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动态

宣州区寒亭镇搭建群众文化发展平台

发布时间:2014-08-29 15:57 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寒亭镇强镇战略稳步实行,工业、农业、环境三大中心工作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物质提升的同时该镇始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放在中心工作之中,不断完善活动设施、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为群众搭建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完善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服务体系。镇党委、政府始终做到在资金加大支持、在人力加大投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尽力满足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相应需求。根据镇、村布局,镇党委、政府有计划的创建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目前,寒亭镇建有文化站1所,农家书屋8间,收藏图书16000册,建成中小型群众活动广场8个,较大型群众文化广场1个,各村、社区均配有乒乓球桌、篮球架、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即将建成的社区文化广场将成为寒亭第一个集休闲、健身的广场功能及园林绿化的公园景观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景观设施。各种文化活动设施的日益完善为村民休闲、娱乐、锻炼提供了更好条件。同时,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将全镇有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到镇文化服务网络之中,据统计,全镇目前由村民自发组成的腰鼓队、军鼓队、广场舞队等群众文化团体3,参与人数达200人。今年以来,在镇、村的组织下,通津广场舞队代表全镇参加了全区广场舞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汇演”和“三下乡文艺汇演”两场文艺演出,联络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1次,“送影下乡”活动60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做强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作为“美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的寒亭镇通津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通津形象成为寒亭镇着力打造的美好乡村文化品牌。富硒产业文化。通过与安徽师范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对接,通津村建起了富硒稻实验基地,成立了思进富硒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富硒水稻,富硒母鸡,富硒葡萄等富硒产业的成功引入使通津富硒产业形象日趋清晰,产业文化日渐丰满。好人道德文化。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道德文化符号,创作文化墙900多平方米设计建成了道德长廊和法制长廊,以“宣城好人”、“寒亭好人”、“通津好人”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全市第一家乡村“好人馆”——通津“好人馆”目前已正式开馆,通津名好人张世清还被评为20138国好人”。书香传统文化。寒亭镇党委、政府与通津村委联合宣州区墨池书画社联合举办“书法进农村”活动,以在举办书法培训班为主要活动形式,力求将“书法”普及到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力求做到“人人能写、家家能画”,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打造户户都是“书香之家”的良好文化氛围。

政府主导,寒亭镇多方引导,积极组织民众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全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区文广局的指导下做好镇文物保护和古文物修复工作,深入挖掘民间文化,目前镇古“天缘桥”的恢复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区旅游局的指导下做好乡镇旅游规划,将农村群众文化融入到镇旅游发展之中,形成贴近群众的乡村旅游文化,以通津“美好乡村”为着力点打造“美好乡村”品牌亮点;在民生办的指导下充分做好镇文化民生工程的建设,大力实施切合地方特色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民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等设施以外创建“好人馆”,法制广场等文化设施。寒亭镇党委、政府团结各方面力量为全镇的文化工作出谋划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合力,为该镇的群众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