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近大寒,一场凌空飞舞的瑞雪不约而至,皖东南大地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1月20日上午,位于宣州区孙埠镇街道某酒家的三楼会议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刘村木材加工公司迎新春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2007年是我们刘村木材经营市场大发展时期”,座谈会上,区政协委员、刘村木材加工有限公司经理贾景明首先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的一年,刘村木材加工有限公司牢固树立为经营户服务的理念,坚持内抓规范管理、外拓市场销路,取得了不菲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年共上缴国家利税360多万元,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木材经营户发展到53家。难怪列席座谈会的镇林业站方站长有感而发:“刘村人真了不起,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刘村本不产木材,刘村的木材完全依赖外调,这里紧靠104省道和水阳江河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便云集了一批木材经销商,从宣郎广、绩旌宁等地购进木材,然而转手销往苏浙沪大中市场,久而久之,沿镇区至刘村一带自然也就成了木材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其声名和影响也日渐鹊起,以至于有“山区人民要想富,木材运到孙家埠”之说。精明的刘村人既有徽商的经商潜质,又具备浙江温州人的打拼精神,他们没有满足单纯地将木材“贩进倒出”,而是把木材经过一番加工处理后再卖出,这无疑提升了木材经销的档次和附加值,如今刘村木材市场上大多将杂木原料加工成电缆线圈或包装箱,还有少量加工成木工板,就连不起眼的下脚料和锯屑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从而实现了木材多用途、广领域提价增值。
刘村木业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来到刘村木材大市场探寻究竟。大老远就看见堆积如山、码放整齐的木材,循着“磁磁”的电锯声,记者看到木材经营户冯四清和妻子正在加工板材,在他几米远处另有2户业主也正在忙碌着,他们全然不顾四周纷飞的大雪和凛冽的寒气。据介绍,刘村木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得益于其“抱团式”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马太效应”,至今他们不依靠国家贷款,完全靠民间融资,通常采取自筹资金一点、亲戚朋友拆借一点、业务款项抵押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巧妙破解资金“瓶颈”,实现超常规发展,用于加工用的电锯一下子达到80台,木材年营业额已达2000多万元,从而形成了刘村人自力更生、无所畏惧的创业精神。
如果说,刚开始刘村木业发展带有自发和偶然因素的话,那么“刘村木材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彻底改变了这一自发式、松散型状况。木材公司是经营户心目中的“主心骨”和“大靠山”,因为它为经营户们免除了纳税、报方、通关、合同见证等繁琐杂务,这一揽子事情都由木业公司全程“代劳”,因而他们可以一门心思地搞经营、闯市场、谋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新当家人贾景明自2007年5月上任以来,就秉承“诚信经营、诚实做人”的原则,为广大经营户立马解决了第一大桩大事——筹资30余万元对老化的电力线路进行了全更换,对容量小的变压器进行了大扩容,“断电”、“跳闸”现象成为了历史,市场内重又扬起了欢快的音符。座谈会上,贾总又向经营户们郑重推出“三项承诺”:一是公司常年聘请一名法律顾问,为经营户提供维权与法律咨询服务;二是雇请一名专职电工,负责场内线路巡检,确保安全生产不出事故;三是公司乐当经营户的“娘家人”,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竭诚为刘村木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谈起今后的发展设想,贾景明经理充满地说:向木材深加工方向发展、向融资借资方向发展、向整合资源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既定的“三大目标”。刘村人20多年的创业实践可以证明,只要我们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定位,走产业配套联合之路,充分发挥市场的“牵动”和“集聚”效应,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大的辉煌业绩,实现刘村木业跨越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