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自联出租车公司党支部创先争优二三事
人们常说,出租车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是折射一个地方文明水准的“可视窗口”。在宣城市区,提起宣州自联出租车公司,熟悉和了解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们规范文明的服务态度、拾金不昧的职业道德,以及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犹同这三月的和煦春风轻拂着宛陵大地,温暖和感动着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广大自联出租车司机在公司党支部的关怀指导下,用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倾力打造着城市的“精品名片”。
“雷锋车队”的爱心传承
走进自联出租车公司的会议室内,只见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上都有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寥寥片言表达诚挚谢意——“真正拾金不昧、弘扬社会美德”,“城市窗口可信、拾金不昧可敬”,“兄弟情谊深、捐助献爱心”……
其实,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故事:2008年9月的一天,“雷锋车队”队员吴红富载送乘客返回途中发现车内多了一个皮包,打开后发现后包内装有8000元现金以及17万元欠条。吴红富心想失主此时肯定心急如焚,当即把车开到公司说明事情缘由。在失主拿到失而复得的财物,并提出要重金酬谢时,他婉言谢绝。2009年12月,亚夏出租车公司的丁震国出车途中遭遇歹徒持刀挟持,丁震国不畏歹徒逞凶与其顽强搏斗,最终脱离危险,但身上却伤痕累累。“雷锋车队”全体队员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慷慨解囊,一次性捐献爱心款达8000多元,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自联出租车公司提起“雷锋车队”,公司支部书记彭晓宏的话匣子便打开了:“他们做的好事实在太多太多,仅2010年捡拾东西上交公司帮助找寻失主的就有50余起、财物总值达50多万元。”这个早于支部成立的“雷锋车队”现在可是自联公司的一张“爱心名片”,无论是队长还是队员,都用默默无闻的善举践行着“雷锋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弘扬新风正气。
“爱心送考”劲吹文明风
自联出租车公司的车主虽然来自全市各地,大家的秉性、经历不尽相同,但热衷公益事业的愿望却高度一致。自2003年开始,公司的“雷锋车队”和“党员车队”就自发组织开展“爱心送考”活动,这一坚持就是八年。仅去年6月7日、8日两天高考期间,50多辆自联出租车陆续到达宾馆后,自觉有序排队,参加2010年宣城交通文艺广播“绿丝带在行动”、“爱心送考,工行相伴”活动,免费将1300名住宿在市区宾馆的高考学子送达各个考场。每个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要送4趟次学生,返车途中遇到城区学生也同样义务送往目的地。
出租车司机陶根堂就主动加入到“爱心送考”行列中,频繁的出车让他无暇顾及同是高考学子的儿子,他打电话让儿子自己打车来回,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送考活动之中。在陶根堂等人“爱的奉献”精神感召下,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则放弃营运旺季,转而积极参加“爱心送考”大军,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员接力”背后的故事
最近,家住西林小区的退休职工谭守治老人在论坛上发帖感谢自联出租车公司帮他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事情缘由是这样的:谭老的老伴程云老师今年85岁了,患尿毒症多年,需每周三次到医院透析。但因居住的小区道路狭窄、街面摊点多,出租车难以进出,老伴行动又不便,这使得早晨乘车极为艰难,只能用轮椅推行出小区拦车,有时一等就是半个小时,造成极大不便。
自联出租车公司经理、预备党员胡美义闻讯后,连夜召集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会商讨解决办法,决定助谭老一臂之力,解决其“打车难”问题。最后研究确定九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排成三班,一班三人负责一周接送,此事一直延续至今。党员“的哥”陈秀兵说:“以自身的微薄之力,解决他人的大问题,这样的事再辛苦干了也值!”( 汪传明 冯桂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