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向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宣州区政协坚持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纪实

发布时间:2007-12-14 08:31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他们,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形成一个特殊群体,成为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们,因缺乏父母的监护与关爱,在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他们的队伍,伴随着“外出务工”大潮的奔涌而逐年增长。

    他们,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赋予中国语言宝库一个牵动乡土情怀的新称谓——“留守儿童”。
怎样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地成长教育?近年来,宣州区政协把关注之心、关爱之情越来越多地投向这群孩子,让更多“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下绚丽开放、健康成长。

一份份提案    情牵“留守儿童”

    “目前,全区劳务输出14.81万人,70%以上的农民家庭有人外出务工”,“‘留守学生’达到21800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16.28%”,“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极易受到意外伤害的一个弱势群体”……这一组凸显出“留守儿童”问题的沉甸甸数字,始终牵动着宣州区广大政协委员的心。

    吴寒飞从4年前开始关注“留守儿童”,是较早一批关注“留守儿童”的政协委员。2003年,吴寒飞就对宣城市第三中学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双亲外出务工家庭的学生有400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30%,后又深入农村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农村双亲外出打工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他分析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只有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这部分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此,他及时撰写了《关注双亲外出打工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提案,在2004年初召开的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这一提案引起了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题调研,并相继采取了在农村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各校聘请“网吧监督员”,建立“家长学校”等有力措施,在全区初步建立了“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丁光胜是一位始终把关注目光投向急需关爱的“留守儿童”的政协委员。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孔雀东南飞”日益频繁,到2005年底,宣州区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4万,“留守儿童”队伍随之急骤扩大。为此,丁光胜委员就留守儿童问题深入调研后认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2006年,他撰写提交了《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制度迫切需要》提案,提出了建立专项档案、实行联系制度、加强心理咨询、督促监护人尽责等建议。这一提案的提出,促成了安徽省教育厅将“留守学生”问题列入专项课题,推动全区学校实施了“一帮一”制度,开展了学校与留守学生联系工作。

    这几年,委员还提出了《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力度》、《整治农村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等多件提案,竭力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一次次调研    聚焦“留守儿童”

    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社会各方热情参与,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宣州区政协根据“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将“留守儿童”教育纳入2007年重点课题,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调研活动。活动中,区政协相关界别活动小组和社会法制委员会积极响应,相继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座谈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年初,区政协共青团界别牵头人武兆晟组织委员,采取深入农村走访、到学校了解情况、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成长环境、教育发展途径进行调研,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宣州》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是关心培养下一代的系统工程,更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就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区政协妇联界别组织召开了“留守儿童”问题专题座谈会。政协委员在座谈中倾情呼吁:农村“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灿烂花朵,我们只有加倍重视和关心其成长和未来,才能避免他们成为家庭教育的“沙漠”。《社情民意》中,妇联界别反映:当下,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可避免,经济转型时期的宏微观因素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复杂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监护和教育网络,共同关心爱护,让他们都能享受和谐社会的温暖。

    10月,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金崇江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溪口等乡镇、学校,就“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走访学校、“留守学生”家庭和个人创办的“学生之家”,听取汇报,座谈了解,深入研讨,建言献,形成了《关于对我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报告对全区“留守儿童”教育总体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现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缺失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提出了“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各级高度重视、社会各方关爱、学校创新工作、家长亲情关爱的建议,以《送阅材料》形式呈报区委、区政府。

    在区政协特别关注和竭力呼吁下,全区2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加倍重视,“关爱行动”正在宣州大地上无限延伸。

一个个活动   温暖“留守儿童”

    “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特别关爱工程”、“家长热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在来自各界各行各业的宣州区政协委员呼吁、倡导、参与下,一个个呵护着“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让更多“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下绚丽开放、健康成长。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留守少年儿童”问题的区政协,在广大政协委员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结合宣州区出台的《宣州区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来自区政协教育体育、共青团、妇联等界别的委员积极倡导,建立了宣州区“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小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共青团界别的委员带领青年企业家到农村学校,为“留守儿童”赠送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区政协组织艺术界委员开展了“送艺到农村学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体界委员牵头组织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对“留守儿童”灵活多样地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经济企业界委员积极吸纳回乡就业的双亲外出务工人员;在委员中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先后有14名企业界委员向农村学校捐款,为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送去特别关爱。十届区政协委员林峰,坚持每年资助10多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其中对口帮扶“留守学生”有50多名。在区政协的建议倡导下,全区各学校实施了“特别关爱工程”和“代管家长制”,开通了“家长热线”,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在政协委员武兆晟的积极倡导组织下,区共青团开展了“亲情传递”主题活动、“手拉手”主题活动、少儿书信大赛、“大学生志愿者助成长”计划、“留守儿童”工作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区政协组织各界委员开展调查、研讨、送温暖、捐助等相关活动20多次,组织或参与“特别关爱工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等活动的政协委员达160人次,一个个活动如绵绵春雨滋润着农村广大“留守儿童”的心灵,使他们和同龄的城市孩子们一起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