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5月宣州区选派第五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以来,区编办选派张慧金同志到狸桥镇东云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时间已近两年。两年来,张慧金从熟悉情况到深入其中,依靠团结奋进的村支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始终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六句话的总体目标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以村为家,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为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富民强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克服家庭困难扎根基层
东云村位于狸桥镇西南,由原卫东乡东升村、东联村、白云村三村合并而成,距狸桥镇区20公里、距宣城市区35公里,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6亩,山场面积1.3万亩,水面2000余亩,辖23个村民组、总人口3649人。
张慧金同志来自农村,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爱人没有工作,家庭生活困难,但他以农村儿女质朴的性格和赤诚的情怀积极响应选派号召,克服家庭困难,投身到宣城的“西伯利亚”成为一名“泥腿子”干部。下派伊始,立即逐个走访村老党员、老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熟悉情况,了解群众迫切需要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村情了然于胸,工作有的放矢。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张书记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查资料写材料,陪着门卫大叔留守在村部大院,让爱人独自在家带孩子,太多的埋怨化成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落实重点工程改善民生
张书记到村任职首个任务就是宣城市重点水利工程——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其中在东云村境内征地138亩,拆迁13户,移民安置10户,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促膝谈心,张慧金与村支两委一班人想办法、做工作,圆满完成了征地拆迁安置任务。北山桥改造、牛耳岗节制闸、石马圩茆市湖圩堤加高培厚、团结圩退堤等重点工程在村班子的努力下均顺利实施完成。
张慧金充分利用宣州区编办“娘家人”效应,多沟通勤汇报,通过区编办领导向交通、水务等区直部门争取,协调整合资源筹集资金。特别是在水阳江开卡工程建设中把握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积极争取多方协调改造石马圩泵站水利项目,该项目设计投资约73万元,已通过区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2013年2月1日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目前箱涵已经建好,预计在2014年2月竣工。石马圩泵站改造后将解决圩堤内800多人口,1300余亩农田汛期排涝,旱季抗旱困难。
——建设美好乡村整治村容
以小河口为重点,加快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中心路硬化已经全面竣工,投资17.5万元用于垃圾清洁工程。积极争取“自然村畅通”工程项目1.3公里,改造马山、韩村两村民组道路,大大改善这两个村民组的道路交通状况,解决了80多户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该项目总造价35.7万元,已完工投入使用。完成了木富、东升农网台区升级改造,东联台区增容扩建。申请财政奖补5万元,总投资近11万元,兴修了长山、韩村、木富等3村民组4口当家塘坝。投资近30万元改造了小河口中心村“亮化工程”。建设村部食堂,压缩招待支出,村级办公场所达到“三室九有”的要求,办公环境舒适美观。2013年11月18日在东云村部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评审会,在村庄布局、中心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规划,规划审批后将提升东云村美好乡村建设新高度。
在下派的一年多时间内,张书记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四处奔波,上下求援,全力对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工程,为东云村的“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殚精竭虑。
——抓主导保稳定兴业为民
结合东云村经果林面积多的实际情况,利用选派项目资金“酵母”作用,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打造特色油桃、加应子等无公害野果品牌,帮助指导小河口苗木协会专业合作社挂牌运行。邀请区棉办高级农艺师来村现场指导棉花生产栽培管理。在台风“海葵”肆掠时连续8天不间断生活工作在圩堤,排除汛情险情,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多次组织镇、村、堤管会及承包户座谈,化解白云茶场及茆市湖上湖水面发包经营权纠纷,妥善处理“8.22”红枫窑厂拆迁意外事故,“12.21”宣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事故等,积极解决矛盾纠纷,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以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狠抓民主管理,落实党务公开,东云村各项工作都得到全面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张书记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心融入群众,以他勤勉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得到了东云村党员群众的充分肯定。
选派工作还有大半年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张慧金表示绝不会松懈,将在东云村这个舞台上恣意挥洒汗水、书写青春,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烙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