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全区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狠抓现代农业发展,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认真谋划,明确思路。区农委加强调查研究,荟萃专家智慧,起草《宣州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宣州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我区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了我区农业发展思路和在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定位,明确了我区应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布局。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5亿元。预计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达53亿元,比2006年增长71%。粮食持续增产,总产连续3年超过50万吨;预计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53万吨,创历史新高。肉蛋奶、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预计2011年全区家禽存栏达650万羽,出栏肉禽3500万羽,年均递增10%;蛋产量6000吨,年均递增6%;商品蔬菜年产量5万吨,品种丰富,市场供应充足。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9年、2010年农民纯收入迈上6000元、7000元大关;2011年预计将达到8200元,年平均增幅16%以上。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从2008年18亿元增加到2011年37亿元,翻了一番。全区拥有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其中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10家,新增5家。31个农产品认证为绿色食品,其中新增9个绿色食品;11个农产品获得安徽名牌农产品,新增6个;5个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安徽著名商标,新增3个。2010年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和64%,提高5个和10个百分点。科技已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化为主的新阶段。预计到2011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9.6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17.8万千瓦,增长28.8%。3年来全区已更新各种农机具6753台(套),补贴资金4062.3万元,受益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达5373个。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区土地流转步伐加快,2009年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来,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8.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5%。年土地流转面积增幅达20%,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5家,成员总数10160人,带动农户53034户;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农业部合作社示范项目实施单位1家。
农业基础性工作显著加强。3年来全面完成了种子管理体系、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任务,理顺了管理体制,健全管理队伍,构建了服务机制。全面开展村级财务监管和审计。全区2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完成三资清理及委托代理工作,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26个;对39个行政村进行了财务审计,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要求,重点开展了蔬菜农残检测、畜禽产品检验检疫,“瘦肉精”和“地沟油”专项整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三品一标”的监督检查,圆满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3年来没收违法经营种子共3000公斤,责令退市违法农资25万公斤,协调处理农民投诉170起,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民生工程建设和为农服务水平不断上新台阶。3年来培训新型农民23049人,建设大中型沼气项目3个,沼气服务网点5处。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机制,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宣州新闻》、宣城广播电台《金色田野》栏目、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普及农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