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动态

走近社区矫正

发布时间:2007-03-09 10:19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调查显示,服刑人员的犯罪是因为一刹那间的冲动,但他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来弥补或治疗因为犯罪而给自身心理带来的创伤。如果社会不能给他们宽容的空间,他们在监狱服刑出来后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因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矫正就显得非常有必要。2006年4月,作为全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单位的宣城市宣州区澄江办事处,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到现在,近一年时间过去了。那些在社区服刑的人,现在生活得怎样了呢?记者走近澄江办事处社区矫正点,与矫正对象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当大家还沉浸在花季岁月中的时候,16岁的王伟义却走进了少管所。2006年4月,因“哥们义气” 而参与群体性械斗的王伟义,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于是,他回到自己的社区,成了澄江办事处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

    王伟义的社区矫正生活,非但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反而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有一次,刚接受社区矫正的王伟义,在菜市场遇见两个人打架,便上前劝阻。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王伟义与人动起手来。一不小心的他,滑倒在地,头部撞在石块上,导致自己受了伤。他悔恨,他委曲,情绪十分低落。

    澄江办事处社区矫正工作者提着水果,惴着爱心,及时赶到医院看望他。社区矫正工作者肯定了他劝架行为的正义性,指出了他出手打架的错误性。不仅如此,社区矫正工作者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鼓励他重新做人,阐明要将好事办好、还要依法行事的道理。一片真诚的呵护,令王伟义感动不已,也使他打心底里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打那以后,王伟义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平时,王伟义按时参加法律常识培训,时常找心理专家咨询,准时汇报思想,按要求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主动接受社区矫正监管。他积极参加办事处和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注重与邻居们融洽相处,博得了众人的信任。近一年时间来,他共参加集中学习12次,个人自学30多次,书写学习心得8万多字。表现出色的他,近期被社区推荐为社会治安积极分子。他拜一理发师为师,潜心学习理发手艺,准备学成后自开一家理发店。他专心学艺,热情待客,深受师傅和顾客的好评。社区矫正给王伟义的新生活指明了方向,现在的王伟义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澄江办事处司法所负责人说:“我们从亲情入手,结合人文关怀,为王伟义量身定制了社区矫正个案。经过悉心帮教指导,王伟义真的变了。”

    目前,澄江办事处矫正试点共有7名矫正对象。由于他们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进行社区矫正也要对症下药,具体个案,具体对待。

    宣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叶忠平说,过去强调的是管束、训诫,现在强调的是管理。在管理当中主要是心理矫正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一种管理。现在有公安、有家属、有司法所、有社区居委会,还有社区志愿者。这样多多方面的人员参与进来。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让矫正对象尽快的回归社会,做一个合法的社会公民。

    我们都为王伟义感到高兴,他已经在社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其实,社区矫正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现在,有五种罪犯可以进行社区矫正,分别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社区矫正主要就是通过社区管束、教育、感化、心理治疗以及公益劳动等手段,来纠正罪犯不良的心理倾向,让他们不再重新犯罪,不再危害社会。社区矫正和监狱服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在人性化的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心理上的矫正,让曾经失足的人很快的能够融入社会。这对矫正对象来说当然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社区里的其他居民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很多人担心,社区矫正的对象会不会重新犯罪?从澄江办事处6名矫正对象的数据显示,至今没有一人有重新犯罪的记录。对于先期试点的宣州来说,社区矫正还算一个新鲜事物。但随着矫正试点工作的推进,社区矫正将在各地被广泛采用。

    对服刑人员,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服刑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也许,以后您所居住的社区就会有这样的服刑人员。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真正回到社会,成为有用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