双双斩获铜奖;9月23日,金山龙舟队作为全市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长三角旅游城市龙舟邀请赛,在28支代表队中虽然无缘八强,但仍取得了第九名的佳绩,荣获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组委会颁发的“荣誉奖”,展示了安徽人顽强拼搏、致力求索的精神风采。
为了开展好龙舟赛活动,使古老的中华民俗艺术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彩,渔民们为此倾注了巨大的热情,200多户渔民少则50元、多达500元,自发筹措了20000余元,用于添置龙舟、服饰和锣鼓家什,在宁比赛期间正值螃蟹销售旺季,由于错过了最佳售蟹季节,结果大多渔民一家损失了好几百元。不仅如此,镇村领导也十分关心、关注着龙舟队的发展,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特色镇”的一个亮点,每逢重大赛事,镇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挤出时间亲临赛场观看、助阵,并送来了8000元资金予以奖掖;龙舟队教练、村党总支书记周贤辉,老村干伍成山、副主任蒋继春为龙舟队“出征”跑前忙后不计任何得失,积极提供一切后勤保障服务,从而使金山龙舟队由“湖”划到“江”、由本市走向省外,其声誉和影响正不断鹊起,成为渔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品牌”。
龙舟队各项比赛活动的蓬勃展开,也有力地淳化了村风和民风,促进了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昔日常见的渔民们空闲时玩纸牌、打麻将现象,如今基本销声匿迹了,转而钻研科学养殖技术、探索发家致富路径,就连以前闹过别扭、见面不讲话的渔民现在也主动打招呼,密切融洽邻里关系。渔民们在龙舟队这面文化旗帜下,发扬彼此尊重、相互包容、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陶冶了思想情操,培育了高尚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把这种文化活力转化为精神动力,焕发出他们建设新渔村的似火激情。
采访行将结束时,记者欣闻:总投资323万元的国债项目——南漪湖平垸行洪工程已进入建设攻坚阶段,这个在金山圩、东风圩两处开卡的进退洪闸,可有效对整个湖区水位进行二次拦截和调控,并于2008年主汛期前发挥效应,这对沿湖的金山组渔民们来说,无疑又是一个特大喜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