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我区上半年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高开稳走

发布时间:2010-07-21 09:06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上半年,我区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高开稳走,工业、投资、消费上及经济效益增长率位次加快前移,区域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38%,增幅提高11.8个百分点,位次由上年同期的全市第6位提升到第一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4亿元,增长19.9%,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增长43.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7.3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市第二位,同比提升3个位次;工业投资12.8亿元,增长57.3%,增幅列全市第三位,同比前移4个位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69987万元,增长49.6%,其中地方预算收入45916万元,增长49.7%;实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66元,同比增长12.6%。

立足于工业强区,我区科学规划“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等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博瑞特特种设备产业园、诚远金属加工、早川电子产品基地、婉饰琳配套产业园、水阳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亚邦颜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启动扶优扶强工程。实行“一企一策”,对重点企业给予金融、土地、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以“开发区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我区改善投资“硬环境”,优化发展“软环境”,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全面加快“两区九园多带”平台建设。安排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宣州经济开发区分区、特色园区建设,发展宣南、宣狸、宣港、宣泾等特色经济带。成立高规格工业经济发展领导组,落实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等制度,建立重点企业调度制度。截至6月底,全区超亿元产值企业增加到6家,完成工业产值1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

立足于农业稳区,我区编制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壮大畜禽水产养殖、林特产品加工和粮油加工转化三大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华卫、立大等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亿元,高标准打造洪林、寒亭等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宣州粮食产业园、木材加工园和畜禽食品加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吸引一批优势企业落户。以自主“南漪湖”品牌为龙头,“冲顶”省级水产十强县。结合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示范建设,打造皖南特色烟叶品牌和国家级精品示范区。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将新农村土地整治与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圩区河湖治理结合起来,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实施回归工程,新增农民工创业园2个。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立足于商贸活区,我区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稳妥实施地产品下乡和“农超对接”项目。加快皖东南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华宣公司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引进世界500强大型连锁超市入户宣州。培育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卫生洁具、竹木地板等出口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对自营出口企业,实行超基数奖励。安排2000万元担保资金,向资金周转困难的优质进出口企业提供临时性周转。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突出自驾游、周末游、假日游,热推甜蜜枣乡、江南水乡、溪口原生态等特色旅游。加快东华山、白云洞、白马山庄、水东老街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宣酒文化园争创4A景区。引进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落户宣州,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及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尽快把宣州建成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上半年,我区城市零售额21.9亿元,增长23.5%;农村零售额13.5亿元,增长16.9%。

立足于环境立区,我区结合“践行廉政准则、优化政治生态”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深化效能建设、政风评议和民主考评工作,推进网络政民互动建设。启动政务中心建设,强化投资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集中审批职能,构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等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特高压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技改扩容工程建设。结合区政府10件为民实事,加快推进涉及基础设施的民生工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银企对接和政银合作。加快区信用联社改制进度,挂牌成立全市第一个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充实区国资公司实力,做大做强国有融资平台。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业企业投资环境大调查等活动,全面摸排、查处、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大招商、大发展、大跨越的良好氛围。继蝉联“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之后,我区又荣幸地获得了“2010年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城市”荣誉称号。

立足于改革兴区,我区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财政贡献多的项目。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模式,改革区直单位招商考核方式,重奖招商有功人员。发掘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加大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力度,重点加强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强化跟踪问效,强调项目落地,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点评会、调度会,及时通报招商引资进展情况。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我区在狸桥、水东、水阳、孙埠四个镇启动了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到2013年,我区力争将四个扩权强镇试点镇打造成为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截止6月底,全区利用市外实际到位资金66.4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市下达任务的87%。 (曹光鑫  桂中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