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资源型工业向生态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资源型工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向生态化产业转型,实现高能耗产业向生态型工业的快速过度。在招商引资中,把环保评估作为审批、核准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重点上新型生态工业项目,统筹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关系。
二是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加强寒亭优质米、水东蜜枣、古泉早熟梨、济川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范化生产经营和管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减少农业活动中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农业健康发展,把宣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三是依托旅游优势向精品旅游转型。充分利用背靠“两山一湖”、面向苏浙沪的区位优势,打好“生态牌”,唱好“山水戏”, 高起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旅游产品,引进精品高端旅游项目,打造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是特色文化向产业文化转型。依托水东明清老街、溪口宣笔和水阳梓童阁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条具有宣州特色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产业带。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吸聚文化艺术人才,助推特色文化产业升级,带动宣州服务业实现新的飞跃,使生态型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汪恭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