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水阳镇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龙头”工程,从“抓得住、抓得好、抓出新意”上下功夫、谋策略,稳抓稳打标准化战役。
一、多措并举,当好党建“督促员”
“大标识”炼成好硬件。硬件如躯体,躯体强健与否,事关整体能否运行,基层党组织硬件够不够“硬”,关系到服务效能能否发挥好。水阳镇全面梳理基层党组织硬件设施,标识、标牌做统一,深入一线抓整改,督促杨泗社区等5个村对标提升硬件,杨泗社区、管家村已率先完成整改。
“小目录”坐实真材料。“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谓目录明确,梳理材料则事半功倍。镇党委立足实际,围绕安徽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文件要求,逐条分析,实行“大框架”管理,逐项填充材料目录,建立八大章,共计140余项子目录,为基层组工干部抓标准化软件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微培训”练出强组工。探索组工干部“例会+X”模式,层层细化任务,条条明确到人。镇党委以季度例会常态化为基础,先后开展三场标准化业务培训会,期间根据党建行业差异性、组工干部需求差异化等现状,探索出多元化的“X”教学,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介,以“水阳镇基层标准化”微信群为纽带,实时推送当前任务清单,草拟落实方案,从细节抓提升。
二、多维教育,当好党群“引导员”
“小措施”强化六载体。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似一面旗帜。水阳镇将党员承诺抓“上墙”,公开承诺事项,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流动党员抓“上线”,支部建网上,党员连线上,加强双向共管;无职党员抓“上岗”,定职责,领岗位,工作践承诺;全程代理抓“上位”,五大窗口显特长;“双培双带”抓“上台”,专技培训细讲解;党员议事抓“上会”,日常两公开。
“红细胞”发挥大作用。党小组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组成细胞,水阳镇以激发细胞活力,强化党小组作用,实行组长“归位”为抓手,建立了217个党小组之家,注重选拔“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党小组长队伍,克服“大包大揽”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发挥党小组主人翁精神,从基部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让普通党员感受“家”的温暖。
“小关卡”培训好党员。 发展党员牢记“严”字打头,“优”字为准,择优推优抓源头,把好“推荐关”,注重在现有优秀人员、外出农民工,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教育培养抓日常,把好“培养关”,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范畴,量化学习积分。定期考察抓经常,把好“考察关”,注重考察日常工作、生活、思想等表现。实行预审抓严格,把好“审查关”,规范预审程序,严格审查预审对象相关资料,多种方式并用,确保预审工作出实效。
三、多位锻炼,当好干部“培养人” 。
“严选拔”挑出好人才。水阳镇打破“村级干部选拔不出村”传统,在2016年选拔14名后备干部的基础上,今年又选拔出17名村级后备干部,落实了村级后备干部跨村任职,探索出村级后备干部分配镇域化的新模式,为实用人才到村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双向流通,不定期轮训,实现多岗位锻炼,用“活”人才。多维共管,配备工作导师,及时排忧解惑,带“好”人才。全面培养,用“微平台”加强日常交流,助力阳光成长,培 “优”人才。
“选挂职”传回新观念。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以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发展潜力为标准选派干部,水阳镇选拔23名中层干部分四批次赴南浔区练市镇挂职,对口准确对接,实地“取经”,通过地域的差异性、工作方式、方法的差异性、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的激烈碰撞,燃烧起干部比学赶超的战斗力,充足干部思想上的“电”。
“狠考核”抓实严管理。注重机关干部平时考核和年度测评相结合,按季反馈,推动考核工作常态化;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以中心工作为抓手,促进考核工作具体化;工作纪律和学习纪律相结合,考察出勤率,确保考核工作严格化;个人工作和联系村工作相结合,分片包村讲实效,实行考核工作关联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